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影響社會底層技術革命逐漸向傳統行業滲透,“AI+”已經替代“互聯網+”成為創業創新的新引擎,出人意料的是,在AI在教育業的率先落地并且相當火爆。
現在,人工智能教育已成為從業者心目中的“教育3.0”。這兩年,幾乎所有與教育相關的論壇和峰會“言必稱AI”;投資人對于人工智能教育的關注度明顯蓋過了其他教育項目,去年融資總額就達到42.17億元,今年還會更多。
為什么人工智能對于教育從業者包括學校、老師、學生以及教育培訓機構(思想層面)的沖擊比其他傳統行業更猛烈一些?主要是AI帶來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的教學方式、校園的管理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并且AI教育的落地并不是停留在BP(項目計劃書)上,也不是在實驗室里虛擬數據,而是通過一系列產品解決方案讓校園智能化、教育智能化了,這背后的助推手還是百度。
2018年12月13日,百度大腦行業創新論壇校園專場在武漢舉行,吸引全國教育產業從業人士參加。百度作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龍頭,其“走進校園”不僅引起教育產業人士密切關注,也是產業互聯網值得關注新動向。
一、AI+教育方興未艾,但很多創業項目技術基礎并不穩
目前人工智能項目大致分為to C與to B兩大類。
朝to C方向的項目,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效率提升上優化,很多拍照答題、題庫、1對1直播平臺轉型做了AI產品,還有一些自適應公司主要是收集人類教師的知識圖譜,并進行規模化的個性化學習方案。
朝to B方向的項目,則是幫助學校引進人工智能教學系統,替老師分擔智能作業批改、進行學生人臉識別及專注力監控,以及學校信息化升級改造等等,從而為老師減負。
這么多項目蜂擁搶灘學校及教育的蛋糕時,帶來了一些發展式問題:
(1) 首先,教育是一個整體,學生與老師、老師與學校、學校與家長、學校與學校之間不能用各種不同碎片化的產品去應用操作,反而帶來產品體驗上眾多問題,最終難以落地;因而人工智能教育技術和產品應該有整體化思維和一攬子的解決方案,才能實行真正智能化。
(2)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既有人臉識別、語音識別、OCR、手勢識別、表情識別、AR虛擬內容開發等基礎技術層面,也要有足夠多的大數據、迭代足夠快的算法模型以及樣本足夠多的訓練場景作為支撐才能開發出相應的“AI”產品,很遺憾,目測很多創業團隊本身并沒有這樣的技術儲備與研發實力,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 很多自適應項目本身是做一個個學科及細分領域的教育AI項目時,忽視了人工智能(機器智能)是深度學習,并不是模仿人進行感官記憶和邏輯推理,真正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應該是一個“通用學習引擎”,并且能夠成為學校、老師的智能助教,而不是謀求將人類老師取而代之,如果一旦方向偏了,也就與教育的本質南轅北轍。
這也是阿星為什么看好并且寄希望于通用型AI引擎“百度大腦”在教育領域落地的原因之一,盡管百度并不是一家專注于教育的公司。
二、智能校園其實并不遙遠,百度大腦是怎么賦能教育的?
很多人看中國教育行業時,容易忽視“公立學校”才是主流,它們的公辦性質很容易成為新媒介場域中“沉默的大多數”。所以,要想讓最廣大的學生人群和老師隊伍了解人工智能、用上人工智能,一定要“走進校園”包括發布在全國的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校、高校、科研所等等,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
去年,國務院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指出“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構建包括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并致力于在新時代推動人工智能學校建設。甚至只要你的項目可以顯著提升校園智能化水平,當地教育局及主管部門會親自推動。
據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喻友平介紹,“百度是國內企業唯一的一個有自己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并且完全開源開放的深度學習框架”,百度大腦向很多行業賦能的策略是“平臺開放化”,而“針對教育行業的百度大腦智能校園解決方案中,包括了用AI來幫助提升教學質量這一重要部分。”
確實,要推進人工智能落地首先得“讓學生學習更有效果”,要不很多學生跑校外去報班去了,將增加家庭經濟負擔,這也是目前教育AI落地的重中之重。
