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汽油緊缺時期,EV作為替代能源汽車開始在日本上市。1949年日本國內EV產量達到3299輛,占到當時日本汽車保有量的3%。但是,隨著發動機汽車的改進以及加油站的普及,EV的勢頭開始在日本逐漸衰退。
之后,汽車業界從1971年起將EV定位于環保汽車展開了開發。當時日本的通商產業省工業技術院利用大型項目制度(由汽車、電機及電池廠商參加)啟動了EV的研發,眾多汽車廠商及部件廠商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但在1980年以后,隨著發動機汽車尾氣凈化技術的進步,EV再次消失了蹤影。
在20年過后的199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制定了尾氣排放規定“ZEV法案”(零排放車輛法)。當時,除了EV以外,沒有任何一種汽車能夠達到這一規定,因此EV的開發再一次被啟動。
ZEV法案的實施時間為1998年,由于必須要銷售規定比例的EV,因此各公司開始奮力開發。但是該規定并未按期實行,最終以數年的限量生產而告終。
采用EV要素技術的HEV
如上所述,EV存在行駛距離、充電時間及成本方面的課題,迄今只在叉車等特定用途領域實現了普及。
而解決了EV的上述課題,燃效比發動機汽車出色且實現了低排放的汽車就是1990年下半年面市的HEV。豐田于1997年上市了“普銳斯(Prius)”,本田也于1999年推出了“Insight”。
這些HEV采用了為符合ZEV法案而開發的EV要素技術。尤其是鎳氫充電電池,在1996年實用化的豐田“RAV4EV”及本田“EV PLUS”上得到了采用。由于有助于延長EV的持續行駛距離,因此即使說HEV沒有鎳氫充電電池就無法實現也不為過。另外,不僅是電池,為EV開發的使用稀土類磁鐵的永久磁鐵(PM)式同步馬達也為HEV性能的提高做出了貢獻。
在介紹HEV的系統之前,先來談談為符合ZEV法案而開發的EV。圖1列出了豐田RAV4 EV的系統構成。該系統根據油門傳感器檢測的踩入量,由EV·ECU(電子控制單元)控制逆變器,驅動行駛馬達。馬達采用永久磁鐵式馬達。
圖1:豐田“RAV4 EV”的系統構成 1996年實用化的、配備鎳氫充電電池的EV。 |
驅動馬達的電池采用288V鎳氫充電電池,通過用電池ECU和EV·ECU監測充放電狀態來隨時計算行駛時的剩余容量。為電池充電時利用車載充電器通過交流200V商用電源進行。以下將驅動行駛馬達的高電壓充電電池稱為主電池,將輔助驅動用充電電池稱為12V電池。
在EV行駛控制中,根據油門開度、制動信號、檔位及車速等信息,利用驅動扭矩圖來決定所需要的車輛驅動扭矩。由EV·ECU的車輛控制部向馬達控制部發出扭矩指令,通過PWM(脈沖寬度調制)信號向逆變器傳輸指令。馬達控制采用加速或正常行駛時用作電動機、減速時用作發電機的方式(圖2)。
圖2:EV的行駛控制
根據油門開度及制動信號等,決定車輛驅動扭矩。
混合動力系統的概要
混合動力系統的分類方法有二種。一種是根據可實現的功能的不同來進行分類,另一種是以驅動機構的方式來分類。
首先,按功能來分類的話,就如同圖3所示。只有無空轉功能的稱為微HEV或ISS(Idling Stop System)。在該功能的基礎上增加加速輔助、能量再生及發動機高效運轉功能等的話,就稱為弱HEV,而增加EV行駛功能的話則稱為強HEV。越接近強HEV,CO2排放量及尾氣就越少。而EV的排放全部為零。另外,插電式HEV(PHEV)及通過運轉發電用發動機來延長行駛距離的增程器式EV被定位于強HEV和EV之間。
圖3:HEV和EV的CO2減排效果 按照不同功能對混合動力系統進行分類。 |
(1)串聯式HEV
串聯式HEV配備為主電池充電的發動機和發電機,一邊始終充電一邊用馬達行駛(圖4)。也可認為是在EV的基礎上增加配備了發動機和發電機。在市售車中,與私人乘用車相比,該方式在公交車上采用得較多,豐田1997年上市的“Coaster HEV”以及三菱扶桑卡客車2004年上市的“Aero Nostep HEV”就采用了該方式。
圖4:串聯式HEV的構成 僅靠馬達行駛。配備高功率大型馬達。 |
串聯式HEV的特點如下。
·僅靠馬達行駛,因此與其他方式相比,馬達及發電機為高功率大型產品。
·將發動機動力全部轉變為電力,因此能源效率略低。
·驅動力控制及功率輸出控制較簡單。
·發動機以穩定狀態運轉,因此比較容易實現尾氣凈化。
(2)并聯式HEV
并聯式HEV并聯配置發動機和馬達,可由兩方供給行駛動力(圖5)。除本田作為“IMA(Intelligent Motor Assist)”進行實用化之外,還得到了戴姆勒“Mercedes-Benz S400 HYBRID”及寶馬“ActiveHybrid 7”等的采用。在本田的IMA中,發動機和馬達采用直接連接構造,同時旋轉。而與此不同的是,還有很多廠商開發了在發動機與馬達之間夾入離合器,通過斷開離合器來實現EV行駛的系統。
圖5:并聯式HEV(直接連接)的構成 馬達只起輔助性作用,采用小型產品。 |
并聯式HEV(直接連接)的特點如下。
·只需在以往車型的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追加馬達,因此構成簡單。
·馬達的功率輸出只起輔助作用。幾乎不進行EV行駛,因此馬達為小型產品。
·馬達兼具發電機作用,因此再生電力只有儲存到電池中后才能用于行駛。
·通過在發動機與馬達之間夾入離合器,可進行EV行駛,但這時需要大輸功馬達。
(3)串并聯式HEV
串并聯式HEV的代表示例是豐田普銳斯等采用的“THSⅡ(Toyota Hybrid System Ⅱ)”。該方式利用行星齒輪機構綜合發動機、MG1、MG2三種動力源,根據行駛狀態來組合這些動力源,由此進行驅動(圖6)。
圖6:串并聯式HEV的構成 同時具備串聯方式和并聯方式兩者的優點。 |
這里的MG是指馬達兼發電機的縮略語。由于需要在馬達功能與發電機功能之間頻繁進行切換,因此將原來稱為馬達或發電機的部分稱為MG。
發動機的作用是驅動車輛和驅動MG1。MG1的作用除了為主電池充電外,還包括作為馬達起動發動機以及對車輛進行驅動輔助。MG2的作用是實現EV行駛、做加速輔助,以及作為發電機進行能量再生。
串并聯式HEV的特點如下。
·具備串聯方式和并聯方式兩者的優點,兼顧燃效和行駛性。
·系統效率較高,因此燃效提高效果顯著。
·系統及控制較復雜。
用戶評論
共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