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地圖已經成為了大家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智能導航、地點搜索、周邊查詢、行車探路、熱點提示、公交線路以及打車等等服務在內,如今的地圖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眾多入口的綜合平臺。
與此同時,最近兩年隨著 AI 人工智能在技術端不斷進步與完善,其也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場景應用中得以落地。而地圖應用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地圖應該是什么樣的?它又將為用戶帶來哪些全新的體驗?在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科技商業峰會上,極客公園專訪了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和她聊了聊人工智能下百度地圖的一些思考。
您負責百度地圖業務后,團隊內部做了哪些調整?
李瑩:我們重新梳理了地圖的定位,提出“地圖能力是 AI 的基礎能力,地圖產品是 AI 的典型落地場景”。為此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 AI 的賦能,使地圖真正能夠在產品層面給用戶提供更準確、更豐富、更易用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同時,地圖本身也代表著基于地理位置大數據的能力,不僅僅是在地圖產品上,實際上在人工智能領域,比如用到很多空間位置信息時,我們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服務。圍繞這個定位我們在業務重點方向也做了一些調整。
百度地圖如何與 AI 相結合?
李瑩:首先是 AI 的能力。百度地圖事業部在百度 AI 技術平臺大的體系下,百度多年深耕的所有 AI 基礎技術全部在這個體系里。地圖一方面叫 AI 賦能地圖,更多的是利用百度已經存在、已經積累的 AI 技術。在這方面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體系里,利用這個給百度地圖做定制化 AI 會非常順暢,資源等方面是非常好的融合。
另一方面,在此之上,針對地圖的場景會做很多個性化專門的定制服務,使得在地圖這個場景下也可以更好地做人工智能的產品化。現在你真真切切可以感受到 AI 賦能后的東西。有一些人工智能可能還相對遙遠,還存在在大家的想象當中,但在百度地圖產品里面,我們真正能看到非常實用、能解決用戶實際問題和痛點的能力。
AI 為百度地圖帶來了什么?
李瑩:AI 賦能百度地圖之后,可以實現更準確、更豐富、更易用這三個特點。
準確性是每個地圖產品都會強調的,如果地圖路線規劃不準,定位不準,導航不準,這些用戶根本沒法接受。在“更準確”方面,百度地圖因為人工智能的加持,不僅效率上大幅度提升,準確性上也會高于普通傳統的地圖。
在 Rebuild 2018 大會上,我詳細講了路網數據用圖像處理的方式,而百度圖像處理技術積累很多年,百度地圖也很早就開始用這樣的能力,這也是我們遠遠領先其他地圖產品的地方。
我們知道機器訓練,它在有越來越多的語料的情況下,可以做得越來越準確,同時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這種比傳統人工處理有百倍以上的效率提升,準確率也自然是高的。
通過人工智能,我們可以大大縮短處理時間、提升效率,提高準確性。比如路況,我們更多用深度學習的能力,百度有自己開源的深度學習框架,我們也可以深度結合。
更豐富方面,我們更多強調 POI 高精知識圖譜,把很多 POI 抓回來做處理,比如用戶 UGC 上報、合作獲取、互聯網挖掘資源等等。傳統拿過來是一個 POI 點進行掛接,做到地圖上去,這是一種組織方式。另一種組織方式是,可以把實體進行關聯歸類,實體關聯技術做到之后,可以想像我們有更豐富的數據展示能力。比如找一個可以帶狗的餐廳,通過知識圖譜就可以標注哪一個餐廳能帶寵物,這個時候可以快速給用戶提供這樣的信息。高精知識圖譜目前處于建設當中,這樣的能力在未來一定都能夠提供。
更易用層面,我們希望用戶使用地圖時,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AI 賦能后的地圖帶來的便利。這包括大家熟知的智能語音助手功能,一方面給用戶帶來解放雙手、全語音操控的方便;另一方面,原來用傳統的手觸方式需要較多步驟的操作,現在一句話就可以搞定;也有我們通過 AR 技術,開發的 AR 步導、AR 識樓等功能,用 AR 結合真實世界做到“所見即所得”,解決了用戶使用中的一些痛點;以及像百度地圖小度助手這樣的功能,通過用戶畫像、深度學習等能力,給每個用戶個性化的信息和服務推薦。
類似這些 AI 加持后的功能越來越多,會讓用戶覺得百度地圖越來越懂自己、越來越好用。
提及“更豐富”,是指百度地圖在多場景應用取得了突破嗎?
李瑩:這是一個突破的方向,因為我們需要讓地圖更好地服務用戶,通過人工智能一定能做到,即使現實世界就是這些地點和信息,我們通過智能組織就可以呈現出更豐富的結果,但是不止于此。
其實除了 APP 產品端,地圖本身也是一個基礎的能力。比如,成都 7 月 11 日遭遇了一場暴雨,我們和成都暴雨應急指揮中心做出了快速應急響應,這就是我們能力輸出。
構建百度智能研判平臺,同時跟很多交警單位合作,相當于用我們的能力賦能城市建設、智慧交通等領域。反過來大家也可以共建,因為交警也能夠掌握很多實地現場信息,這樣也給地圖做聯動,會使得交通方向的建設越來越好,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前邊提到語音控制功能很強大,但百度地圖如何引導用戶去使用它呢?
