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所蘊藏的巨大機會,讓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都已跨界切入汽車領域,跑馬圈地,紛紛建立自己的汽車“朋友圈”。
作為科技巨頭之一的華為,在這個新戰場之中,將會有哪些新的探索與布局?未來又將會走向何方?如今,回頭細看華為這些年在汽車領域的布局與成果,不難看出一家民營企業在主營業務之外的不斷擴張與延伸。
華為車圈的朋友們
從2013年,華為車聯網業務部成立,時至今日,關于華為要造車的傳聞與猜測從未停止。雖然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多次公開表示,“華為永遠不會造車”,但業界仍將信將疑。在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明確表示,“華為不造車,華為幫助車企造好車。”
華為定位車聯網解決方案和智能駕駛,以5G通信能力作為切入口,與諸多車企、電信運營商等建立合作,積極推動相關技術、標準、測試,并由此向智慧交通大生態延伸。華為不造車,或將能給華為在汽車領域帶來更多機會。 近年來,面向5G時代,華為基于5G技術,在車圈積極布局,頻頻與各大車企牽手合作。
2019年4月18日,沃爾沃汽車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在下一代智能車載交互系統中嵌入華為應用商城。不同于沃爾沃在其他區域引入谷歌的地圖、語音和其他服務,在中國,與華為聯手,沃爾沃汽車將為中國用戶打造本土化的車載應用服務平臺,服務將包括停車、加油、車內娛樂等。
2019年4月2日,東風汽車攜華為、襄陽市人民政府在湖北襄陽正式簽署了“智行隆中”項目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顯示,三方將圍繞“五化”(即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分階段打造智慧汽車谷、智慧出行、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云平臺等四個工程。
其實,早在2012年7月,華為已與東風建立聯系,到2013年5月,雙方確定共同研發車載系統。車載系統的軟硬件開發工作均由華為完成,東風技術中心負責技術指導和項目跟進。
2019年3月25日,華為與比亞迪在深圳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汽車智能網聯、智能駕駛以及智慧云軌、智慧園區等方面展開深度交流與合作。根據合作協議,華為將發揮自身在AI(人工智能)、5G、IoT(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沉淀與優勢,攜手比亞迪汽車與軌道交通,助力出行領域智能化轉型升級,還將從智慧園區等方面與比亞迪共同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2019年1月15日,華為和長安汽車全面深化戰略合作落地,雙方共同打造的長安-華為聯合創新中心成立,將圍繞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共同開展深入的技術研究。在智能化領域,雙方將在L4級自動駕駛、5G車聯網、C-V2X等10余項前瞻技術領域開展合作。這是繼2018年7月份華為與長安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后,雙方再次開展深度合作落地。
2018年12月21日,華為和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探索建設智能出行生態系統。事實上,華為與上汽的合作已久,2017年雙方還曾宣布聯手推動5G車聯網技術發展。此次合作研究以 CAN(整車控制器局域網絡)和以太網(一種計算機局域網技術)為主要交互紐帶的整車信息傳輸網絡,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同時,雙方還將在智能電動、智能制造以及信息化、網絡安全方面展開全面積極的合作。
2018年6月,華為與奧迪達成合作,開發5G聯網汽車,兩年內推出實體化的汽車產品,提供在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之前的輔助駕駛系統。
2017年年底,華為宣布與歐洲第二大汽車制造商,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PSA)在車聯網領域開展長期合作,基于華為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來構建CVMP(Connected Vehicle Modular Platform)平臺,面向消費者提供新型移動出行服務解決方案。
同時,在2018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搭載華為車輛網技術的PSA新車型DS7 Crossback亮相華為展臺。這是PSA與華為宣布車聯網項目合作后的首款合作車型,雙方的合作伙伴關系將涵蓋PSA集團的所有網聯車輛。
從以上與車企的合作,不難看出華為進軍汽車領域的目標與定位非常明確,基于硬件,而非造車。正如徐直軍所言,“華為基于三十多年來在ICT領域的積累,并繼續聚焦ICT技術,為汽車企業提供基于MDC(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臺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基于華為云的自動駕駛(訓練,仿真,測試)云服務Octopus;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和T-BOX及車載網絡;HUAWEI HiCar 人-車-家 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
華為車聯網
在汽車圈,華為不是新進入者,其在包括車載通訊在內的車聯網領域已深耕多年。
其實,早在2013年,華為就正式宣布進軍車聯網。隨后,2014年,華為與東風汽車聯手開發車聯網,后來也與廣汽、上汽、長安汽車和一汽建立了合作關系。
