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介紹
三菱PLC Q高性能CPU功能解說程序基礎:1.3 簡易的可編程軟元件和指令
2 對單CPU 系統的系統配置
2.1 系統配置
2.2 系統安全注意事項
2.3 確認系列編號和功能版
3 性能規格
4 順控程序配置和執行條件
4.1 順控程序
4.1.1 主程序
4.1.2 子程序
4.1.3 中斷程序
4.2 程序執行形式
4.2.1 初始執行型程序
4.2.2 掃描執行型程序
4.2.3 低速執行型程序
4.2.4 待機型程序
4.2.5 固定掃描執行型程序
4.3 操作處理
4.3.1 初始處理
4.3.2 I/O 刷新(I/O 模塊刷新處理)
4.3.3 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自動刷新
4.3.4 終端處理
4.4 運行,停止,暫停三種操作處理
4.5 瞬時掉電時的操作處理
4.6 數據清除處理
4.7 輸入/輸出處理和響應滯后
4.7.1 刷新模式
4.7.2 直接模式
4.8 在順控程序中能使用的數值
4.8.1 BIN(二進制編碼)
4.8.2 HEX(十六進制)
4.8.3 BCD(二進制編碼的十進制)
4.8.4 實數(十進制浮點數據)
4.9 字符串數據
5 分配I/O 地址
5.1 擴展基板的級和插槽編號間的關系
5.2 安裝擴展基板和設定段級數
5.3 基板分配(基本模式)
5.4 什么是I/O 地址?
5.5 I/O 地址分配的概念
5.5.1 遠程站I/O 地址
5.6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地址
5.6.1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目的
5.6.2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概念
5.7 I/O 地址分配示例
5.8 檢查I/O 地址
6 QCPU 文件
6.1 關于QCPU 的存儲器
6.2 程序存儲器
6.3 關于標準ROM
6.4 關于標準RAM
6.5 存儲卡
6.6 在標準ROM 或在閃存卡中寫入數據
6.6.1 用GX Developer 在標準ROM 或閃存卡中寫入數據
6.6.2 自動寫入標準ROM
(從存儲卡將所有的數據自動寫入標準ROM)
6.7 執行標準ROM/存儲卡程序(引導運行)
6.8 程序文件配置
6.9 GX Developer 文件操作和文件處理的注意事項
6.9.1 文件操作
6.9.2 文件處理的注意事項
6.9.3 文件容量
7 功能
7.1 功能表
7.2 恒定掃描
7.3 鎖存功能
7.4 從停止狀態切換到運行狀態時設置輸出(Y)狀態
7.5 時鐘功能
7.6 遠程操作
7.6.1 遠程運行/停止
7.6.2 遠程暫停
7.6.3 遠程復位
7.6.4 遠程鎖存清除
7.6.5 遠程操作和QCPU 運行/停止開關間的關系
7.7 改變QCPU-兼容輸入模塊和中斷模塊的響應時間
(I/O 響應時間)
7.7.1 改變輸入模塊的響應時間
7.7.2 改變高速輸入模塊的響應時間
7.7.3 改變中斷模塊的響應時間
7.8 設定智能-功能模塊的切換
7.9 監控功能
7.9.1 監控條件設置
7.9.2 對本地軟元件的監控測試
7.9.3 對外部I/O 強制ON/OFF
7.10 在CPU 運行期間寫入程序
7.10.1 運行狀態下用回路模式寫入數據
7.10.2 運行狀態下寫入批文件
7.11 執行時間的測量
7.11.1 程序監控表
7.11.2 中斷程序監控表
7.11.3 掃描時間的測量
