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介紹
1 引言
線程(thread)技術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應用多線程到操作系統中去,是在80年代中期,solaris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傳統的 Unix也支持線程的概念,但是在一個進程(process)中只允許有一個線程,這樣多線程就意味著多進程。現在,多線程技術已經被許多操作系統所支持,包括Windows/NT,當然,也包括Linux。
為什么有了進程的概念后,還要再引入線程呢?使用多線程到底有哪些好處?什么的系統應該選用多線程?我們首先必須回答這些問題。
使用多線程的理由之一是和進程相比,它是一種非常“節儉”的多任務操作方式。我們知道,在Linux系統下,啟動一個新的進程必須分配給它獨立的地址空間,建立眾多的數據表來維護它的代碼段、堆棧段和數據段,這是一種“昂貴”的多任務工作方式。而運行于一個進程中的多個線程,它們彼此之間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間,共享大部分數據,啟動一個線程所花費的空間遠遠小于啟動一個進程所花費的空間,而且,線程間彼此切換所需的時間也遠遠小于進程間切換所需要的時間。據統計,總的說來,一個進程的開銷大約是一個線程開銷的30倍左右,當然,在具體的系統上,這個數據可能會有較大的區別。
使用多線程的理由之二是線程間方便的通信機制。對不同進程來說,它們具有獨立的數據空間,要進行數據的傳遞只能通過通信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而且很不方便。線程則不然,由于同一進程下的線程之間共享數據空間,所以一個線程的數據可以直接為其它線程所用,這不僅快捷,而且方便。當然,數據的共享也帶來其他一些問題,有的變量不能同時被兩個線程所修改,有的子程序中聲明為static的數據更有可能給多線程程序帶來災難性的打擊,這些正是編寫多線程程序時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除了以上所說的優點外,不和進程比較,多線程程序作為一種多任務、并發的工作方式,當然有以下的優點:
1) 提高應用程序響應。這對圖形界面的程序尤其有意義,當一個操作耗時很長時,整個系統都會等待這個操作,此時程序不會響應鍵盤、鼠標、菜單的操作,而使用多線程技術,將耗時長的操作(time consuming)置于一個新的線程,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
2) 使多CPU系統更加有效。操作系統會保證當線程數不大于CPU數目時,不同的線程運行于不同的CPU上。
3) 改善程序結構。一個既長又復雜的進程可以考慮分為多個線程,成為幾個獨立或半獨立的運行部分,這樣的程序會利于理解和修改。
下面我們先來嘗試編寫一個簡單的多線程程序。
2 簡單的多線程編程
Linux系統下的多線程遵循POSIX線程接口,稱為pthread。編寫Linux下的多線程程序,需要使用頭文件pthread.h,連接時需要使用庫libpthread.a。順便說一下,Linux下pthread的實現是通過系統調用clone()來實現的。clone()是Linux所特有的系統調用,它的使用方式類似fork,關于clone()的詳細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看有關文檔說明。下面我們展示一個最簡單的多線程程序 example1.c。
/* example.c*/
#include
#include
void thread(void)
{
int i;
for(i=0;i《3;i++)
printf(“This is a pthread.n”);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id;
int i,ret;
ret=pthread_create(&id,NULL,(void *) thread,NULL);
if(ret!=0){
printf (“Create pthread error!n”);
exit (1);
}
for(i=0;i《3;i++)
printf(“This is the main process.n”);
pthread_join(id,NULL);
return (0);
}
我們編譯此程序:
gcc example1.c -lpthread -o example1
運行example1,我們得到如下結果: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a pthread.