李瑩:我們在去年 Q4 前后發布了語音的能力,主要通過“小度小度”喚醒實現全面語音操控地圖,包括今年 AI 開發者大會快速升級長語音多需求的功能。在語音方向上,我們持續打磨,遠場、近場語音識別能力很強。
其實語音功能在地圖上使用有特殊性,比如駕車環境下有很多車載噪音,這與常規使用的家居場景不一樣,家居環境相對安靜,只有幾個人的聲音。所以我們跟語音組做了很多模型訓練和建模。
提升這些能力的同時,我們在產品設計上做了很多入口。比如首頁上在語音位置會有小度標志的提示,它只要在眨眼睛就可以喚起,小度助手也有同樣的形象。導航過程中,如果不使用導航頁面的其他功能,小度的形象也會出現。所以在場景設計上做了很多引導。
另外,我們也通過 AI 開發者大會以及像極客公園 Rebuild 大會這樣的場合,去更多地宣傳我們的能力。當然,除了在活動層面上做宣傳,另外就是語音控制功能在百度地圖上確實好用。
從發布至今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現在百度地圖語音用戶數已經達到 1 億,因為我們的功能足夠好,用戶才愿意留在這里。
極客公園:百度地圖想要傳達給用戶一個怎樣的感受?
李瑩:最主要是想讓大家記住,我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在前兩年剛提出 AI 時,我也在做相關領域的事情,其實那時候人們很茫然,不知道人工智能是什么,也沒有感知。經過這幾年市場的教育,以及一些產品落地,比如智能音箱以及智能家居,大家已經能夠真切感知到什么是人工智能。
我們希望大家記住百度地圖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希望讓大家真正體會到智能,也就是我們說的更準確、更豐富、更易用。很復雜的技術都交給我們,讓用戶享受那個很好的體驗。
其實除了 C 端之外,B 端應用場景需求也十分巨大,百度地圖有沒有想過在 APP 之外,和汽車公司合作去做車載導航?
李瑩:有的。剛才是說智慧交通,能力輸出開放平臺方向,另外一個方向就是“車機”。現在車輛的聯網已經成為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車機地圖上肯定要做布局,現在百度也跟很多車廠合作鋪車機地圖。
此外,地圖發展方向還有智能硬件,比如百度其實在 DuerOS 上有很多形態,最近發布的小度在家、小度音箱等。我會問它,到公司多長時間、問擁堵情況、選擇哪條最快的路線,你問它,它就會給你回答;或者搜某某地點,你問它也會告訴你在哪里,這些都是我們能力的輸出。
地圖作為 AI 的基礎能力,無論是直接能力輸出給開發者,還是新一代的智能硬件,更多有屏、無屏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輸出能力和發展布局的方向。
現在大家都在提 AI,百度地圖相比友商的優勢是什么?
李瑩:最主要的是要把人工智能真正落到實處,讓用戶感知到。其實準確性這件事情大家都在做,用任何方法都可以做到準確。要實現更準確的話,背后是有大量非常復雜的技術在里面。
比如說路況,實際上非常復雜,現實情況到底是什么樣的反應,我們不可能隨時都在現場,也不可能發現所有的事件,需要通過用戶的上報信息,通過在實時軌跡的處理,通過復雜數據建模,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快速準確秒級實現路況的識別,這背后都涵蓋著非常復雜的技術。
為了讓用戶感知到簡單易用,實際上在背后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使得這件事情看起來是舉重若輕,這些方面是最關鍵的競爭點。如果沒有這些,大家只是拼,最后拼的是人力、資本投入,但其實這些都不是關鍵。
百度地圖是目前 AI 的集大成者,圖像、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深度學習、大數據等全部在里面,這種全方位的資源支持以及定制化的投入,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未來理想中的百度地圖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形態?
李瑩:分成兩個層次,一個是百度地圖的產品,產品層面讓任何一個用戶使用的時候都能感知到更準確、更豐富、更易用,感知到我們是很智能化的。這是在產品層面上持續去建設的。
另外一個層面是地圖能力的建設。還是回歸到地圖本身也是 AI 的基礎能力,能夠在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整個處理上,包括剛才說到車載的環境,汽車等終端場景上,比如汽車、家居等輸出我們的能力,包括在生態上跟合作伙伴,比如剛才說的交警等方式,有非常多的 APP 都在調用地圖的開放平臺能力,開放平臺用地圖 SDK 數量是非常大的。
我們現在要看整個市場,可以把市場上 APP 收集起來看,百度現在開放平臺所覆蓋的 APP 覆蓋范圍是最廣的。我們要把智能能力全部輸出出去,讓大家在各個方面用到地圖時就能感受到我們的能力。
百度地圖如何看待未來行業的發展前景?
李瑩:根據相關第三方調研機構資料顯示,跟地圖相關的領域目前年復合增長率遠高于平均水平,比如說駕車導航方向,再比如與地圖最相關的用車行業以及生活服務的行業,目前年復合增長率還是在持續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再去拓展地圖的能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