7.12 采樣跟蹤功能
7.13 多用戶的調試功能
7.13.1 多用戶監控功能
7.13.2 多用戶運行寫入功能
7.14 警戒定時器(WDT)
7.15 自診斷功能
7.15.1 由于出錯而中斷
7.15.2 出錯時LED 顯示
7.15.3 刪除錯誤
7.16 故障歷史記錄
7.17 系統保護
7.17.1 口令注冊
7.17.2 遠程口令
7.18 用GX Developer 監控QCPU 系統狀態(系統監控)
7.19 LED 顯示
7.19.1 LED 顯示
7.19.2 優先級的設置
8 與智能型功能模塊/特殊功能模塊的通信
8.1 QCPU 與Q 系列智能型功能模塊組之間的通信
8.1.1 使用GX CONFIGURATOR 進行初始值設定及自動刷新設定
8.1.2 使用軟元件的初始值通信
8.1.3 使用FROM/TO 指令的通信
8.1.4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軟元件的通信
8.1.5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塊的專用指令的通信
8.2 從智能型功能模塊向QCPU 發出的請求
8.2.1 從智能型功能模塊發出的中斷請求
8.3 QCPU 與AnS-系列特殊功能模塊組之間的通信
8.3.1 使用軟元件初始值的通信
8.3.2 使用FROM/TO 的指令通信
8.3.3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軟元件的通信
8.3.4 對特殊功能模塊進行快速訪問的影響和防范措施
9 參數表
10 軟元件
10.1 軟元件表
10.2 內部用戶軟元件
10.2.1 輸入(X)
10.2.2 輸出(Y)
10.2.3 內部繼電器(M)
10.2.4 鎖存繼電器(L)
10.2.5 信號報警器
10.2.6 邊沿繼電器(V)
10.2.7 通信繼電器(B)
10.2.8 特殊通信繼電器(SB)
10.2.9 步進繼電器
10.2.10 定時器
10.2.11 計數器
10.2.12 數據寄存器
10.2.13 通信寄存器
10.2.14 特殊通信寄存器
10.3 內部系統軟元件
10.3.1 功能軟元件(FX,FY,FD)
10.3.2 特殊繼電器(SM)
10.3.3 特殊寄存器(SD)
10.4 鏈接直接軟元件(J??\??)
10.5 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軟元件(U??\G??)
10.6 變址寄存器(Z)
10.6.1 掃描執行程序與低速執行程序之間的切換
10.6.2 掃描/低速執行程序與中斷/固定掃描執行程序間的切換
10.7 文件寄存器(R)
10.7.1 文件寄存的容量
10.7.2 不同的存儲卡,類型決定訪問存儲卡方法的差別
10.7.3 注冊文件寄存器
10.7.4 文件寄存器的指定方法
10.7.5 使用文件寄存器的注意事項
10.8 嵌套(N)
10.9 指針
10.9.1 本地指針
10.9.2 公共指針
10.10 中斷指針(I)
10.11 其它軟元件
10.11.1 SFC 塊軟元件(BL)
10.11.2 SFC 轉換軟元件(TR)
10.11.3 網絡編號指定軟元件(J)
10.11.4 I/O 地址指定軟元件(U)
10.11.5 宏指令自變量軟元件(VD)
10.12 常數
10.12.1 十進制常數(K)
10.12.2 十六進制常數(H)
10.12.3 實數(E)
10.12.4 字符串(″)
10.13 軟元件的簡便使用
10.13.1 全局軟元件和本地軟元件
10.13.2 軟元件的初始值
11 QCPU 的處理時間