對學生學習內容上,人工智能教育引入有望幫助學生找到針對性學習方法,并由AI大腦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動力,從而提升學習的興趣。據了解,百度教育大腦自主研發了242門課程,打造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的教室,并且百度通過開放自己的智能語音、AR、人臉識別、腦力監測等技術,能夠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人工智能不會替代老師,但是一定會替代不會使用人工智能的老師”,而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有望讓老師老師擁有一個“AI助教”,把老師從繁重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讓老師從大多數時間關注知識點的傳授轉移到關注學生的成長上的。
對老師教學而言,以往老師“憑感覺”來判斷學生學習效果,而百度大腦能幫助老師評估課堂教學質量,通過對學生人臉朝向數據實時監測、學生五官表情分析專注程度等做定量評估,并且智能推薦作業、智能批改作業以及人工智能備案等能讓老師教起來更輕松,而百度大腦數據提供每一個學生學情數據能夠幫助老師因材施教,提升教書育人的科學水準。
當然,學校除了日常教學活動以外,還有校園安保工作、圖書館建設以及后勤保障等亦是學校運轉的重要環節。AI給學校帶來的變革,大大超過了以往IT互聯網技術ERP系統登記以及電子攝像頭24小時存儲式學校信息化階段。
在校務建設方面,智能校園應當是更安全的平安校園,以往的門禁系統一般都是刷卡進出,應用百度人臉識別技術的智能門禁系統可以無卡進出,學校學生及學校工作人員出入信息能夠自動上傳及調取,而校外人員拒之門外,從而保證教學秩序。
應用百度人臉識別技術的安防系統,其智能攝像頭可實時判斷事件進行告警,并對校園人員和訪客進行聯網排查,發現險情可以遠程報警,這些都能夠大幅度降低校園安全隱患,保證師生生命及財產安全。
三、由百度大腦智能校園解決方案得出的啟示和總結:
1.百度的AI技術正成為社會“公器”
在信息時代,對絕對多數上網用戶而言,消除信息不對稱最便捷的工具依然是搜索引擎;在“智能時代”,百度AI技術本身也正扮演類似普惠的角色,僅僅以智能語音技術、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技術這些人工智能最基礎的技術,其開發成本中小企業所不能承擔的,百度把掌握了這些AI技術和能力開放出來給廣大的開發者免費使用,這本身能夠大大降低AI在很多領域的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
那么,百度為什么要將這些技術開源化呢?本質上是打造AI時代的生態,誰提供的API接口更好用其網絡效益就越強,就容易成為未來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而成為基礎設施的公司,其戰略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教育本身是AI非常獨特和重要的大數據場景,是無人車、物聯網之外又一個AI的價值洼地,所以率先在教育領域內賦能學校,幫助更多學生、學校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技術成果,其社會效益不言而喻。
2.百度更多是以AI技術賦能專業合作伙伴
百度的AI技術牛不是百度“王婆賣瓜”,而是開發者主動選擇的結果。比如AR教育項目是合作伙伴西雨基于百度大腦的AR技術開發;智能機器人輔助和人工智能腦科學課程是廣州奧睿公司去洽談在小學落地;智能考勤系統是大連網月科技在合作;校園安防管理系統是賽藍科技研發百度安全事業部給予的配合;AI校園門禁系統是康行與百度一起打造的“臉名智能校園門禁系統”,百度AI圖書館項目是由江蘇感創公司基于百度打造;很多集成商也與百度合作落地智能校園。
目前人工智能雖然走進一些試點學校,但是在全國范圍內還猶如“星星之火”,如何讓更多孩子能夠接觸到人工智能的教育方式肯定需要專業的人工智能教育平臺、技術公司以及教育上市公司助推,而百度作為開源平臺與這些AI教育從業者本身也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正如喻友平在演講中所說,“在過去這兩年里面,百度花了很大精力去把人工智能的技術把它平臺化的開放出來,因為我們都知道,人工智能的落地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兩家企業就能做成的,是需要大量的千千萬萬的企業跟我們一起來做,一起來實現人工智能的落地。”
3.百度AI目標是步步為營,打通全行業的智能應用生態
據了解,百度大腦行業創新論壇除了此番舉辦的校園專場以外,還在此前陸續發布過企業服務、信息服務、地產服務、零售、工業制造、政務等多個領域的行業解決方案。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在各地城市舉辦AI開發者實戰營,并密集召開多場行業論壇。
今年騰訊調整組織架構將工業互聯網及產業互聯網等作為重點,目前看來,百度在AI向垂直行業賦能和延伸上已經走到了前頭。目前在百度AI開發者平臺上已有超過80萬開發者,與企業合作的“燎原計劃”合作伙伴超過300家,上述在教育行業合作的公司就是其中一份子。
AI只有在不同行業扎根和落地,才能在不同層面深度的影響人們的生活,而教育關系到國計民生,是構建AI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而AI在其他領域的打通比如政務、醫療等方面,也能校園不再只是一個個“信息孤島”,整體數據流更加暢通,局部行業也能更加智能化。
總之,百度校園智能解決方案只是百度AI布局中的一葉,而一葉已經預示了人工智能的繁榮之春,的確值得大力點贊。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