再次運行,我們可能得到如下結果: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前后兩次結果不一樣,這是兩個線程爭奪CPU資源的結果。上面的示例中,我們使用到了兩個函數, pthread_create和pthread_join,并聲明了一個pthread_t型的變量。
pthread_t在頭文件/usr/include/bits/pthreadtypes.h中定義:
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pthread_t;
它是一個線程的標識符。函數pthread_create用來創建一個線程,它的原型為:
extern int pthread_create __P ((pthread_t *__thread, __const pthread_attr_t *__attr,
void *(*__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__arg));
第一個參數為指向線程標識符的指針,第二個參數用來設置線程屬性,第三個參數是線程運行函數的起始地址,最后一個參數是運行函數的參數。這里,我們的函數thread不需要參數,所以最后一個參數設為空指針。第二個參數我們也設為空指針,這樣將生成默認屬性的線程。對線程屬性的設定和修改我們將在下一節闡述。當創建線程成功時,函數返回0,若不為0則說明創建線程失敗,常見的錯誤返回代碼為EAGAIN和EINVAL。前者表示系統限制創建新的線程,例如線程數目過多了;后者表示第二個參數代表的線程屬性值非法。創建線程成功后,新創建的線程則運行參數三和參數四確定的函數,原來的線程則繼續運行下一行代碼。
函數pthread_join用來等待一個線程的結束。函數原型為:
extern int pthread_join __P ((pthread_t __th, void **__thread_return));
第一個參數為被等待的線程標識符,第二個參數為一個用戶定義的指針,它可以用來存儲被等待線程的返回值。這個函數是一個線程阻塞的函數,調用它的函數將一直等待到被等待的線程結束為止,當函數返回時,被等待線程的資源被收回。一個線程的結束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象我們上面的例子一樣,函數結束了,調用它的線程也就結束了;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函數pthread_exit來實現。它的函數原型為:
extern void pthread_exit __P ((void *__retval)) __attribute__ ((__noreturn__));
唯一的參數是函數的返回代碼,只要pthread_join中的第二個參數thread_return不是NULL,這個值將被傳遞給 thread_return。最后要說明的是,一個線程不能被多個線程等待,否則第一個接收到信號的線程成功返回,其余調用pthread_join的線程則返回錯誤代碼ESRCH。
在這一節里,我們編寫了一個最簡單的線程,并掌握了最常用的三個函數pthread_create,pthread_join和pthread_exit。下面,我們來了解線程的一些常用屬性以及如何設置這些屬性。
3 修改線程的屬性
在上一節的例子里,我們用pthread_create函數創建了一個線程,在這個線程中,我們使用了默認參數,即將該函數的第二個參數設為NULL。的確,對大多數程序來說,使用默認屬性就夠了,但我們還是有必要來了解一下線程的有關屬性。
屬性結構為pthread_attr_t,它同樣在頭文件/usr/include/pthread.h中定義,喜歡追根問底的人可以自己去查看。屬性值不能直接設置,須使用相關函數進行操作,初始化的函數為pthread_attr_init,這個函數必須在pthread_create函數之前調用。屬性對象主要包括是否綁定、是否分離、堆棧地址、堆棧大小、優先級。默認的屬性為非綁定、非分離、缺省1M的堆棧、與父進程同樣級別的優先級。
關于線程的綁定,牽涉到另外一個概念:輕進程(LWP:Light Weight Process)。輕進程可以理解為內核線程,它位于用戶層和系統層之間。系統對線程資源的分配、對線程的控制是通過輕進程來實現的,一個輕進程可以控制一個或多個線程。默認狀況下,啟動多少輕進程、哪些輕進程來控制哪些線程是由系統來控制的,這種狀況即稱為非綁定的。綁定狀況下,則顧名思義,即某個線程固定的“綁”在一個輕進程之上。被綁定的線程具有較高的響應速度,這是因為CPU時間片的調度是面向輕進程的,綁定的線程可以保證在需要的時候它總有一個輕進程可用。通過設置被綁定的輕進程的優先級和調度級可以使得綁定的線程滿足諸如實時反應之類的要求。
設置線程綁定狀態的函數為pthread_attr_setscope,它有兩個參數,第一個是指向屬性結構的指針,第二個是綁定類型,它有兩個取值:PTHREAD_SCOPE_SYSTEM(綁定的)和PTHREAD_SCOPE_PROCESS(非綁定的)。下面的代碼即創建了一個綁定的線程。
