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港媒報道稱,5月剛進入香港市場的比亞迪電動出租車18日在充電時,充電器發生輕微爆炸。這一消息很快在內地媒體的傳播當中被簡化成為“比亞迪汽車發生爆炸”。
受該消息影響,比亞迪當日AH股雙雙急跌,盡管公司迅速發出公告澄清,稱充電器的輕微爆炸不影響汽車運營安全,A股仍挫逾8%,H股跌超9%。
在去年5月份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e6已經深陷過一次“爆炸”的漩渦。而在那次的e6爆炸事故當中,股價更是因此而大降四成,盡管比亞迪后來有著官方的專家調查組出面為其安全性“站臺”。
近年來,因為比亞迪的“新能源”標簽,只要其電動車業務出現負面新聞,不管大小,總能引發股價的大幅波動。
然而事實上,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占公司的整體營收比例非常之小,銷量占比更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幾乎全部的銷量、絕大部分的營收來自傳統燃油汽車的比亞迪,為何會因占比如此之小的電動車業務,股價坐上過山車?
一家國內的小型電動車企業總經理對騰訊財經稱,比亞迪此次因為充電器的小事故,股價就遭到重創,原因在于比亞迪一直以來樂衷于資本炒作。他認為,受益于“巴菲特概念股”炒作的比亞迪,風吹草動就出現大跌,也是對其之前資本炒作的懲罰。
“星火燎原”的故事在比亞迪的資本市場上再次上演,比亞迪的蝴蝶效應正愈演愈烈。
“爆炸”聲中的比亞迪
18日中午,一輛比亞迪電動出租車到香港某比亞迪快速充電站充電,因充電需兩個小時,司機插入充電器后便離開車廂。這名司機沒曾想到,他這一插,將會讓比亞迪一天內損失上10億的市值。
下午2點30分左右,其中二號充電器突然起火并發生輕微爆炸,剛巧有一名路過的電單車司機用停車場的滅火筒將火熄滅。
事故發生后,比亞迪對騰訊財經回應稱,經初步認定,故障原因是電網至充電盒連接點松動導致等效阻抗過大而引起發熱。比亞迪還表示,經排查,其它充電設施并無相關隱患,此單一故障將不會影響香港電動車的正常運營。
曾在內地一新能源汽車連接器研發組工作的研發人員對騰訊財經稱,目前國內電動車充電站的充電器“多由連接器生產企業提供,也有一些電池廠家在做。”該名研發人員介紹,因為整個電動車行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在這一塊的標準較為混亂,即使是充換電的接口,都沒有像樣的規范的標準。
但比亞迪相關人士隨后又對媒體證實,此次香港冒火光的充電器確實為比亞迪生產。
盡管聲稱不會對運營造成安全隱患,但比亞迪一夜在資本市場的損失已然發生。而香港當局決定,為確保公眾安全,已暫停全部為比亞迪出租車充電的充電器運作,比亞迪在香港剛剛開始的推廣,很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時間回到2012年5月26日凌晨,另一場事故造成了對比亞迪股價更大的打擊。一輛日產GTR跑車,與同方向行駛的兩輛的士發生碰撞,故造成其中一輛的士起火,導致車內三人當場死亡。這輛的士正是比亞迪的明星純電動車e6。
這一事故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讓比亞迪的上空籠罩了一片濃濃的烏云。在2個月的事故調查時間里,比亞迪的股價跌去了四成。
當年8月3日,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及工信部四部委組織的13名專家組在“5·26”交通事故車輛質量鑒定結果發布會上表示,“比亞迪的E6電動車安全性方面沒問題。”
盡管比亞迪借專家組事故車輛質量鑒定結論,回應了外界關于其電動車安全問題的質疑,但事件造成的市場影響和公眾的疑惑,以及電動車在未來運行中是否存在安全性問題,并沒有因此而完全消除。
有了上次“爆炸”的鋪墊,再加上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于比亞迪的重要性的判斷,這才有了此次充電器輕微爆炸事故的蝴蝶效應。
“新產業的產品在推廣初期,因為市場對其存在質疑,所以任何一點問題都會被放大。”汽車行業評論員張志勇表示,因為電動車目前尚在起步階段,整個電動車產業鏈上任何一環發生小的事故,都會對整個產業帶來影響。
蝴蝶效應的源頭并非局限于對單個品牌的信心下降,也包含市場對于新行業的擔憂。但在政府以電動車作為超車歐美“彎道”的中國,幾乎所有的自主品牌企業都對電動車投入大量研發,千方百計將自己與電動車聯系起來。這些企業相比,比亞迪的股價波動卻更為明顯。這是因為,比亞迪被市場視為新能源汽車的龍頭股。
但實際情況是,至少目前,新能源汽車對比亞迪來說,似乎沒有那么重要。
占比微乎其微的新能源汽車
今年5月底,一股“特斯拉旋風”從美國刮到了A股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板塊個股均為之沸騰,盡管這些企業并沒有直接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也沒有直接受益于特斯拉的發展。
但在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中的龍頭。5月29日,因為特斯拉的盈利消息,比亞迪比起其他概念股反應更為“興奮”,直接封死漲停。
王傳福 也不忘抓緊機會加強一下比亞迪的新能源概念股屬性。緊隨其后的6月7日股東大會上,他拋出了那句傳播度極高的“分分鐘”:“只要家庭消費啟動,比亞迪分分鐘就能造出特斯拉。”
這句話很快成為了汽車界和投資界笑談的“段子”,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王傳福再一次地向廣大投資者們強化了比亞迪與新能源汽車的聯系。
然而,實際情況是,與美國的特斯拉、菲斯科相比,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和收入占比均太小,甚至讓人懷疑,新能源汽車之于比亞迪,是否僅僅在于概念?
