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2019博鰲亞洲論壇上,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袁輝在接受騰訊新聞采訪時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層面保持全球領先,但在基礎研究和算法上面可能還有一些差距,對于全球企業來說,大家在人工智能領域都有巨大的機會。
袁輝還表示,AI每一家公司不可能橫跨所有領域,感知、思考、運動三個部分都很重要,但最核心的一定是大腦,也就是認知智能,“做一個變形金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機器人,是人類的終極夢想,但過去60年失敗了,今天也沒有看到哪家有成功的可能。”
在袁輝看來,人工智能已經不可避免的正在取代某些行業的工作,這種情況正在快速發生,每一次工業革命或者技術變革的時候,人們的工作、角色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但人工智能這一輪會來得更加猛烈,而且更加深遠。不過袁輝也強調,人工智能也會創造很多新的工作,新的崗位可能會超過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崗位,“但我們也需要思考,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時間和它創造崗位的時間是否完全匹配,這里包括對教育、培訓,人類未來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考驗和挑戰。”
以下是騰訊新聞采訪袁輝實錄:
騰訊新聞: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在世界處于一個什么水平?
袁輝:這個是朋友們經常會談到的話題,但是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講人工智能有三個要素,第一個叫算法,第二個叫數據,第三叫應用場景。中國跟其他國家來比的話,我們從移動互聯網開始,我們在應用場景上面就已經是全球領先了,所以今天我們在AI這個應用上面來講,我們依然是保持全球領先的,這樣來看的話,可能會比較客觀一點。當然我們在基礎研究,在算法上面,我們跟其他國家可能還有一些差距。
騰訊新聞:您覺得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公司還有哪些創業機會或者說能夠趕上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機會?
袁輝:我覺得人工智能雖然過了六十年,但對第三次AI這個浪潮來看的話,所有人都處于同樣一個起跑線,我指同樣一個起跑線意思是在于說,今天AI才剛剛開始,遠遠沒有到說已經變成一個格局形成的階段。所以對中國企業來講,或者對美國企業來講,或者全球企業來講,大家都有巨大的機會,基本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每個人都像小孩子一樣,剛到海邊一樣,所以遠遠談不上說我們還有什么機會的問題,我們有巨大的機會可以往前去走。
騰訊新聞:具體哪個領域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
袁輝: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看一下AI到底整個全貌是什么?AI是由三個部分來構成的,我們最早講工業集成、服務集成,這是兩大產業板塊,在服務集成當中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感知,人是通過眼耳鼻舌身來獲取外界信息的,對應計算機的技術有語音識別、圖象識別、傳感物聯,第一個叫感知部分。當感知部分把信息拿進來,傳給第二個部分,我們就要思考,大腦這個部分,大腦去理解和分析這些信息,然后給地個部分,就運動的部分,身體做出正確的響應。
所以今天我們第一個要看清楚說,因為AI每一家公司不可能橫跨所有領域,所以我們講說感知、思考、運動,這三大部分,三個部分都很重要,但最核心的一定是大腦,我們也把它叫認知智能的部分。但認知智能這個部分,我們在過去六十年以來,我們很多的科學家、實驗室都只做了其中的一個方向,這也是為什么失敗的原因。我們在AI大腦,我們有兩個應用方向,第一個應用方向,專業術語叫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標是什么呢?做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機器人。換而言之,我們希望做一個變形金剛,這是人類的終極夢想。但過去六十年失敗了,今天也依然沒有看到哪家公司在這個領域,在什么時間有成功的可能。
今天我們如果把全世界的錢全部投在這個領域,也不代表三年之內我們會成功。所幸今天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為什么不會逆轉?是因為還有一批人,包括像小i,像IBM、像微軟、像亞馬遜,我們在做另外一個方向,我們把它叫特定領域的商業人工智能,比如說像小i會在呼叫中心、智慧城市、金融,會有很多的應用在今天已經可以把科技變成商業價值。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是我們今天,包括在上午論壇談到的AI+,AI像空氣和水一樣,它未來會跟每個行業進行融合,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今天對全世界的創業者來看的話,你怎么樣把科技能夠變成一個真實的生產力,這是一個重要的話題。所以也對所有全世界創業者來講,這是充滿著巨大機會的可能。
騰訊新聞:人工智能在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中扮演的角色是不是還不夠?
