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IPO潮暗涌。
具有“互聯網醫療第一股”之稱的健康160稱將重啟IPO。不久前,微醫首席戰略官陳弘哲確認微醫正在進行內部IPO重組的工作。
此前,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美柚、大姨嗎、悅美等也曾曝過上市計劃,再加上好大夫在線、醫通健康、醫聯等分別在年初及年末獲得大額融資,這些消息讓互聯網醫療行業再起波瀾,甚至有觀點認為,互聯網醫療將迎來一輪收割季。
不過,在京頤集團董事長李志看來,互聯網醫療還遠未到收割期。純粹依賴互聯網的模式,目前還很難依靠C端實現盈利。“當一個市場從狂熱冷靜下來,逐步從務虛到務實,這其實就是一個節奏的變化,也可以理解成下半場,互聯網醫療正是如此。目前因為分化比較嚴重,各家都逐步開始務實,都在找盈利點,而且也倒閉了一批了。”
德聯資本合伙人姜陽之指出,之前以流量為核心邏輯的互聯網醫療可以稱之為泛醫療,目前已草率進入下半場,若不能正式進入醫療領域,解決醫療實際問題,其商業模式將面臨極大挑戰。在這個邏輯下,包括德聯資本在內投資了AI領域,寄望AI助力互聯網醫療。
阿里云健康事業部總經理唐超認為,從互聯網醫療發展看,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是水到渠成。實際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出現,已完成數據積累的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也正在邁入智能醫療賽道。人工智能為醫療行業提供了新的向心力,也為互聯網醫療、傳統醫療機構、醫療周邊產業、投資者等帶來了協作的新基矗]
冰火兩重天
據公開數據統計,中國有1134家互聯網醫療企業成立于2011年之后,其中533家創業公司總計獲得了33.21億美金的投資,平均每家企業的融資額約為623萬美金。
芯聯達董事長楊宏橋分析稱,從蘋果手機發布后, 2011年智能手機占手機市場過半,成為了產業互聯網化的臨界點。移動互聯網的迅速興起,也給醫療產業帶來了新的想象力。
大量資金、資源的也迅速涌入,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微醫等也迅速獲得巨額融資,很多只要能講出故事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也都有資本追捧,其中也不乏諸多上市公司的身影。
如康美藥業旗下子公司“康美健康云服務有限公司”推行“互聯網+大健康”戰略,涉及B2B、B2C、O2O、互聯網醫療服務等多項業務;福瑞股份上線“愛肝一生”APP,并提出由旗下的北京福瑞醫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醫聯眾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實施“專業服務于肝病領域,以抗肝纖維化為核心”的戰略。
但時間節點到了2016年初之后,互聯網醫療企業被傳出行業寒冬的消息,資本不再盲目熱捧。由于融資難度加大,很多互聯網醫療企業出現各種“狀況”,包括健康160、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尋醫問藥網等互聯網醫療企業,大都經歷了從快速擴張到裁員的陣痛。藥給力、百度醫生等互聯網醫療企業更是直接退常
其中,作為“移動醫療第一股”的健康160(前身為就醫160)于2015年12月15日正式掛牌新三板,但在這兩年中亦是一波三折,被爆出大幅裁員、凍薪等狀況。
而自2014年10月成立起,藥給力只用了半年就拿到了A輪融資,積累了近100萬的注冊用戶和近40萬的交易用戶。但2016年5月藥給力新一輪融資失敗,同時亦結束了其短暫的移動醫療生涯。
從性質看,送藥上門是低頻需求,據了解,藥給力的獲客成本較高,免費“1小時送達”的物流成本很高,而且長期維持藥品低價。與此同時,醫保結算也沒有優勢,用戶實際并不愿買賬。在資本看來,藥給力自身沒有造血能力,自然會被市場拋棄。
具有流量優勢的百度醫生,也只是在互聯網醫療圈中短暫的晃悠了一圈。百度宣布,3月10日起關閉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臺“百度醫生”,所有服務將于4月1日前正式結束。根據此前百度醫生官網數據顯示,“百度醫生”已在中國343個城市開通服務,涵蓋超過近1.3萬家醫院,累計服務人數超過900萬人次。
“百度醫生失敗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盲目追求KPI。掛號是低頻需求,但百度醫生卻將掛號量作為KIP標準,為了指標,靠補貼、買流量等高成本方式實現掛號成交量,忽視用戶體驗,在盲目追求KPI之下花高價買流量。”一位互聯網醫療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據了解,另一個為醫生服務的醫療平臺也是因為盲目追求KPI而倒閉。因為看好互聯網醫療這個風口,該公司創始人在2014年底找到一筆天使投資,但一直在盲目燒錢,后續融資不到位,目前已經退出互聯網醫療行業。