#include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t tid;
/*初始化屬性值,均設為默認值*/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scope(&attr, PTHREAD_SCOPE_SYSTEM);
pthread_create(&tid, &attr, (void *) my_function, NULL);
線程的分離狀態決定一個線程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終止自己。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采用了線程的默認屬性,即為非分離狀態,這種情況下,原有的線程等待創建的線程結束。只有當pthread_join()函數返回時,創建的線程才算終止,才能釋放自己占用的系統資源。而分離線程不是這樣子的,它沒有被其他的線程所等待,自己運行結束了,線程也就終止了,馬上釋放系統資源。程序員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分離狀態。設置線程分離狀態的函數為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pthread_attr_t *attr, int detachstate)。第二個參數可選為PTHREAD_CREATE_DETACHED(分離線程)和 PTHREAD _CREATE_JOINABLE(非分離線程)。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設置一個線程為分離線程,而這個線程運行又非常快,它很可能在 pthread_create函數返回之前就終止了,它終止以后就可能將線程號和系統資源移交給其他的線程使用,這樣調用pthread_create的線程就得到了錯誤的線程號。要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一定的同步措施,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可以在被創建的線程里調用 pthread_cond_timewait函數,讓這個線程等待一會兒,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函數pthread_create返回。設置一段等待時間,是在多線程編程里常用的方法。但是注意不要使用諸如wait()之類的函數,它們是使整個進程睡眠,并不能解決線程同步的問題。
另外一個可能常用的屬性是線程的優先級,它存放在結構sched_param中。用函數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和函數 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進行存放,一般說來,我們總是先取優先級,對取得的值修改后再存放回去。下面即是一段簡單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t tid;
sched_param param;
int newprio=20;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attr, ?m);
param.sched_priority=newprio;
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attr, ?m);
pthread_create(&tid, &attr, (void *)myfunction, myarg);
4 線程的數據處理
和進程相比,線程的最大優點之一是數據的共享性,各個進程共享父進程處沿襲的數據段,可以方便的獲得、修改數據。但這也給多線程編程帶來了許多問題。我們必須當心有多個不同的進程訪問相同的變量。許多函數是不可重入的,即同時不能運行一個函數的多個拷貝(除非使用不同的數據段)。在函數中聲明的靜態變量常常帶來問題,函數的返回值也會有問題。因為如果返回的是函數內部靜態聲明的空間的地址,則在一個線程調用該函數得到地址后使用該地址指向的數據時,別的線程可能調用此函數并修改了這一段數據。在進程中共享的變量必須用關鍵字volatile來定義,這是為了防止編譯器在優化時(如gcc中使用-OX參數)改變它們的使用方式。為了保護變量,我們必須使用信號量、互斥等方法來保證我們對變量的正確使用。下面,我們就逐步介紹處理線程數據時的有關知識。
4.1 線程數據
在單線程的程序里,有兩種基本的數據: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但在多線程程序里,還有第三種數據類型:線程數據(TSD: Thread-Specific Data)。它和全局變量很象,在線程內部,各個函數可以象使用全局變量一樣調用它,但它對線程外部的其它線程是不可見的。這種數據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我們常見的變量errno,它返回標準的出錯信息。它顯然不能是一個局部變量,幾乎每個函數都應該可以調用它;但它又不能是一個全局變量,否則在 A線程里輸出的很可能是B線程的出錯信息。要實現諸如此類的變量,我們就必須使用線程數據。我們為每個線程數據創建一個鍵,它和這個鍵相關聯,在各個線程里,都使用這個鍵來指代線程數據,但在不同的線程里,這個鍵代表的數據是不同的,在同一個線程里,它代表同樣的數據內容。