袁輝:很顯然,人工智能才剛剛開始,無論是在工業互聯網還是在產業互聯網當中,人工智能都會成為一個核心的發動機和推動力,因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包括這一輪整個的技術轉型,這個產業升級,它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所以我們現在人工智能雖然經過六十年的發展,但從目前的階段來看的話,還只是剛開始。所以我相信一定會在未來的工業互聯網,或者在產業互聯網當中,人工智能將會無處不在,它會有巨大的可能來推動我們整個板塊的升級。
騰訊新聞: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人可能會取代一些現在的勞動力,您怎么看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它扮演的角色?
袁輝:第一,我們已經看到人工智能已經不可避免的正在取代某些行業的工作,比如小i機器人為某些銀行提供了客服機器人,可能幫某家銀行在一年就節省了九千名員工,這種實際上只是一個行業的縮影,而且不是只有銀行業,在其他很多行業,這種情況正在快速發生。
從麥肯錫、美林公開的預測,未來五年先進的呼叫中心,人將不會存在,這種現象在其他的行業也都會陸續或者更快速的進行演變。人工智能會像過去所有科技的變化或者工具的產生,會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的變遷,我們在每一次工業革命或者技術變革的時候,人們的工作,人們的職位、角色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但人工智能這一輪會來得更加猛烈,而且更加深遠。
人工智能在比如說替代人工的過程,因為這是人類的希望,我們希望人工智能能幫我們做更多我們不想去做的事情,所以第一步只不過是取代了一些標準的重復性的崗位而已。接下來有更多的崗位可能會被替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也會創造很多新的工作,有些機構可能也有一些報告在去年出來,說到2030年,報告的結果是比較樂觀的,認為人工智能創造了新的崗位可能會超過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崗位。但是這里面我提出一個觀點,我們需要去思考,人工智能替代的人工的這種時間和它創造的時間是否完全匹配?因為從我們看到的這樣一個情況的發生,我們看到它取代人類的速度可能超出了它目前所創造的這樣一個崗位。這里面包括對教育,對再就業培訓,對從大學到中學、到小學,人類未來如何扮演自己這樣的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考驗和挑戰。
騰訊新聞:在計算機領域也曾經有很多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但是這些科技公司會和學校、培訓機構合作以此讓他們接受新的工作,人工智能公司是否也會做類似的工作?
袁輝:這個是必然的趨勢,因為今天人工智能它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單一學科的范圍,甚至我們今天所談論的更多的比如說人工智能的分類,可能都還存在一些問題,今天我們一談人工智能就是深度學習,就是機器學習,但是這里面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我們還包括倫理和道德,還包括自然語言分析,包括認知推理,還包括機器人學,甚至我們現在還在研究腦科學神經。
我們所期待的人工智能是未來一個終極版本的,可能甚至具備自我意識的板塊,所以這里絕對不是說哪一家企業,或者哪一個科研院所他能夠去單獨一力,甚至不是哪個國家能夠完全一國之力就能夠去承擔的。所以今天人工智能一定是一個全球化的合作,今天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一個廣泛型的產學研的合作。今天的人工智能企業也一定,包括像我們,都會跟很多的大學,國內外的大學,科研院所,包括不同的生態系統的合作伙伴,會展開合作,甚至還會開放自己的平臺,為什么要開放自己的平臺呢?今天有很多的企業在開放自己的平臺,但是今天可能更多的是一種互助,因為沒有人可以提供說我有一個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或者解決的平臺,我能夠以一個非常成熟的資源輸出類的角色來提供給所有人來進行服務,做不到。今天就是在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才在不斷的往前邁進。
騰訊新聞:在過去的五年中,人工智能已經產生了一些比較成功的商業模式,在未來的五年里,人工智能需要解決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袁輝:人工智能在目前來講,我澄清一下沒有商業模式的問題,為什么,因為今天人工智能它跟所有過往說我們靠商業模式去成功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人工智能是一個最后一定要被感知,要被體驗,要被認可的這樣一個技術。無論你講得天花亂墜,對一個普通的用戶,或對一個受眾來講的話,他必須得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否則你這個人工智能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過去為什么六十年人工智能失敗了,因為它在變形金剛這樣的定位上面,它沒有辦法滿足人們的期望。