11.1 讀取QCPU 的掃描時間
11.2 延長掃描時間的影響因素
11.3 縮短掃描時間的影響因素
12 將程序寫入QCPU 中的步驟
12.1 寫入1 個程序的步驟
12.1.1 創建多程序時的考慮事項
12.1.2 向QCPU 寫入程序的步驟
12.2 寫入多個程序的步驟
12.2.1 創建多個程序時的考慮事項
12.2.2 將程序寫入QCPU 的步驟
13 多個PLC 系統的簡介
13.1 特點
13.2 多個PLC 程序簡介
13.3 與單個CPU 系統的區別
14 多CPU 系統的系統配置
14.1 系統配置
14.2 在多CPU 系統配置期間的注意事項
14.2.1 可用QCPU 和動作CPU 的功能版本及其安裝位置
14.2.2 使用Q 系列相應的I/O 模塊和智能型功能模塊時的注意事項
14.2.3 安裝AnS 系列對應的I/O 模塊和特殊功能模塊時的限制
14.2.4 有安裝限制的模塊
14.2.5 使用CX–Developer 和GX–配置器
14.2.6 使多CPU 系統生效的參數
14.2.7 多CPU 系統的復位
14.2.8 當發生QCPU 停止錯誤時的處理
14.2.9 減少多CPU 系統處理所需的時間
15 多CPU 系統I/O 地址的分配
15.1 分配I/O 地址的概念
15.1.1 I/O 模塊和智能型功能模塊的I/O 地址
15.1.2 QCPU 和動作CPU 的I/O 地址
15.2 用GX–Developer 進行PC 參數I/O 分配的目的
16 多CPU 系統的QCPU 與動作CPU 之間的通信
16.1 公共CPU 存儲器的自動刷新
16.2 用多CPU 命令與智能型功能模塊軟元件進行通信
16.3 QCPU 和動作CPU 之間的相互通信
16.3.1 從QCPU 到動作CPU 的控制指令
16.3.2 讀和寫軟元件數據
16.4 公共CPU 存儲器
17 多CPU 系統的I/O 模塊與智能型功能模塊之間的通信
17.1 控制PLC 通信的范圍
17.2 非控制PLC 通信的范圍
18 多CPU 系統QCPU 的處理時間
18.1 QCPU 掃描時間的概念
18.2 延長掃描時間的因素
19 多CPU 系統的啟動
19.1 多CPU 系統啟動的流程圖
19.2 多CPU 系統參數的設定(多CPU 設置,控制PLC 設置)
19.2.1 系統配置
19.2.2 創建新系統
19.2.3 使用現有的預設多CPU 設置和I/O 分配
2 對單CPU 系統的系統配置
2.1 系統配置
2.2 系統安全注意事項
2.3 確認系列編號和功能版
3 性能規格
4 順控程序配置和執行條件
4.1 順控程序
4.1.1 主程序
4.1.2 子程序
4.1.3 中斷程序
4.2 程序執行形式
4.2.1 初始執行型程序
4.2.2 掃描執行型程序
4.2.3 低速執行型程序
4.2.4 待機型程序
4.2.5 固定掃描執行型程序
4.3 操作處理
4.3.1 初始處理
4.3.2 I/O 刷新(I/O 模塊刷新處理)
4.3.3 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自動刷新
4.3.4 終端處理
4.4 運行,停止,暫停三種操作處理
4.5 瞬時掉電時的操作處理
4.6 數據清除處理
4.7 輸入/輸出處理和響應滯后
4.7.1 刷新模式
4.7.2 直接模式
4.8 在順控程序中能使用的數值
4.8.1 BIN(二進制編碼)
4.8.2 HEX(十六進制)
4.8.3 BCD(二進制編碼的十進制)
4.8.4 實數(十進制浮點數據)
4.9 字符串數據
5 分配I/O 地址
5.1 擴展基板的級和插槽編號間的關系
5.2 安裝擴展基板和設定段級數
5.3 基板分配(基本模式)
5.4 什么是I/O 地址?