線程(thread)技術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應用多線程到操作系統中去,是在80年代中期,solaris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傳統的 Unix也支持線程的概念,但是在一個進程(process)中只允許有一個線程,這樣多線程就意味著多進程。現在,多線程技術已經被許多操作系統所支持,包括Windows/NT,當然,也包括Linux。
為什么有了進程的概念后,還要再引入線程呢?使用多線程到底有哪些好處?什么的系統應該選用多線程?我們首先必須回答這些問題。
使用多線程的理由之一是和進程相比,它是一種非常“節儉”的多任務操作方式。我們知道,在Linux系統下,啟動一個新的進程必須分配給它獨立的地址空間,建立眾多的數據表來維護它的代碼段、堆棧段和數據段,這是一種“昂貴”的多任務工作方式。而運行于一個進程中的多個線程,它們彼此之間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間,共享大部分數據,啟動一個線程所花費的空間遠遠小于啟動一個進程所花費的空間,而且,線程間彼此切換所需的時間也遠遠小于進程間切換所需要的時間。據統計,總的說來,一個進程的開銷大約是一個線程開銷的30倍左右,當然,在具體的系統上,這個數據可能會有較大的區別。
使用多線程的理由之二是線程間方便的通信機制。對不同進程來說,它們具有獨立的數據空間,要進行數據的傳遞只能通過通信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而且很不方便。線程則不然,由于同一進程下的線程之間共享數據空間,所以一個線程的數據可以直接為其它線程所用,這不僅快捷,而且方便。當然,數據的共享也帶來其他一些問題,有的變量不能同時被兩個線程所修改,有的子程序中聲明為static的數據更有可能給多線程程序帶來災難性的打擊,這些正是編寫多線程程序時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除了以上所說的優點外,不和進程比較,多線程程序作為一種多任務、并發的工作方式,當然有以下的優點:
1) 提高應用程序響應。這對圖形界面的程序尤其有意義,當一個操作耗時很長時,整個系統都會等待這個操作,此時程序不會響應鍵盤、鼠標、菜單的操作,而使用多線程技術,將耗時長的操作(time consuming)置于一個新的線程,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
2) 使多CPU系統更加有效。操作系統會保證當線程數不大于CPU數目時,不同的線程運行于不同的CPU上。
3) 改善程序結構。一個既長又復雜的進程可以考慮分為多個線程,成為幾個獨立或半獨立的運行部分,這樣的程序會利于理解和修改。
下面我們先來嘗試編寫一個簡單的多線程程序。
2 簡單的多線程編程
Linux系統下的多線程遵循POSIX線程接口,稱為pthread。編寫Linux下的多線程程序,需要使用頭文件pthread.h,連接時需要使用庫libpthread.a。順便說一下,Linux下pthread的實現是通過系統調用clone()來實現的。clone()是Linux所特有的系統調用,它的使用方式類似fork,關于clone()的詳細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看有關文檔說明。下面我們展示一個最簡單的多線程程序 example1.c。
/* example.c*/
#include
#include
void thread(void)
{
int i;
for(i=0;i《3;i++)
printf(“This is a pthread.n”);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id;
int i,ret;
ret=pthread_create(&id,NULL,(void *) thread,NULL);
if(ret!=0){
printf (“Create pthread error!n”);
exit (1);
}
for(i=0;i《3;i++)
printf(“This is the main process.n”);
pthread_join(id,NULL);
return (0);
}
我們編譯此程序:
gcc example1.c -lpthread -o example1
運行example1,我們得到如下結果: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a pthread.
