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媒體智能、媒體本地聯合推出的“媒體AI公開課”在無錫華邑酒店正式開啟,這一檔面向中國新銳城市的高端城市論壇,這也是首檔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系列公開課。作為此次大會的壓軸環節,大會進入最后一個也是最精彩的一個環節:主題辯論。此次辯論的主題是《人工智能替代人還是成就人》,正方:人工智能將會替代人VS反方:人工智能成就人。
首先,主持人賈夢霞宣讀介紹了此次辯論的規則流程,此次辯論采用現場觀眾投票的方式計算結果,現場觀眾朋友們可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進入投票頁面進行投票。此次辯論規則:1.正反方一、二辯依次輪換發言,每個人的發言時間3分鐘;2.正反方互辯,20分鐘;3.正反方三辯總結陳詞;4.觀眾投票。
參與此次辯論的6位嘉賓分別是:歐洲創新與技術研究院院長Roberto
Saracco先生(正方),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志東(正方),達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黃曉慶(正方);美國國家氣象研究中心資深科學家Sue Ellen Haupt女士(反方),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江南大學博導、科研院院長吳小俊先生(反方),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反方)。
辯論開始,雙方就人工智能是替換人還是成就人展開了激烈而精彩的辯論。辯論期間雙方教授的精彩言辭時不時贏得臺下觀眾的雷鳴般的掌聲。在歷經1個小時的激烈辯論環節之后,在場觀眾的現場投票評選出了此次辯論的勝利方,最終,反方(人工智能成就人)以76%:24%的得票率取得了此次辯論的勝利。
以下節選此次大會的精彩片段:
鄧志東(正方):人工智能會替代人,但是替代人的工作還是替代人的感情?就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來看只能是替代人的工作,金融業在2025年以前大概會有25萬人的工作會被替換,所以人工智能替換人的工作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垂直應用領域,比如說無人零售,我們現在的銀行里的智能語音服務,還有機器人,在工業制造領域里面大量的工作正在被機器所替換。這個趨勢在未來的5到10年會非常的明顯,這樣的話會帶來大量的問題。我這個人相對比較保守,我不是比較贊同達到搶人工作的階段,我還是比較贊同的是在機器能夠做的行業里面是有可能出現變革以及改變的。比如說自動駕駛,比如說長途貨車司機、出租車司機這樣的職業,我們知道通用的第一臺全球首臺量產無人駕駛汽車可能要出現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變革可能正在開始,許多職業,比如說司機的職業可能會面臨很嚴峻的問題。還有就是很多的零售商店,現在中國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無人零售商店,現在的售貨員、收款員也會面臨職業的變化。
熊偉銘(反方):我覺得媒體今天的題目比較有意思,我方觀點是人工智能成就人的。在鬧鐘產生之前英國有一個專門的工作是叫人起床,比如說我要拿一個竿子去敲你的玻璃,但是設想誰愿意從事這樣的工作?還有就是人力資源行業的投資人,發現90后、95后的同學們壓根不愿意從事那些非常高薪的但是很痛苦的工作,在座的各位為什么需要工作呢?