盈利詰問
在資本寒冬下,行業也進入了一個相對冷靜期。更多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開始在思考,一個互聯網醫療公司除了擁有要解決所謂的“醫療痛點”的決心之外,其用戶規模和流量能否支持自身商業模式?是否能真正深入到醫療產業之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互聯網醫療已經進入了發展“深水區”,而如何實現醫療產業互聯網化,遠比提供各種“連接醫生與患者”解決所謂痛點更迫切。
德聯資本合伙人姜陽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泛醫療”入口格局大致形成,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改變節奏已經開始變慢。泛醫療公司在第一階段積累流量后,若不能真正進入醫療領域,解決醫療實際問題,其商業模式還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從發展歷程上看,互聯網醫療企業大多數處于未上市的發展階段,所專注的領域都相對比較寬泛,精細化程度不高,涉及藥業、轉診、減肥、預約掛號、醫學檢測及服務等醫療領域的各個環節。
與此同時,政策也決定著互聯網醫療的走向。如此前因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互聯網藥品零售試點業務被叫停。
不久前,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印發的《征求意見稿》,讓互聯網醫療再次被熱議。《征求意見稿》對互聯網診療活動準入、醫療機構執業規則、互聯網診療活動監管以及法律責任等做出了規定。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醫院業務的開展將受到嚴格監管,擴張步伐受限。
隨著格局的變化,各路資本開始對過去一年所投的項目進行篩選,將資金集中在有意義的流量和資源上。互聯網醫療也在做深度調整,輕問診、咨詢、掛號等類型企業也在做醫療資源的深度捆綁,并且走出不同的模式。
如微醫在近幾年通過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建設與醫療資源實現了深度捆綁,另一個方向則是著手建立自有醫療服務體系(全科),向外界傳遞出深度布局智能醫療的信號。
微醫首席戰略官陳弘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目前微醫的科技服務及醫療服務平臺均有營收,前者包括為醫院建醫聯體等系統、向家庭銷售智能健康終端等;后者則包括線上問診、線上咨詢及與藥企、保險公司合作等。
平安好醫生則是背靠平安集團,利用現有醫療健康服務體系資源,走向了保險+健康管理的模式。“平安好醫生有良好的保險資源,依靠賣保險產品、定制保險產品實現盈利。這個模式,目前屬于線上流量與傳統業務結合得比較好的模式。但平安好醫生的模式,其他互聯網醫療企業無法復制。”李志指出。
丁香園的主要業務則圍繞醫生展開,包括給醫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務等,同時還開辟了為醫療企業服務的業務。目前,處方藥不能做商業廣告,又有宣傳需求,而原有的醫藥代表體系已經土崩瓦解,但讓醫生了解新藥的功能和用法等又是剛需,丁香園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平臺,借助網絡做正規的學術性交流,并通過E-marketing(網絡營銷)進行變現。
資本對優質資源集中下注,也推高了單個公司的融資金額。
好大夫在線宣布獲得騰訊領投的2億美元融資,這是2017年以來互聯網醫療領域最大一筆融資;12月6、7日,醫生平臺醫聯與互聯網體檢服務平臺醫通健康前后腳宣布融資情況,前者獲得4億元C輪融資,后者則完成了近2億元的B輪融資。
此外,微醫已確定正在啟動籌劃IPO,平安好醫生也被傳出將IPO。在此前,春雨醫生、美柚、大姨嗎、悅美等也傳出上市規劃。在12月20日,健康160 CEO羅寧政在發布2018年戰略時再次表示,希望在未來退出新三板,在主板上市。在姜陽之看來,現在行業有這樣的熱度是好事,如果二級市場表示亮眼,將會有更多的資金關注一級市常
不過,李志指出,目前很多擬上市的企業并不是靠互聯網醫療部分實現的盈利。“如趣醫的盈利也要等到明年。趣醫有很多業務具備競爭力,但其不是依靠C端實現的盈利,收入來源也是保險公司,幫助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理賠業務實現收入。”
AI的救贖
