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各類科技展會與活動上,VR頭顯有著很高的曝光率。相比之下,而其孿生兄弟AR的出鏡率則要低的多,除了微軟Hololens之外,國內從事AR眼鏡研發的科技公司并不算多,經常露面的無外乎就是亮風臺、影創科技等公司。
在今年四月份由智東西主辦的VR產業峰會上,我們留意到了一家名為悉見科技的公司,當時其還沒有推出任何產品,網絡上關于他們的資料也非常之少,只知道其方向是從事AR眼鏡研發。然后就在前幾天,悉見科技的CEO劉洋與我們取得了聯系,表示其產品即將于今年12月進行量產,其研發速度著實讓我們吃了一驚。
隨后,智東西與劉洋及其創始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就悉見科技的發展歷程、劉洋本人的成長經歷以及其首款AR眼鏡的商業化嘗試進行了探討。
劉洋:從北大學霸到技術強將
見劉洋的第一面是在他們公司的大辦公室里面,他端著一個MacBook Pro跟兩位同事在討論方案。劉洋很瘦,站在他那兩個同事旁邊的時候腰挺得很直,再加上裹在褲子里的白襯衫與一本正經甚至是有些嚴肅的表情,那一刻我覺得這是一個嚴肅、“冰冷”甚至是有些“嚴厲”的軍隊領導類的人物。
“您好,歡迎來的悉見科技…”,然而當劉洋對我說出第一句話之后,我對他的上述印象就全部被逆轉了。劉洋講話的語速不快,并且聲音很柔。他講每一句的時候都會盯著你的眼睛看,并且面帶微笑——這是一個外表冷酷而實際卻非常和藹的人。
劉洋在農村長大,父母都是數學老師。我上學時候碰到的數學老師們有一些共性,就是比較嚴厲、冰冷且不喜歡多說話,而劉洋也說他是在父母的巴掌下長大的。當然,數學老師們會有些嚴厲,但是劉洋小時候吃的這些巴掌讓劉洋的數學成績一直非常突出,并最終成就了劉洋今后的人生道路。
高三那年,劉洋就由于數學成績突出,甚至偶爾會給班上的數學老師講一些難題的做法,因此成了班里的數學權威。剩下的故事不用多說,高考之后劉洋以優異的成績被北大錄取,并且還是他們現成當年唯一一個考上北大的人。
進入北大之后,劉洋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計算機系。當時的選擇并不是出于對計算機未來的預期,而是因為對電腦游戲的好奇。也是因此,劉洋選擇了在北大ICST CG LAB實習,并主導了實驗室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的數字化遺產保護項目——通過普通相機拍攝的照片來為建筑物進行實時3D建模與渲染。
“他非常聰明,在研究生時就在Siggraph上發過文章。”在問及對劉洋的看法之時,悉見科技的的聯合創始人王義這樣對智東西說道。據其介紹,在上述數字化遺產的保護項目中,劉洋結合了C++/CG/CUDA編程搭建了CPU+GPU并行流水線,實現了實時雙目立體渲染,渲染速度到了的大幅提升,并因此在Siggraph上面發表了文章。隨后,因為成績優異,劉洋直接被保送為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后劉洋先去了網易有道的mobile team,做了網易八方,網易飯飯等產品。據劉洋介紹,在網易八方的一個版本討論上面,劉洋提出了“濾鏡”的設計,那個時候各類照片美化美拍的軟件還并未流行,他在沒有資料可參考的情況下,用專業軟件模擬處理、吸管輔助畫出色值變化曲線、寫數學公式模擬曲線、編寫代碼實現公式,在一周內實現了幾十種的濾鏡效果。
劉洋一直都覺得任何一款互聯網產品想要上量,都繞不開高并發的問題,所以在網易有道做了一段時間之后,劉洋又來到了小米。他與另外一位同事從零起步做了小米推送,并自行開發了名為MAMPA(xiaoMi Asynchronous Message Processing Architecture)的高并發架構,應用在了米推、米云等小米的信息系統上面。