再次運行,我們可能得到如下結果: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This is a pthread.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
前后兩次結果不一樣,這是兩個線程爭奪CPU資源的結果。上面的示例中,我們使用到了兩個函數, pthread_create和pthread_join,并聲明了一個pthread_t型的變量。
pthread_t在頭文件/usr/include/bits/pthreadtypes.h中定義:
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pthread_t;
它是一個線程的標識符。函數pthread_create用來創建一個線程,它的原型為:
extern int pthread_create __P ((pthread_t *__thread, __const pthread_attr_t *__attr,
void *(*__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__arg));
第一個參數為指向線程標識符的指針,第二個參數用來設置線程屬性,第三個參數是線程運行函數的起始地址,最后一個參數是運行函數的參數。這里,我們的函數thread不需要參數,所以最后一個參數設為空指針。第二個參數我們也設為空指針,這樣將生成默認屬性的線程。對線程屬性的設定和修改我們將在下一節闡述。當創建線程成功時,函數返回0,若不為0則說明創建線程失敗,常見的錯誤返回代碼為EAGAIN和EINVAL。前者表示系統限制創建新的線程,例如線程數目過多了;后者表示第二個參數代表的線程屬性值非法。創建線程成功后,新創建的線程則運行參數三和參數四確定的函數,原來的線程則繼續運行下一行代碼。
函數pthread_join用來等待一個線程的結束。函數原型為:
extern int pthread_join __P ((pthread_t __th, void **__thread_return));
第一個參數為被等待的線程標識符,第二個參數為一個用戶定義的指針,它可以用來存儲被等待線程的返回值。這個函數是一個線程阻塞的函數,調用它的函數將一直等待到被等待的線程結束為止,當函數返回時,被等待線程的資源被收回。一個線程的結束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象我們上面的例子一樣,函數結束了,調用它的線程也就結束了;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函數pthread_exit來實現。它的函數原型為:
extern void pthread_exit __P ((void *__retval)) __attribute__ ((__noreturn__));
唯一的參數是函數的返回代碼,只要pthread_join中的第二個參數thread_return不是NULL,這個值將被傳遞給 thread_return。最后要說明的是,一個線程不能被多個線程等待,否則第一個接收到信號的線程成功返回,其余調用pthread_join的線程則返回錯誤代碼ESRCH。
在這一節里,我們編寫了一個最簡單的線程,并掌握了最常用的三個函數pthread_create,pthread_join和pthread_exit。下面,我們來了解線程的一些常用屬性以及如何設置這些屬性。
3 修改線程的屬性
在上一節的例子里,我們用pthread_create函數創建了一個線程,在這個線程中,我們使用了默認參數,即將該函數的第二個參數設為NULL。的確,對大多數程序來說,使用默認屬性就夠了,但我們還是有必要來了解一下線程的有關屬性。
屬性結構為pthread_attr_t,它同樣在頭文件/usr/include/pthread.h中定義,喜歡追根問底的人可以自己去查看。屬性值不能直接設置,須使用相關函數進行操作,初始化的函數為pthread_attr_init,這個函數必須在pthread_create函數之前調用。屬性對象主要包括是否綁定、是否分離、堆棧地址、堆棧大小、優先級。默認的屬性為非綁定、非分離、缺省1M的堆棧、與父進程同樣級別的優先級。
關于線程的綁定,牽涉到另外一個概念:輕進程(LWP:Light Weight Process)。輕進程可以理解為內核線程,它位于用戶層和系統層之間。系統對線程資源的分配、對線程的控制是通過輕進程來實現的,一個輕進程可以控制一個或多個線程。默認狀況下,啟動多少輕進程、哪些輕進程來控制哪些線程是由系統來控制的,這種狀況即稱為非綁定的。綁定狀況下,則顧名思義,即某個線程固定的“綁”在一個輕進程之上。被綁定的線程具有較高的響應速度,這是因為CPU時間片的調度是面向輕進程的,綁定的線程可以保證在需要的時候它總有一個輕進程可用。通過設置被綁定的輕進程的優先級和調度級可以使得綁定的線程滿足諸如實時反應之類的要求。
設置線程綁定狀態的函數為pthread_attr_setscope,它有兩個參數,第一個是指向屬性結構的指針,第二個是綁定類型,它有兩個取值:PTHREAD_SCOPE_SYSTEM(綁定的)和PTHREAD_SCOPE_PROCESS(非綁定的)。下面的代碼即創建了一個綁定的線程。