5.5 I/O 地址分配的概念
5.5.1 遠程站I/O 地址
5.6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地址
5.6.1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目的
5.6.2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概念
5.7 I/O 地址分配示例
5.8 檢查I/O 地址
6 QCPU 文件
6.1 關于QCPU 的存儲器
6.2 程序存儲器
6.3 關于標準ROM
6.4 關于標準RAM
6.5 存儲卡
6.6 在標準ROM 或在閃存卡中寫入數據
6.6.1 用GX Developer 在標準ROM 或閃存卡中寫入數據
6.6.2 自動寫入標準ROM
(從存儲卡將所有的數據自動寫入標準ROM)
6.7 執行標準ROM/存儲卡程序(引導運行)
6.8 程序文件配置
6.9 GX Developer 文件操作和文件處理的注意事項
6.9.1 文件操作
6.9.2 文件處理的注意事項
6.9.3 文件容量
7 功能
7.1 功能表
7.2 恒定掃描
7.3 鎖存功能
7.4 從停止狀態切換到運行狀態時設置輸出(Y)狀態
7.5 時鐘功能
7.6 遠程操作
7.6.1 遠程運行/停止
7.6.2 遠程暫停
7.6.3 遠程復位
7.6.4 遠程鎖存清除
7.6.5 遠程操作和QCPU 運行/停止開關間的關系
7.7 改變QCPU-兼容輸入模塊和中斷模塊的響應時間
(I/O 響應時間)
7.7.1 改變輸入模塊的響應時間
7.7.2 改變高速輸入模塊的響應時間
7.7.3 改變中斷模塊的響應時間
7.8 設定智能-功能模塊的切換
7.9 監控功能
7.9.1 監控條件設置
7.9.2 對本地軟元件的監控測試
7.9.3 對外部I/O 強制ON/OFF
7.10 在CPU 運行期間寫入程序
7.10.1 運行狀態下用回路模式寫入數據
7.10.2 運行狀態下寫入批文件
7.11 執行時間的測量
7.11.1 程序監控表
7.11.2 中斷程序監控表
7.11.3 掃描時間的測量
7.12 采樣跟蹤功能
7.13 多用戶的調試功能
7.13.1 多用戶監控功能
7.13.2 多用戶運行寫入功能
7.14 警戒定時器(WDT)
7.15 自診斷功能
7.15.1 由于出錯而中斷
7.15.2 出錯時LED 顯示
7.15.3 刪除錯誤
7.16 故障歷史記錄
7.17 系統保護
7.17.1 口令注冊
7.17.2 遠程口令
7.18 用GX Developer 監控QCPU 系統狀態(系統監控)
7.19 LED 顯示
7.19.1 LED 顯示
7.19.2 優先級的設置
8 與智能型功能模塊/特殊功能模塊的通信
8.1 QCPU 與Q 系列智能型功能模塊組之間的通信
8.1.1 使用GX CONFIGURATOR 進行初始值設定及自動刷新設定
8.1.2 使用軟元件的初始值通信
8.1.3 使用FROM/TO 指令的通信
8.1.4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軟元件的通信
8.1.5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塊的專用指令的通信
8.2 從智能型功能模塊向QCPU 發出的請求
8.2.1 從智能型功能模塊發出的中斷請求
8.3 QCPU 與AnS-系列特殊功能模塊組之間的通信
8.3.1 使用軟元件初始值的通信
8.3.2 使用FROM/TO 的指令通信
8.3.3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軟元件的通信
8.3.4 對特殊功能模塊進行快速訪問的影響和防范措施
9 參數表
10 軟元件
10.1 軟元件表
10.2 內部用戶軟元件
10.2.1 輸入(X)
10.2.2 輸出(Y)
10.2.3 內部繼電器(M)
10.2.4 鎖存繼電器(L)
10.2.5 信號報警器
10.2.6 邊沿繼電器(V)
10.2.7 通信繼電器(B)
10.2.8 特殊通信繼電器(SB)
10.2.9 步進繼電器
10.2.10 定時器
10.2.11 計數器
10.2.12 數據寄存器
10.2.13 通信寄存器
10.2.14 特殊通信寄存器
10.3 內部系統軟元件
10.3.1 功能軟元件(FX,FY,FD)
10.3.2 特殊繼電器(SM)
10.3.3 特殊寄存器(SD)
10.4 鏈接直接軟元件(J??\??)
10.5 智能型功能模塊的軟元件(U??\G??)