劉洋對自己在小米的經歷還是很滿意的,據稱在小米推送同時有上千萬在線用戶的時候,他們這個項目還受到了雷軍的重視,而劉洋自己也經歷了從團隊中唯一一個工號數百開外的新人到除Leader外最資深元老的一個過程。但是在做了一段時間之后,他預計自己以后的工作將會變成:維護、修補、升級的模式,而當初加入小米的原因就是為了“加強移動互聯網產品和技術能力”,劉洋覺得是時候去學以致用了。
創業歷程:從CTO轉型到CEO
悉見科技成立于2015年12月,加上劉洋共有五位聯合創始人,另外四位創始人的構成很整齊,有兩個是劉洋的大學同學,另外兩個則是劉洋在小米的同事。
劉洋說自己選擇AR領域進行創業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本科學的計算機、隨后又主導了一個數字化遺產保護項目,在網易又研究過照片濾鏡,再加上VR/AR的概念在2015年左右又成了資本與媒體熱炒的一個風口,劉洋覺得時間到了,但是他并沒有直接選擇創業,而是以聯合創始人兼CTO的身份加入了校園生活服務與交易平臺——送姜。
在送姜時,劉洋一遍負責產品的架構與開發,另一方面也幫助CEO整理商業計劃書推進融資。劉洋說送姜項目是他的創業啟蒙時期,他在這里完成了工程師思維向著產品思維與創業思維的轉變,所以在送姜團隊獲得了數千萬Pre-A輪融資并逐步走上正軌之后,一直對AR饒有興趣的他選擇了離去并創立了悉見科技。
“他的轉型還是挺成功的,他知道團隊需要什么樣的人并且能夠帶領大家迅速推進。”悉見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劉洋在小米的同事邵華強這樣對智東西說道。邵華強之前也曾創過業,用他的話說叫做趟過里面的坑,“所以我知道一個CEO應該做些什么工作。”在邵華強看來,劉洋就是屬于那種非常適合做CEO的人,聰明、善于學習、節奏感強,知道團隊需要什么樣的人且能夠用夢想的力量去凝聚和激勵團隊。
悉見科技成立后,劉洋身邊還需要一位懂硬件生產與供應鏈的合伙人,而在中移動工作多年且是劉洋大學同學的王義是一個最佳人選。但是由于王義在中移動的工作相當不錯且十分穩定,他的家人并不是太贊成他去創業公司,引入硬件合伙人一事陷入到了一種糾結的狀態。
最后,劉洋又見了王義一面。“他就對我說了一句話,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回憶起自己最終走出糾結并以聯合創始人兼硬件研發VP身份加入悉見的關鍵原因,王義只說了這樣一句話。
就這樣,劉洋用夢想和AR的美好前景迅速招來了自己的核心團隊。在2016年3月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之后,悉見團隊于今年4月正式啟動首款AR眼鏡工程機的研發工作,并于2016年8月完成了該工程機的研發。據劉洋介紹,悉見團隊眼下正在進行DVT(設計驗證機)的研發工作,并將于參展即將開幕的圓明園數字展。
此外,劉洋還表示他們的首款產品在下月就會進行小批量的試制,并將在12月進行量產。從4月份啟動工程機的研發,到12月份量產,悉見團隊的產品推進速度還是很快的。那么為什么能夠快速推進?悉見團隊的幾位創始人給出了如下幾個原因。
劉洋認為悉見團隊能夠做到快速推進主要還是因為團隊的技術儲備足夠豐厚。劉洋自谷歌眼鏡于2015年誕生以來就盯上了這個方向,他一直在查閱相關的資料,并在業務時間進行了很多預研的工作。此外,悉見將近20多人的團隊中,除了一個HR和一個商務,其余都是技術人員,“產品的推進都得靠人,而人足夠優秀的時候速度自然就快了嘛。”
“頻率,我們都在一個頻率上面。”邵華強則提到了團隊溝通問題。據他介紹,悉見團隊在找招募新員工的時刻對技術的要求極其嚴苛,一般都是面了很多人才能招來一個人。正是這種對于個人技術能力的高要求,才使得“大家都能聽懂對方說的是什么意思,降低了溝通成本。”