#include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t tid;
/*初始化屬性值,均設為默認值*/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scope(&attr, PTHREAD_SCOPE_SYSTEM);
pthread_create(&tid, &attr, (void *) my_function, NULL);
線程的分離狀態決定一個線程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終止自己。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采用了線程的默認屬性,即為非分離狀態,這種情況下,原有的線程等待創建的線程結束。只有當pthread_join()函數返回時,創建的線程才算終止,才能釋放自己占用的系統資源。而分離線程不是這樣子的,它沒有被其他的線程所等待,自己運行結束了,線程也就終止了,馬上釋放系統資源。程序員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分離狀態。設置線程分離狀態的函數為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pthread_attr_t *attr, int detachstate)。第二個參數可選為PTHREAD_CREATE_DETACHED(分離線程)和 PTHREAD _CREATE_JOINABLE(非分離線程)。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設置一個線程為分離線程,而這個線程運行又非常快,它很可能在 pthread_create函數返回之前就終止了,它終止以后就可能將線程號和系統資源移交給其他的線程使用,這樣調用pthread_create的線程就得到了錯誤的線程號。要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一定的同步措施,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可以在被創建的線程里調用 pthread_cond_timewait函數,讓這個線程等待一會兒,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函數pthread_create返回。設置一段等待時間,是在多線程編程里常用的方法。但是注意不要使用諸如wait()之類的函數,它們是使整個進程睡眠,并不能解決線程同步的問題。
另外一個可能常用的屬性是線程的優先級,它存放在結構sched_param中。用函數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和函數 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進行存放,一般說來,我們總是先取優先級,對取得的值修改后再存放回去。下面即是一段簡單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t tid;
sched_param param;
int newprio=20;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attr, ?m);
param.sched_priority=newprio;
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attr, ?m);
pthread_create(&tid, &attr, (void *)myfunction, myarg);
4 線程的數據處理
和進程相比,線程的最大優點之一是數據的共享性,各個進程共享父進程處沿襲的數據段,可以方便的獲得、修改數據。但這也給多線程編程帶來了許多問題。我們必須當心有多個不同的進程訪問相同的變量。許多函數是不可重入的,即同時不能運行一個函數的多個拷貝(除非使用不同的數據段)。在函數中聲明的靜態變量常常帶來問題,函數的返回值也會有問題。因為如果返回的是函數內部靜態聲明的空間的地址,則在一個線程調用該函數得到地址后使用該地址指向的數據時,別的線程可能調用此函數并修改了這一段數據。在進程中共享的變量必須用關鍵字volatile來定義,這是為了防止編譯器在優化時(如gcc中使用-OX參數)改變它們的使用方式。為了保護變量,我們必須使用信號量、互斥等方法來保證我們對變量的正確使用。下面,我們就逐步介紹處理線程數據時的有關知識。
4.1 線程數據