今天的話,我們根本不用擔心人工智能這樣的商業模式,因為過往所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在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上面都會得到展現,而且人工智能還會擁有過去所從來沒有過的新的商業模式,但是一切成功的前提都取決于說它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能夠最終滿足用戶的需求。
接下來這個十年,我個人觀點,是人工智能會對整個社會來講,是第一個黃金的十年,因為人工智能過去了六十年,在第三次浪潮起來,2011年開始,我們已經經過了八年,今天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的人工智能的技術,在不同的場景中,在被轉化成商業價值,我們的用戶在看到巨大的投資回報。所以未來的十年將會有更多的人工智能的技術被轉化,而且在未來的十年,第一,我們將會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第二,人工智能技術因為需求被滿足,因為市場在拉動,所以科技在不斷的朝能夠真正變成生產力的方向在發展,而且技術我相信在未來的十年,會有更大一輪新的蓬勃的興起,因為技術的演進是人工智能真正的核心,因為我們今天來看的話,人工智能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所對它未來終極期望的這樣一個要求。
我們為什么認為人工智能現在產生了巨大的價值,因為它現在已有的水平和階段,就已經可以在很多的領域,可以產生這個價值和推動了。只不過我們經常講說我們要調整期望,我們不要把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的人工智能期望轉化到今天來看它,因為你用今天它能實現的地步,去應用到合適的這樣一個應用場景當中,這就是我們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但隨著一個個應用場景被認可,而看到巨大的生產價值被釋放,我們會繼續不斷地投入,在正確的研發方向上面,讓這個技術不斷的演進,從而滿足更深遠的、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的需求。
騰訊新聞:5G、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的成熟,對人工智能意味著什么?還有那些技術的提升會給人工智能帶來質的飛躍?
袁輝:我們講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云計算和大數據,云計算里面包括像芯片,像傳輸速度,包括算力、通訊。第二就是數據。這兩個它實際上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基礎,就是你沒有5G,你4G可以嗎?可以,3G可以嗎?也可以。但是這些基礎技術,就像路和橋,還有車,它最后怎么被應用,是被人工智能徹底來進行調度的。但是這些路,你原來的泥巴路它也可以,但你現在高速公路它就會運轉得更快。所以這是一個基礎,5G之后還有6G、還有7G,它的極限版本沒有到來之前的話,這個速度將會越來越快,就跟芯片迭代,摩爾定律是一樣的。所以第一個層面,這些基礎技術,或者基礎應用的層面,它會推動人工智能會更深遠、更廣泛的得到應用。
第二個層面,我們講說感知思考運動的三大環節,每個環節都是很重要,但它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核心在哪里呢?比如說感知,今天的人臉識別,我們的語音識別,已經可以做到相當的水準。在安靜的環境,或者特定的環境下面,我們的準確率是非常高的。我們運動的部分,雖然已經可以后空翻,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但是更難在哪里?感知思考運動最難的部分一定在思考,認知智能那個部分,今天我們看到一張圖片,我們從機器的角度來講,它就是一張圖片,但我們經常講說這張圖片我們能看到的信息就有5%,但是人類為什么可以從5%后面看到那95%?我指的意思在于說,我們從你進來這樣一個表情,我可能推斷你今天高興還是不高興,你接下來動作的步態,你是不是會去冰箱拿一瓶可樂,而機器目前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在認知智能這個關鍵的大腦環節,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比如再舉個例子,我在南京路上,我在上海南京路,還是南京路,還是去南京路上,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問題了。所以認知智能這件事情來講,是整個全球,包括去年國務院人工智能規劃,就重點談到無監督學習,放在數據到知識,知識到決策,決策最后以自然語音為核心的認知智能這樣一個關鍵發展上面,這都表明了我們的核心未來競爭關鍵在哪里。所以因為不同階段,不同層面,它發展的程度不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非常清楚,我們整個全局重點、核心在哪里。
騰訊新聞:國內對人工智能的相關政策進展到什么程度了?您是如何看國內的相關政策的?