多家有計劃上市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創始人均表示,初創時期是沒有營收甚至虧錢的,需要靠融資來先養活自己,再發展壯大甚至上市,但上市并不是最終目標。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努力實現盈利中,而隨著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巨大變化及技術的改變,企業布局也發生變化。陳弘哲以微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舉例稱,微醫經歷了搭建醫療資源網絡、連接患者資源的階段,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智能化的階段,同時也在繼續擴大前兩個資源的建設。為此,包括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等都在布局智能醫療。
2017年3月份,微醫就向浙江大學捐贈一億元成立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致力于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構建中國首個開放式醫學人工智能平臺。
2017年7月,阿里健康推出了醫療AI“doctor you”。目前已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和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達成合作,推進智慧醫療落地。
2017年8月,平安好醫生宣布將加大在醫療領域的建設和投入,陸續投入3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打造醫療AI產業鏈和服務鏈。另據一位平安好醫生負責人介紹,近日平安好醫生與云知聲合資成立了上海澔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家庭智慧終端。而對于平安好醫生上市的傳聞,上述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未來的資本動作還在規劃中。
在姜之陽看來,目前是由“互聯網+醫療”進入到“醫療+互聯網”階段,醫療產業使用互聯網,比如遠程問診、遠程閱片、遠程手術等才剛剛開始,把醫療知識數據化、結構化、智能化,使用互聯網工具變得更精準、更智能、更靈活等是這個階段的特征,這個階段團隊應該是臨床大夫+工程產品化等技術團隊+互聯網人士的合作為主要模式。
“如一家做FFRCT的美國公司Heartflow,剛剛融到1.5億美金,產品進入了CMS(內容管理系統),大概每例收1500美金,采用互聯網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的同時又能不斷地積累數據,反過來模型將更加精確,我覺得是醫療+互利網的典型例子。” 姜之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舉例稱。
而投資者出身的唯醫創始人劉崢嶸認為,互聯網醫療企業走到大數據、AI的領域,實際也不難理解,也理應會走到這一步。就在12月19日,唯醫還與阿里云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骨科領域的應用。
“在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后,很多互聯網醫療企業都完成了基礎數據的積累,每天有大量的數據上傳到云平臺,使得結構化的深度學習成為可能,也能形成智能診斷。未來走向互聯網+AI,這也有助于互聯網企業實現盈利。”劉崢嶸紀分析稱。
唯醫專注于醫療細分領域骨科,為骨科醫師提供專業課程及手術視頻、期刊、講義及在線會議直播等醫學教育資源,并搭建專業醫學互動平臺。目前,唯醫注冊骨科醫生有12萬,覆蓋了全國80%左右的骨科醫生人群。
通過醫療教育的大數據,唯醫清晰地掌握了骨科醫生的臨床方向、專業能力、同行評價、學術影響力等臨床執業的數據,為精準的患者匹配治療,以及針對性的醫院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另一方面,唯醫通過大數據積累,借助智能工具體系,可以以數據為基礎,實現精準銷售和回溯等,以線下醫院為核心,打通產供銷鏈條。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這種與企業方面的合作實際與丁香園的E-marketing有點類似,在目前合規的嚴格要求下,通過平臺對醫生進行精準服務。
事實上,人工智能為互聯網醫療和傳統醫療機構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間。在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下,圖像數據、病例首先通過機器進行初審,再由專家進行復核,效率將提升70%以上。
未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場景下,互聯網醫療企業的想象空間依舊巨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