在單線程的程序里,有兩種基本的數據: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但在多線程程序里,還有第三種數據類型:線程數據(TSD: Thread-Specific Data)。它和全局變量很象,在線程內部,各個函數可以象使用全局變量一樣調用它,但它對線程外部的其它線程是不可見的。這種數據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我們常見的變量errno,它返回標準的出錯信息。它顯然不能是一個局部變量,幾乎每個函數都應該可以調用它;但它又不能是一個全局變量,否則在 A線程里輸出的很可能是B線程的出錯信息。要實現諸如此類的變量,我們就必須使用線程數據。我們為每個線程數據創建一個鍵,它和這個鍵相關聯,在各個線程里,都使用這個鍵來指代線程數據,但在不同的線程里,這個鍵代表的數據是不同的,在同一個線程里,它代表同樣的數據內容。
下載該資料的人也在下載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在閱讀
更多 >
- 嵌入式linux多線程編程實驗,嵌入式Linux多線程編程-學習資源-華清遠見.PDF
- 多線程編程指南的PDF電子書免費下載 4次下載
- C#多線程技術 14次下載
- WinCE多線程編程技術在無紙記錄儀中的應用 2次下載
- 多線程編程之Linux線程編程 3次下載
- Windows多線程編程 0次下載
- VC-MFC多線程編程詳解 0次下載
- MFC下的多線程編程 0次下載
- linux多線程編程開發 55次下載
- linux多線程編程課件 0次下載
- 多核架構及編程技術 36次下載
- 數控測井軟件中的多線程編程技術
- QNX環境下多線程編程
- C++面向對象多線程編程 (pdf電子版) 0次下載
- C++ 面向對象多線程編程下載
- LabVIEW多線程編程數據傳遞教程 4852次閱讀
- Java多線程的用法 831次閱讀
- Rust的多線程編程概念和使用方法 800次閱讀
- C語言線程池的實現方案 1363次閱讀
- Java多線程永動任務 多線程異步任務項目解讀 981次閱讀
- 基于多線程編程技術在GPS接收機中的應用研究 1586次閱讀
- 基于多線程技術VisualC++實現工控系統的設計 3729次閱讀
- 基于線程分組的亞線程機制的設計與研究分析 904次閱讀
- 關于Linux下多線程編程技術學習總結 2135次閱讀
- 多線程面試經典問答 2953次閱讀
- 多線程服務器編程模型:如何正確使用mutex 和condition variable 7111次閱讀
- 什么是多線程編程?多線程編程基礎知識 1.2w次閱讀
- mfc多線程編程實例及代碼,mfc多線程間通信介紹 1.7w次閱讀
- 多線程好還是單線程好?單線程和多線程的區別 優缺點分析 8w次閱讀
- 多線程細節問題學習筆記 1074次閱讀
下載排行
本周
- 1TPS54202H降壓轉換器評估模塊用戶指南
- 1.02MB | 7次下載 | 免費
- 2華瑞昇CR215芯片數字萬用表原理圖
- 0.21 MB | 1次下載 | 3 積分
- 3SMD LED選型目錄 燈珠手冊
- 5.36 MB | 1次下載 | 免費
- 4Tiva C系列DK-TM4C129X入門指南
- 1.69MB | 1次下載 | 免費
- 5電涌保護器(SPD)的選擇、安裝以及裝配
- 4.57 MB | 1次下載 | 免費
- 6時源芯微EMC前車燈案例
- 458.59 KB | 1次下載 | 免費
- 7bq25890、bq25892雙級聯充電器EVM(PWR692)用戶指南
- 2.02MB | 1次下載 | 免費
- 8TPS54426降壓轉換器評估模塊用戶指南
- 847.7KB | 次下載 | 免費
本月
- 1ADI高性能電源管理解決方案
- 2.43 MB | 156次下載 | 免費
- 22024PMIC市場洞察
- 2.23 MB | 63次下載 | 免費
- 3開關電源設計原理手冊
- 1.83 MB | 30次下載 | 免費
- 4智能門鎖原理圖
- 0.39 MB | 28次下載 | 免費
- 5OAH0428最新規格書(中文)
- 2.52 MB | 15次下載 | 7 積分
- 6ST7789V2單芯片控制器/驅動器英文手冊
- 3.07 MB | 9次下載 | 1 積分
- 7LTH7充電電路和鋰電池升壓5V輸出電路原理圖
- 0.04 MB | 7次下載 | 免費
- 8TPS54202H降壓轉換器評估模塊用戶指南
- 1.02MB | 7次下載 | 免費
總榜
- 1matlab軟件下載入口
- 未知 | 935119次下載 | 10 積分
- 2開源硬件-PMP21529.1-4 開關降壓/升壓雙向直流/直流轉換器 PCB layout 設計
- 1.48MB | 420061次下載 | 10 積分
- 3Altium DXP2002下載入口
- 未知 | 233084次下載 | 10 積分
- 4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 10.0免費下載
- 340992 | 191367次下載 | 10 積分
- 5十天學會AVR單片機與C語言視頻教程 下載
- 158M | 183334次下載 | 10 積分
- 6labview8.5下載
- 未知 | 81581次下載 | 10 積分
- 7Keil工具MDK-Arm免費下載
- 0.02 MB | 73807次下載 | 10 積分
- 8LabVIEW 8.6下載
- 未知 | 65987次下載 | 10 積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