不過王義給出的原因則更有樂趣,他說悉見的也源于劉洋的一個愛倒數的“臭毛病”。據他介紹,劉洋在安排工作的時候會給每個人的工作設置一個dead line,并且每天都“不厭其煩”地在公司的微信群里發一下今天的日期。“他什么也不說,就是發一個日期,或者是發一個還有三天,還有兩天等信息。”王義說道,“雖然啥也不說,但是每天的倒數確實也讓我們覺得挺緊張的。”
商業模式:在廢墟上重現的圓明園
智東西去悉見辦公室的時候并沒有體驗到他們即將量產的AR眼鏡,劉洋稱其DVT(設計驗證機)還在深圳,需要在即將展開的圓明園數字展上才能體驗。
但是我也體驗到了一款很早期的工程機,這款工程機由一臺安卓手機提供計算能力,能夠在眼鏡上顯示通訊錄、導航等信息并擁有人臉識別功能。但是由于是早期產品,所以其顯示的功能和界面更多的都是demo級別的水平,不過智東西也發現其產品的清晰度相當不錯,FOV視場角也比較大。
據劉洋介紹,其即將量產的正式產品會采用AR一體機的設計,不再依賴于手機或其他外部硬件提供計算能力。其產品搭載了一個2.0Ghz的處理器,擁有大約40度的FOV視場角,能夠形成雙目畫面,分辨率為720P。此外,悉見團隊也為其配套開發了一個基于安卓的XiUI系統。
雖然劉洋稱這款產品在參數和體驗上比其他競品更具優勢,但是他們并不準備馬上將其賣給消費者,而是走了一條To B的路子。
劉洋認為,不管是VR還是AR,其在消費者市場的知名度與接受度并沒有起來,所以這個時候推出面向消費者市場的產品并不能保證公司擁有一個正向的現金流。正是基于此,他們將目光轉向了B端。雖然B端包括很多企業以及行業用戶,但是劉洋認為給企業或是行業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的模式肯定會是一對一定制,而一對一定制模式的缺陷在于沒法量產。若是采用這種模式,悉見的發展遠景并不會很明朗。
在這樣一種面臨C端用戶不合適,面對企業和行業用戶也不合適的情況下,劉洋他們想到了景區。“在過去,景區都需要人來當導游,而導游的做法其實就是指認景點以及進行語言介紹。”在劉洋看來,AR眼鏡能夠做的更多,在指認景點,播放語音之外,還能夠播放介紹視頻并且展示虛擬的3D內容,例如在悉見給圓明園數字展提供的解決方案中,當用戶帶上眼鏡看著遺址時,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并在此基礎之上聲稱之前建筑的虛擬模型。
悉見拿下的第一個訂單來自于道教的發源地安徽省黃山市齊云山景區。具體的做法是悉見為齊云山提供幾十臺AR眼鏡,并未其開發配套的軟件內容與管理系統。當游客帶上AR眼鏡看著景區中的景點時,眼鏡中會播放語音、視頻等介紹內容。對于一些比較特殊的景點,悉見團隊還會為其制作虛擬場景進行展示。此外,劉洋稱悉見團隊為景區提供的管理系統也非常便于景區管理方使用,他們可以自行在后臺為景點更新語音、視頻與圖片內容。
在營收方面,悉見為景區提供的全套解決方案的費用在幾十萬元左右,而景區將AR眼鏡租給游客獲得的租金也會與悉見方面進行分成。劉洋稱如果全國的1500個4A景區中有1%采用悉見的方案,那其一年就會有幾千萬元的收入。若是有2000個AR眼鏡在景區運營,其租金分成就會有上億元的水平。
結語:相信AR前景
其實在今年夏天,智東西就與劉洋取得過聯系希望對悉見進行采訪,但是被劉洋婉拒了。他當時說悉見是一家比較低調的團隊,在產品還沒有出來之前并不想向外界發聲。而劉洋也告訴智東西說悉見團隊的成員經常7天 X 12小時的工作,甚至很多時候還需要劉洋將他們“趕出”辦公室才能下班,這些細節都反映出了悉見團隊勤奮務實的作風。
通過與劉洋及其創始團隊的溝通,也讓我們也看到了這個低調務實團隊背后的創業故事與商業化嘗試,在臨走之時,我問劉洋怎么看待AR市場的發展前景,他笑著說,“高盛那篇VR/AR報告里的數字,我是相信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