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疫情會重新定義時代,那么AI也將成為重新定義時代的新引擎。
我們正處在AI應用的“黃金十年”,每個人都在關心:AI機器的崛起會不會導致大規模失業?
迄今為止,歷史上大的技術突破并沒有對人類的工作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蒸汽機的誕生替代了傳統的騾馬,印刷機的誕生取代了傳統的抄寫員,農業自動化設施的產生替代了很多農民的工作,但這都沒有致使大量的人流離失所。
相反,人們找到了更適合人類的工作。
但這次還會一樣嗎?隨著智能機器的崛起,大量重復性勞動將被替代。在這個社會中,人類能夠在技術幫助下做更多的事情,從而更多地負責創造新事物。
但如何保證原有重復性勞動者能夠穩步過渡到新工作,將成為一項挑戰,畢竟這次變革的沖擊將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次變革。
01、誰先失業?
誰先失業?中等技能的專業人員首當其沖。
牛津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下列職業將是最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在 2033 年下列職業被 AI 取代的概率如下:
(1)電話營銷員,99%
(2)收銀員,97%
(3)快餐廚師,96%
(4)律師助手,94%
(5)導游,91%
(6)公交車和出租車司機,89%
(7)安保人員,84%
(8)檔案管理員,76%
最容易被 AI 取代的是那些重復性高、可預測、可編程的工作。19世紀的機器主要代替體力工作者,而這次AI將替代許多腦力工作者。
麥肯錫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勞動力可以被自動化的程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高。據該報告估計,20年內中國 51%的工作可以自動化,相當于3.94億全職員工。
在未來,許多任務可能會自動化或大大縮短時間,有些工作可能會發生改變。
正如電腦出現后并沒有消滅會計,而是讓會計更高效,能分析過去無法分析的大量數據,能產生過去無法產生的大量圖形和表格。
AI對許多行業的影響也將類似。
同樣的道理,那些很難標準化、程序化的工作將是最難被AI取代的。以下是一部分最難被取代的工作,它們未來被取代的概率如下:
(1)考古學家,0.07%
(2)心理咨詢和毒癮治療工作者,0.3%
(3)職業病理療師,0.35%
(4)營養師,0.39%
(5)醫生特別是外科手術醫生,0.42%
(6)神職人員,0.81%
這些難以被 AI 取代的職業的一個特點是需要有對人類情感和精神的理解。這是目前的 AI 完全無法做到的。
02、AI時代的新工種
像以往的新技術一樣,AI將催生一系列新的職業。
1. 新藍領工種
1)數據標注員
目前許多 AI 算法的訓練都有賴于大量的已標注數據。許多大公司例如谷歌已經開始雇用越來越多的人標注數據,包括圖像、視頻等。
這個工作需要多少人呢?原則上講要把被識別的種類的所有情況都標注出來,只有機器才能“全面掌握”。
2)數據采集師
自動駕駛要采集一個國家所有道路的精確地圖,需要幾百輛數據采集車常年采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有無數這樣需要采集數據的工作。除了在田野采集數據,許多數據還需要后臺的清理,這些也少不了人工的干預。
3)AI訓練師
許多AI 算法在正確識別場景之后并不知道該如何行動,這時人類可以提供指導。例如可以在汽車駕駛模擬器上隨機產生千變萬化的道路場景,由人操縱模擬器。機器記錄下來場景和人的相應動作。
在工廠生產線上,人類訓練師也可以“手把手”地教機械臂或機器人學會某些特殊性的序列動作。
2. 新白領工種
最近美國政府的一份報告提出了未來和 AI 有關的相關工作,分為以下四類。
1)需要與 AI 系統一起工作以便完成復雜任務的參與工作,例如 AI 輔助醫療診斷。
2)開發工作,創建 AI 技術和應用程序,例如數據庫科學家和軟件開發人員。
3)監控或維修 AI 系統的工作,例如維護 AI 機器人的技術人員。
4)響應 AI 驅動的范式轉變的工作,例如律師圍繞 AI 創建法律框架,或創建可容納自動駕駛車輛的城市規劃者。
3. 新粉領工種
機器最難取代的就是要求高度情感的工作,例如嬰幼兒教育,社會工作、心理咨詢等。
隨著社會老齡化,老年人的照顧和護理將成為一個巨大需求。目前這個需求遠遠無法滿足的原因在于大部分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不足。
根據AI的智能性,未來有可能會出現“定制電話煲粥員”“家庭心理咨詢師”等工作。
這些煲粥員和咨詢師與今天的電話聊天服務及心理咨詢師的最大不同是,他們不僅針對固定的客戶群,而且服務是持續的。
未來甚至還會出現專業粉絲團,不僅是為明星當粉絲,還可以為任何需要掌聲的人當粉絲。