10.6 變址寄存器(Z)
10.6.1 掃描執行程序與低速執行程序之間的切換
10.6.2 掃描/低速執行程序與中斷/固定掃描執行程序間的切換
10.7 文件寄存器(R)
10.7.1 文件寄存的容量
10.7.2 不同的存儲卡,類型決定訪問存儲卡方法的差別
10.7.3 注冊文件寄存器
10.7.4 文件寄存器的指定方法
10.7.5 使用文件寄存器的注意事項
10.8 嵌套(N)
10.9 指針
10.9.1 本地指針
10.9.2 公共指針
10.10 中斷指針(I)
10.11 其它軟元件
10.11.1 SFC 塊軟元件(BL)
10.11.2 SFC 轉換軟元件(TR)
10.11.3 網絡編號指定軟元件(J)
10.11.4 I/O 地址指定軟元件(U)
10.11.5 宏指令自變量軟元件(VD)
10.12 常數
10.12.1 十進制常數(K)
10.12.2 十六進制常數(H)
10.12.3 實數(E)
10.12.4 字符串(″)
10.13 軟元件的簡便使用
10.13.1 全局軟元件和本地軟元件
10.13.2 軟元件的初始值
11 QCPU 的處理時間
11.1 讀取QCPU 的掃描時間
11.2 延長掃描時間的影響因素
11.3 縮短掃描時間的影響因素
12 將程序寫入QCPU 中的步驟
12.1 寫入1 個程序的步驟
12.1.1 創建多程序時的考慮事項
12.1.2 向QCPU 寫入程序的步驟
12.2 寫入多個程序的步驟
12.2.1 創建多個程序時的考慮事項
12.2.2 將程序寫入QCPU 的步驟
13 多個PLC 系統的簡介
13.1 特點
13.2 多個PLC 程序簡介
13.3 與單個CPU 系統的區別
14 多CPU 系統的系統配置
14.1 系統配置
14.2 在多CPU 系統配置期間的注意事項
14.2.1 可用QCPU 和動作CPU 的功能版本及其安裝位置
14.2.2 使用Q 系列相應的I/O 模塊和智能型功能模塊時的注意事項
14.2.3 安裝AnS 系列對應的I/O 模塊和特殊功能模塊時的限制
14.2.4 有安裝限制的模塊
14.2.5 使用CX–Developer 和GX–配置器
14.2.6 使多CPU 系統生效的參數
14.2.7 多CPU 系統的復位
14.2.8 當發生QCPU 停止錯誤時的處理
14.2.9 減少多CPU 系統處理所需的時間
15 多CPU 系統I/O 地址的分配
15.1 分配I/O 地址的概念
15.1.1 I/O 模塊和智能型功能模塊的I/O 地址
15.1.2 QCPU 和動作CPU 的I/O 地址
15.2 用GX–Developer 進行PC 參數I/O 分配的目的
16 多CPU 系統的QCPU 與動作CPU 之間的通信
16.1 公共CPU 存儲器的自動刷新
16.2 用多CPU 命令與智能型功能模塊軟元件進行通信
16.3 QCPU 和動作CPU 之間的相互通信
16.3.1 從QCPU 到動作CPU 的控制指令
16.3.2 讀和寫軟元件數據
16.4 公共CPU 存儲器
17 多CPU 系統的I/O 模塊與智能型功能模塊之間的通信
17.1 控制PLC 通信的范圍
17.2 非控制PLC 通信的范圍
18 多CPU 系統QCPU 的處理時間
18.1 QCPU 掃描時間的概念
18.2 延長掃描時間的因素
19 多CPU 系統的啟動
19.1 多CPU 系統啟動的流程圖
19.2 多CPU 系統參數的設定(多CPU 設置,控制PLC 設置)
19.2.1 系統配置
19.2.2 創建新系統
19.2.3 使用現有的預設多CPU 設置和I/O 分配
下載該資料的人也在下載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在閱讀
更多 >
- STM32 三菱PLC程序案例 9次下載
- 溫度控制三菱PLC程序帶注解 13次下載
- 三菱PLC編程實例項目例程-包裝機三菱PLC程序 234次下載
- 三菱fx plc上位機完全代替觸摸屏的程序 54次下載
- 紫金橋組態軟件與三菱Q系列PLC串口通訊的實現 7次下載
- 三菱Q系列的程序高溫爐程序 16次下載
- 三菱Q系列帶伺服的磨床程序 25次下載