除了與車企合作開發車聯網外,2016年,華為與上汽、中移動三方在云溪小組合作建立LTE-V2X試驗場,并在2017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海期間(MWC上海),三方簽署了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車聯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建以C-V2X技術為核心的下一代車聯網智能出行服務系統。 同年,華為與愛立信、英特爾、諾基亞、高通、奧迪、寶馬和戴姆勒發起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共同推進全球車聯網統一標準的培育和孵化。
2017年,華為宣布使用5G技術進行自動駕駛的現場測試。并在這一年,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電訊、高通等,建立智能移動企業聯盟,借助C-V2X技術為香港打造智能移動系統。
2018年,華為與奧迪達成戰略合作,推動自動駕駛和數字化服務,在無錫開展LTE-V車聯網通信標準試點。在這一年的年底,華為與沃達豐、捷豹合作研發C-V2X(車聯網應用實現的技術手段),邁出全新移動互聯世界的第一步。并在這一年的“2018國際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 2018)”上,華為發布了OceanConnect車聯網平臺,致力于使能車輛的智能化網聯、車企的服務化轉型和交通的智能化演進。
2019上海車展期間,華為與中國移動簽署“車聯網與智慧交通領域”戰略框架協議,推動5G智慧交通領域發展。
根據協議,雙方將面向智能交通暨5G車聯網展開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各方的技術、產業、市場優勢,以推動5G在車聯網及智慧出行領域的深度落地,加快實現自動駕駛產業成熟。一是共同打造基于5G C-V2X的端到端產品解決方案,促進技術與產業成熟;二是積極開展與汽車產業各方合作,推動傳統汽車向智能網聯汽車演進,構建數字消費“第三空間”;三是聯合政府及交通監管部門,打造以5G為中心的泛在智能基礎設施,共同推動路側交通設施的智能化改造。
同一天,華為還與四維圖新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圍繞云服務平臺、智能駕駛、車聯網、車路協同、車載計算與通信五個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探索未來智能出行之路。
除了與通信企業、方案提供商簽署合作協議外,在當天,華為還與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迎接智能化發展新機遇,助力推動汽車行業電動化 。
華為自動駕駛
在自動駕駛領域,華為主要集中于芯片、計算平臺及解決方案三個層面,其中,芯片是其智能化戰略的基礎。
由于實現自動駕駛的車載計算平臺需要高性能的AI算力,而目前國內確缺少可獲取性好的車載計算的硬件平臺,為了滿足行業需求,在2018年,華為發布了幾款關鍵性的產品,如基于于AI芯片的MDC600,算力最高達到350 TOPS,涵蓋芯片、計算平臺、操作系統、開發框架,整合CPU和相應的ISP模塊,可以滿足L4級自動駕駛的要求;在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發布了與某全球領先車廠的自動駕駛聯合創新,基于MDC600的自動駕駛方案,已經達到L4級自動駕駛水平。
眾所周知,在自動駕駛芯片領域,一直被Mobileye和英偉達壟斷,華為自研芯片及計算平臺,或將打破當前的壟斷局面。
2019年1月24日,華為在北京發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該芯片致力打造極簡5G,助推全球5G大規模快速部署。同時,華為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了5G多模終端芯片——Balong 5000(巴龍5000)和基于該芯片的首款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 Pro。同時,華為提出了“自動駕駛網絡”的目標,引入全棧全場景AI技術,打造SoftCOM AI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在能源效率、網絡性能、運營運維效率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實現價值的全面倍增。
之后在2019世界移動大會倫敦預溝通會上,華為正式發布“自動駕駛移動網絡”系列化解決方案,主要包括“移動網絡大腦”MAE(MBB Automation Engine)、以及具更強計算能力的新BTS5900基站。
在2019上海汽車展上,華為推出了全球首個汽車行業5G通信硬件MH5000,并表示其將成為該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重要供應商。作為未來智能汽車運輸的重要通信產品,MH5000汽車模塊有助于實現2019年下半年5G網絡技術在汽車行業商業化,真正實現人車互聯。
小結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行業大變革時期,既能抓住機遇,又能抓住市場,同時又能經得住各種考量的企業,最終才能活下來。
當前車市不景氣,但車聯網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規模,預計2020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6500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
隨著車聯網市場的不斷擴大,用戶規模積累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未來車聯網也將成為5G產業的另一個爆發點,預計2020-2025年,5G將直接拉動1.3億輛智能網聯汽車。
在巨大的市場紅海面前,不造車的華為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徐直軍曾指出,未來汽車有70%的價值屬于增量業務,華為致力于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隨著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兩個行業本身。
雖然當下華為正在經歷至暗時刻,但黑夜終將會結束,黎明的曙光也終將會到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