袁輝:因為我們從事人工智能很多年了,到今天已經15年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全世界不同國家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的變化,我們非常高興會看到中國已經把人工智能上升到整個國家的戰略,包括國務院,包括不同的部委都出臺了很多對人工智能未來的規劃和定義。這當然不是只有中國有,我們會看到其他國家也會有。
所以今天中國最重要一點,對于一個國家來講,最重要的一點,這個事情上到什么高度?放到什么樣的戰略位置?因為你放到什么樣的位置,什么樣的戰略高度,你后面匹配的是具體的資源和行動。所以既然中國已經上升到國家這個戰略高度,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具體的不同條件,從研發到應用,到產業配套,支持、資金、資本市場,這是一個全方位的路徑。
所以對我們來講,我們會很高興地看到說,這一切正在陸續而且快速發生,因為人工智能它不是一個行業,它是關系到整個國家,或者是整個未來全人類,在目前這一次整個結構轉型和科技升級的過程中,到底能走到什么地步的問題?所以這也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一點。
騰訊新聞:人工智能有沒有機會成為我們想象中的變形金剛?對于人工智能來說,它的“大腦”和“身體”都應該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袁輝:第一,確實整個全球至少是分成兩派,一個叫消極,一個叫積極,我個人觀點還是比較積極的,因為人工智能在目前很簡單,它是被誰創造的,它是被人類創造的。比如說上個世紀,我們沒有登月之前,但人類對登月充滿了期望,我們當年認為說登月是一件很挑戰的事情,但是最后人類實現了。在人類的思想和人類的行為當中,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對未來人工智能這樣一個終極版本的出現,我是持樂觀態度的。
當然這里面我們會碰到很多挑戰和問題,人工智能如果真的出現這個板塊的時候,它應該扮演什么角色?這是我們當下非常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今天當然全世界很多的科學家都會談到關于倫理和道德,這個問題我們經常會爭論不休。但我的關鍵是在于說,今天人工智能只是相當于三歲的孩子,你今天可以去跟他講道德和講倫理、講法律,他還太小。我的觀點說,你讓他先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去告訴他應該怎么來做,十八年之后,我們人類應該有信心,可以讓人工智能這樣一個孩子,最后變成一個溫暖的擁抱來面對我們。
當然人工智能它究竟是有大腦還是有身體?我們講感知、思考、運動是三個環節,大腦是核心,最終展現人工智能我們終極版本的是大腦,但是這個身體它可以無處不在,第一它可以是虛擬的,第二它可以是實體的,實體的必須得是一個人形的嗎?不一定,因為它可以在互聯網上,它可以是一輛車,可以是一臺電視,也可以是一個人形的機器人。
隨著身體的發展,我們的運動,我們的機械,我們的機器人學,傳感、物聯,最終我相信這個身體它一定會出現,就像今天有一個人在造一張臉,32個馬達,完全可以控制臉部的人造皮膚,就它可以完全模擬你的表情了,有人在造腿,它最后一定有個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產業融合的過程。當然我覺得最難的,最挑戰的不是這個身體,你身體再強壯,如果沒有智慧,如果沒有智商,你可能基本上做不了任何事情。
智商,大腦這件事情,它又不僅僅可以依托一個有形的身體,我們看過很多科幻電影,它可以在整個網絡中無處不在,像比如說鋼鐵俠中的,像超體這些東西,它不是一個科幻,它基本上是一個現實。所以我們講說我們可以重點在大腦,但是我們會關注同時每一個板塊都在迅速發展,它有一天一定會以我們想象和超出我們想象的形態出現。
騰訊新聞:您剛才提到的十八年是一個虛數還是一個實數?
袁輝:關于這個事物在什么時候來臨的時候我們都有一個預測,比如說2035年,2040年,我的觀點是這樣,我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個人比較樂觀,我們會見到那一天。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