這個問題可能要想一想,如果我們都去度假或者是都能夠變成藝術家,或者說玩游戲,我小時候就想如果玩游戲能夠變成一個職業該多好呀,但是現在真的變成一個職業了,不僅是一個職業,還都能變成明星。這個可能是作為人類來講我們有多出來的時間,可能我們希望獲得的東西比機器希望獲得的東西多一些,所以我的觀點是說人工智能來了之后,我們可以更容易的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可能并不需要做我們現在不得不去做但是又很討厭的事情,這是人工智能對我們最大的幫助。
還有就是無人車,誰愿意開車呢?可能會有人愿意開,比如說大家開的是法拉利肯定有人愿意開。但是你每天上班下班真的愿意開車嗎?還有就是你為什么用掃地機器人?因為你不喜歡掃地,并不說說它能夠替代我們,當然我們也能干,但是從根上來說我們不喜歡干,我們有更多的業余愛好,我們更愿意把時間花在跟朋友喝咖啡、看一個很好的美劇等等。
Roberto Saracco(正方):未來在中國,人會丟失工作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未來99%的工作會被機器人所替代,還有就是會產生無人的商店,牙醫的工作也可能會被取代。還有一些大公司也需要AI來幫助他們提高規模和減少成本。
Sue Ellen Haupt(反方):AI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首先是依靠計算機的強大性能可以處理大數據,并且能夠同時處理更多的信息,這些是人類本身無法做到的,而且它可以快速的實現排序。由于大數據的存在,我們通過AI算法可以會聚更多的信息,這可以極大的幫助我們人類做決策和分析。作為人類我們是有先天不足的,首先是生理上的不足和在計算能力上的不足,為了解決正方害怕那些問題,我們應該要更加小心謹慎的來設計AI,現在我們談論的關于AI能夠替代人類這件事情,是因為我們更多的是讓AI在做人類目前能夠做的事情,而沒有更好的發揮人類的創造性,我們完全可以訓練讓AI做那些本身人類就不能夠完成的一些任務。還有就是關于AI是否會替代人類,因為有些工作是人類本身不愿意完成,或者說并不感興趣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利用機器設備可以適當的解放這部分人類,比如說排序分類和簡單的鑒別工作等等。
黃曉慶(正方):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在人類歷史上工業革命的標志就是生產力的提高,這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機器代替人,所以在工業革命的歷史上我們從來都是用機器代替人的,不是用人代替機器的。首先我們人被機器代替了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有很多危險的、無聊的工作我們人類本來就不想干。第二是隨著我們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實際上會選擇讓我們的身體和機器接起來,我們會在我們身體里面裝點什么芯片,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我們說不定把手、腳再裝點什么東西我們變得更加強壯,這是一定會發生的,因為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裝的人比不裝的人強大、聰明,自然而然人就會裝了。但是如果到了最終把我們的靈魂下載到機器里,我們根本就不用這個身體了,那你不就可以永生了嗎?我敢肯定我們這個屋子里沒有一個人想死,所以如果能夠永生,我們都能夠選擇,所有的人都會選擇永生,所以到那個時候世界上就只剩下機器人了。
吳小俊(反方):首先我認為三位正方的老師都幫助了我們反方,你們的觀點支持了我們反方觀點。至于剛才Roberto Saracco先生講的一些觀點,比如說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使得我們人類丟失了工作,至于丟失了工作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暫且不去做太多的評論,但是目前的中國大家看到人們忙碌的身影,大家非常的忙,隔壁的鄰居連姓名都不太清楚,你知道你樓上、樓下、左右鄰居的姓名嗎?知道他們的情況嗎?跟他們有感情的交流嗎?事實上中國當下已經進入了這種狀態,事實上這是一個比較可怕的時代,如果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把我們的人解放出來,讓我們的人能夠獲得更多的自由,給我們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旅游、交流。
而至于為什么現在西方社會批判我們東方?尤其是會批判中國人這種創意性不夠高?因為我們每天花在重復勞動的時間太多了,如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把我們學生的學習習慣建立起來,能夠讓學生少做題,能夠更快的掌握到科學的知識,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夠在輕松又愉快的環境下得到成長,這樣應該說對我們的教育會有幫助。如果說從這點來看,延伸出去會有很多新的東西,比如說使我們的民族在創新力方面得到提高,使得我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所以從剛才一辯和二辯的角度來說我感謝你們支持了我們反方的觀點。第三辯提到每個人都希望永生,如果地球上每個人都可以永生的話,這樣會非常可怕,地球將變得非常擁擠,違背了自然的規律。世界就是這樣,就是不斷的循環,人從生到死其實是完成了一個循環,對我們自然界的生長、螺旋式的上升是有幫助的,我們不能做違反規律的事情。