- 三菱Q02H系列的純水控制程序 17次下載
- 三菱PLC入門程序20例子 144次下載
- 三菱q系列plc資料下載
- 三菱PLC QSCPU用戶手冊(功能解說程序基礎篇)
- 三菱PLC Q基本模式CPU硬件設計保養
- 三菱PLC Q基本模式CPU功能解說程序基礎篇
- 三菱q系列plc編程手冊
- 三菱plc應用指令
- 三菱plc程序后綴名有幾種 1146次閱讀
- 三菱PLC的MC協議是什么 2690次閱讀
- 三菱PLC與三菱觸摸屏的通訊設置 1954次閱讀
- 什么是三菱PLC?它有哪些特點? 1016次閱讀
- 三菱觸摸屏與三菱PLC連接的方法 2299次閱讀
- 三菱PLC網口通訊設備如何通過透傳網關實現遠程上下載程序? 1219次閱讀
- 淺談三菱PLC智能模塊在線監視功能 1527次閱讀
- WinCC和三菱Q系列以太網通訊的組態步驟 1611次閱讀
- 三菱PLC的串口通訊案例 9976次閱讀
- 三菱PLC的選型標準 3417次閱讀
- 三菱PLC與西門子PLC選用指南 9382次閱讀
- 最全三菱PLC編程常見100個問題的解答 2.3w次閱讀
- 三菱plc讀取時鐘程序_三菱plc怎么讀取程序 3w次閱讀
- 三菱plc怎么讀取程序_電腦讀取三菱PLC數據簡單方法 7.6w次閱讀
- 三菱plc與觸摸屏通訊實例 7w次閱讀
下載排行
本周
- 1電子電路原理第七版PDF電子教材免費下載
- 0.00 MB | 1490次下載 | 免費
- 2單片機典型實例介紹
- 18.19 MB | 93次下載 | 1 積分
- 3S7-200PLC編程實例詳細資料
- 1.17 MB | 27次下載 | 1 積分
- 4筆記本電腦主板的元件識別和講解說明
- 4.28 MB | 18次下載 | 4 積分
- 5開關電源原理及各功能電路詳解
- 0.38 MB | 10次下載 | 免費
- 6基于AT89C2051/4051單片機編程器的實驗
- 0.11 MB | 4次下載 | 免費
- 7基于單片機和 SG3525的程控開關電源設計
- 0.23 MB | 3次下載 | 免費
- 8基于單片機的紅外風扇遙控
- 0.23 MB | 3次下載 | 免費
本月
- 1OrCAD10.5下載OrCAD10.5中文版軟件
- 0.00 MB | 234313次下載 | 免費
- 2PADS 9.0 2009最新版 -下載
- 0.00 MB | 66304次下載 | 免費
- 3protel99下載protel99軟件下載(中文版)
- 0.00 MB | 51209次下載 | 免費
- 4LabView 8.0 專業版下載 (3CD完整版)
- 0.00 MB | 51043次下載 | 免費
- 5555集成電路應用800例(新編版)
- 0.00 MB | 33562次下載 | 免費
- 6接口電路圖大全
- 未知 | 30320次下載 | 免費
- 7Multisim 10下載Multisim 10 中文版
- 0.00 MB | 28588次下載 | 免費
- 8開關電源設計實例指南
- 未知 | 21539次下載 | 免費
總榜
- 1matlab軟件下載入口
- 未知 | 935053次下載 | 免費
- 2protel99se軟件下載(可英文版轉中文版)
- 78.1 MB | 537791次下載 | 免費
- 3MATLAB 7.1 下載 (含軟件介紹)
- 未知 | 420026次下載 | 免費
- 4OrCAD10.5下載OrCAD10.5中文版軟件
- 0.00 MB | 234313次下載 | 免費
- 5Altium DXP2002下載入口
- 未知 | 233046次下載 | 免費
- 6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 10.0免費下載
- 340992 | 191183次下載 | 免費
- 7十天學會AVR單片機與C語言視頻教程 下載
- 158M | 183277次下載 | 免費
- 8proe5.0野火版下載(中文版免費下載)
- 未知 | 138039次下載 | 免費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