數據顯示,比亞迪去年實現的整車總銷量為45.6萬輛,同比增長1.6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153 輛,包括262 輛電動大巴K9,1201 輛F3DM ,1690 輛E6。——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比重不到0.7%。
除了銷量占比,新能源汽車收入占比同樣微乎其微。
根據比亞迪的2012年年報,其三大主營業務的營收分別為,包含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246.45億元,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174.73億,二次充電電池及新能源業務約47.36億元。
汽車業務并未具體公布當中的傳統能源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的收入。不過,由于已經公布了去年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具體車型及分別的數目,按照比亞迪官網的車型最高價格估算,F3DM低碳版售價16.98萬元,e6先行者尊貴版36.98萬,媒體報道中國對K9的政府采購價為250萬,可估算去年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約為14.8億元,這一數字僅約占全部營收467.3億元的3.2%。
就算把新能源汽車與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等新能源業務合并,全部新能源業務營收占比也僅為13%左右。這樣的一個占比,與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特斯拉相提并論,看起來并不協調。
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汽車公司,唯一的產品就是電動汽車,在整個電動汽車上投入的精力非常集中。
菲斯科同樣專注于豪華電動汽車領域。在2007年成立之初,創始人亨里克被問及是否會涉及傳統能源汽車業務時,說了兩個字:“絕不”。
除了在專注程度落后之外,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絕對銷量上也落后。特斯拉的今年一季報顯示,該公司僅在當季就銷售ModelS車型4900輛,超過原先預定的4500輛的目標。即使是目前面臨破產的菲斯科,其卡瑪(Karma)電動轎車在剛推出四個月時已賣出1000輛。
而公開資料顯示,從2010年起,作為比亞迪旗下最具代表性的e6的純電動轎車就在各大汽車展上頻頻亮相,累計實現銷售僅2637臺。今年1-4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僅銷售900余輛,實現全年8000輛的目標并不樂觀。
與美國同行相比,比亞迪在專注程度、絕對銷量上均遠遠落后。而與國內同行相比,比亞迪也并非一頭獨大。
一份發表于4月份上海車展期間的報告顯示,國產新能源汽車去年的銷量冠軍并非比亞迪,而是奇瑞,其5395的銷量是比亞迪的1.6倍,排在第三名的江淮與比亞迪的差距也并不大。
那么,被視作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龍頭的,為何是比亞迪?答案在巴菲特身上。
頭頂新能源概念光環
習慣了投機成性的中國股市的中國股民,對于“價值投資者”巴菲特的推崇幾近狂熱。
2008年9月27日,巴菲特通過其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下屬公司Mid American(中美能源),以每股港幣8元的價格認購2.25億股比亞迪的股份,約占比亞迪總股本的10%左右,交易總金額高達港幣18億元。
巴菲特是在查理?芒格的舉薦下購買比亞迪股票的。他當時承認,自己對電池和汽車制造一竅不通,但他相信芒格的眼光,也相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但當時比亞迪其實尚未推出量產的電動車。中美能源董事長索科爾解釋稱,他們看重的是可以廣泛應用于全電汽車、風能、太陽能等方面的比亞迪快速充電科技——當時,比亞迪是全球最大的手機鋰電池生產商。
由此,比亞迪成為了“巴菲特概念股”,也便成為了國內電動汽車的龍頭概念股。
“股神”加盟的影響首先在資本市場中爆發。在巴菲特入股后,比亞迪的股價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瘋狂上漲,到2009年10月,該股最高沖至港幣88.4元,較啟動前完成了十倍跨越,而王傳福也因此一度成為中國大陸的首富。
然而,讓比亞迪享受資本市場紅利的新能源汽車,卻遲遲沒有爆發性表現。相反,其在傳統燃料車上的表現還出現了倒退。雙重的失望使得比亞迪的股價大幅下滑,而每次力挽狂瀾的,非但不是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也不是傳統燃料車業務——而僅僅是巴菲特的力挺。
2010年,公司先后爆出“銷售低迷”、“經銷商退網門”等諸多負面消息。與此同時,關于巴菲特要減持比亞迪的傳聞也不脛而走,危難之際,巴菲特選擇了站出來為比亞迪撐場。
在當年為期四天的訪華行程中,巴菲特高調力挺比亞迪,親自參加公司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慶祝活動,更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諾不會賣掉比亞迪股票,要一直持有“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到2011年,面對上一年業績驟降三成多的不利局面,比亞迪回歸A股一度堪憂,“股神”再次出面護航,只是露臉的人換成了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在伯克希爾記者會上,芒格公開表示,對于比亞迪A股上市計劃,將會無條件支持。
在去年利潤大降90%的年報出來后,比亞迪依靠著進軍美國電動大巴車市場的消息,挽回市場信心。而這依靠的,正是巴菲特的影響力,早在入股之初,巴菲特便與比亞迪一起提出了這個計劃。
感謝巴菲特,就在此次充電器輕微爆炸事件之前,比亞迪仍在依靠中國頭號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的光環,在充滿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上,吸取遠隔重洋的特斯拉養分。
但嘗到了甜頭,也便要承受苦果。因為巴菲特概念和新能源概念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和“原諒”的比亞迪,也不得不承受蝴蝶效應的代價:因為占比如此之小的電動車出現如此之小的事故,便要股價大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上述小型電動車企業總經理表示。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