03、女性的優勢
人類“生離死別”的情感都源于肉體的脆弱和生命的有限。機器沒有這些限制因此不具備這些情感,即使機器去模擬這些情感也很假。女性情感比男性豐富,所以比男性更難被機器取代。
未來一個新工種特別適合女性,這就是“機器解釋師”。
當機器給人打印出一份冷冰冰的診斷報告時,患者不會有老大夫拍肩膀安慰的放心感覺。即使機器人可以模仿人說話,也是假模假樣的。
至少在可見的未來,機器都不具備真實的情感,更談不上同理心、同情心等人類復雜的心理活動。
“機器翻譯師”要懂醫學,但更重要的是懂患者的心理,包括了解患者的背景和觀察患者的語言行為。
在信息時代女性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因為信息時代徹底抹平了工作對肌肉的依賴。
而在智能時代,機器長于邏輯弱在情感,讓女性比男性有了明顯的優勢。
04、貧富懸殊解決之道
過去 100 年來的技術進步惠及了所有的人,但是分布卻極不均衡。雖然每個人的絕對生活水平都大幅提高,但相對差別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
美國的貧富差距主要由三個因素造成:
一是代際傳遞,富人的遺產留給孩子,資本增值比勞動增值更快,因此富的越富,窮的越窮。
二是全球化勞動力流動性增加,加工業和制造業大批流向以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造成大批藍領失業。
三是科技使財富向科技創業成功者高度集中。
中國的貧富差距也有三個原因,其中有兩個和美國不同,一個相同。
第一個不同是過去城鄉二元政策造成的廣大農村的數億貧困人口中仍然有一部分沒有脫貧。
第二個不同是國家控制的資源有相當一部分在權錢交換集中到少數人手中。
和美國相同的是,科技使財富向科技創業成功者聚集。
其實科技進步造成的貧富差別,只是讓富人更富但并沒有讓窮人更窮。
隨著扶貧計劃的開展和轉移支付的加大,農村的絕對貧困人口反而會逐漸減少。
大眾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這里有兩個方案:
1. 通過民間公益
比爾·蓋茨現在全職做公益,他和巴菲特把99%的財產都捐出來,要在有生之年全部花在公益上。
當大批成功企業家都投入公益時,會自然形成一個“公益市場”。企業家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源、愛好和優勢選擇公益方向,效率差的公益項目也會被自然淘汰。
而作為政府,應該通過一系列法律政策鼓勵民間公益,支持形成一個公益市場和公益生態。
這樣不僅避免了高稅收造成的創業意愿降低,避免了征稅成本和支付中的損耗,更重要的是能夠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創新的方式縮小貧富差距。
2. 增加休息日和延長假期
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是,當中國從每周工作六天改變為每周工作五天時,GDP不僅沒有下降相應的 1/6,反而持續增長。
經濟學家的解釋是多出一天的休息時間增加了消費,前提是人們普遍擁有積蓄,但沒有時間消費。
根據同樣的原理,可以將五天工作制改為四天、三天。也可以進一步延長假期,例如除了春節以外,清明、端午、中秋都變為長假期。每年的年假也可以延長到三周、四周。
對企業來講,每個人的工作時間變短,要完成同樣的工作量,意味著需要增加人手,這樣就會降低失業率。
企業為了保持一定的利潤,要么提高效率,要么削減工資。前者推動創新,后者則是一種市場化的,即無損耗的轉移支付。
不論是“無條件基本收入”還是大幅增加休息時間都屬于比較激進的應對大規模失業的措施。
基于對目前技術的理解和近年來商業的發展,AI對產業的影響雖然是顛覆性的,但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
尤瓦爾·赫拉利所擔心的大規模失業狀況也不會突然出現。
05、結語
AI變革已成燎原之勢。
在這場變革中,為讓整個企業充分利用AI技術、增強人類能力,企業各職能部門的流程都會被重新定義。
人類的重要性在這一過程反而更為突出。
AI技術能夠為人類提供有力工具,使人類擁有“超能力”,并重新分配工作時間,讓員工有更多時間發揮自身優勢,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機器可以替代的機械性工作上。
在AI時代,工作機會并不是“保留”下來的,而是“定義”出來的。在定義和設計全新工作機會的機遇前,企業家和監管者分別擔當著史詩級的重大責任,而企業對人才所負的責任顯然更直接,也更巨大。
未來十年是AI大規模應用的時代,獲勝者與失敗者之間會呈現天壤之別。兩者差距不在于一個國家、一家企業是否應用了AI技術,而在于如何應用它才能為人類發展造福。
? ? ? ?責任編輯:pj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