鄧志東(正方):吳教授實際上是偷換概念,誤導了大家。大家知道人工智能替換人是有特別含義的,一定是指人工智能替換部分的人力勞動,不是說要替換人的本身。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說我能替換吳教授嗎?吳教授能替換我嗎?人和人之間不能完全替換,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和機器怎么能完全替換呢?所以一定是說人工智能替換人的某些工作,把我們人類解放出來,或者是一些工作是我們人完全做不了的。比如說現在海量的大數據、數據的自動化處理是我們人無法處理的,這不是我們所擅長的事情。所以我說你這是偷換概念,偷換了我們現在語境下面所謂的人工智能替代人。
吳小俊(反方):感謝對方辯友,在另外的層面你又支持了我們反方的觀點。因為剛才鄧教授講到由于人工智能把人類解放出來了,把人類一些不想干的繁重的、重復的勞動被人工智能替代了以后,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人類是有好處的,所以感謝你支持了我們反方的觀點,就是人工智能成就了人。
黃曉慶(正方):我覺得反方實際上是站在一個很狹隘的地球人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情的,實際上我們人類所站的這個地球在宇宙里面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完全有這種可能性,一個小行星把我們撞了我們就沒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擺脫地球對我們的束縛。剛才提到我們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我們不能打破這個自然規律。實際上恰恰這樣的自然規律我們就是要打破,我們如果不打破的話怎么活的更長呢?如果宇宙就是我們未來生活的空間,我們有無窮無盡的空間,不要怕人多,我就怕人少。剛才我們正方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人工智能的第一步一定是代替人去做一些我們人所不愿意做的工作,這個代替是一個工業革命的非常重要的依據,反方說人類的創意是機器代替不了的,所以機器代替不了人。但是,實際上人類的創意將來也是可以由機器完成的,是不是這樣一來對我們人就帶來了威脅?人這么偉大的物種都被機器替代了,人是不是就沒用了?那時候我們人就可以跟機器融合,我們不用擔心這個,機器有多聰明人有多聰明。
|總結陳詞
黃曉慶(正方):我們講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當中,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新的時代的核心是把我們傳統的對機器的開發上升到對智力和智能的開發,智力和智能的開發在我們信息科學的支持之下現在也變成了一個非常可行的發展方案。在這種支持下我們的科技實際上給我們人類帶來了特別多的能夠發揮我們想象力的空間。這個空間也對我們能不能用機器為人類和人類未來的發展作出貢獻帶來了非常多的發展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我們要用有智能的機器來代替我們人類去做一些我們不想從事的、無聊的、危險的、重復性的工作,讓我們人類能夠解放出來可以去做那些我們想做的、有創意的、好玩的事情。也許還有人類會選擇我們什么都不干,我們天天玩,實際上玩就變成了一份工作。所以用機器來代替人類從事工作應該一定是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里面發展的第一步。我們的第二步就是想辦法把我們自己變得更強大,就是用這些技術來武裝我們自己的身體,所以我們還是要把我們一部分用機器人的知識來改進。之后我們人類一定會出現一個生命的問題,如果我們在新興科技上面發展到某一個點,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一定會選擇一個不會死亡的機器。
吳小俊(反方):首先陳述一下反方的觀點,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成就人。我們回顧一下人工智能從1956年產生到今天,事實上時間不長,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起伏了好幾次,但是每一次起伏當中事實上都在回答一個問題,就是人工智能是否在為人類的文明、人類的生活做貢獻。比如說離我們比較近的上一次變化,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認為專家系統是萬能的,就像今天我們的正方認為人工智能能代替人一樣,這個期望太高,所以在那個時候由于人們對專家系統有太多的要求,使得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入了一個下坡,我就是在那個時間加入到人工智能領域的,所以我很清晰的認識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今天的報告中有一位專家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在發展過程當中起伏的規律,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們的人工智能的智慧跟人類的智慧是可能無法比擬的。剛才我們反方的三位,尤其是前面兩位,我完全同意他們的觀點。由于人工智能把我們人類解放出來了,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幫助,這樣使得我們人類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剛才提到人工智能未來可能會有很多的創意,這是有可能的,但人工智能的創意和人類本身的創意肯定是無法比擬的,人工智能產生的創意是幫助人類來成長。所以我總結一下我們的觀點主要是如果人工智能技術被正確的利用,它將永遠對人類產生正面的效果,人工智能會成功人。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