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IMT-2020(5G)推進組聯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年(暨第七屆)IMT-2020(5G)峰會在北京開幕。為期兩天的峰會以“5G商用 共贏未來”為主題,邀請工信部領導以及數十家國內外主流移動通信和行業應用單位專家500多人參加會議,集中探討5G技術、標準、試驗、產業等最新進展與趨勢等最新進展與發展趨勢。
會上,華為云核心網產品線戰略與業務發展部總裁戴繼盛發布了“合作共贏,5G確定性網絡使能千行百業”的主題演講。
各位尊敬的來賓,大家下午好!我來自華為云核心網產品線,負責戰略和發展工作。
下面20分鐘給大家介紹一下華為5G確定性網絡使能千行百業的發展。
5G真正的成功還是在2B,使能行業用戶。這兩個業界有了共識,一個是GSMA,未來五年通過5G可以給相關的垂直行業帶來2.2萬億相關的營收,這些產業包括智能制造、公共事業、公共安全、ICT、農業、礦業等各個產業,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從移動運營商自身來看,也有很強的動力。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運營商也有很強的動力獲得2B的業務收入。右邊是2016年,GSMA采訪的高管,大家認為對于2 B是很重要的,這個產業都有共識。
今年是5G的元年,應該是2B的元年,今年的2B行業應用處在百花齊放炒作的高潮,真正要想成熟商用,還要跨越很多的坑要慢慢填。
右邊以GSMA一個網絡切片面臨的挑戰為例,一個運營商通過網絡切片可以有3000億的網絡營收,使能各個行業。
但是這個錢不是那么好掙的,從技術條件來看,產業技術是不是成熟,R15定義了一個技術框架,實際應用中間有沒有商用系統。另外它和替代技術差異化程度到底在哪,我可以建專網嗎,這方面的能力到底怎么樣?
在生態角度也有很多方面的問題。從生態來說,產業又碎片化,因為各個垂直行業要對接是很難的,需求怎么匹配,另外怎么定價。
后面這個行業監管政策。所以有很多很多的困難。
但是今天站在5G元年的起點,就是對2B的應用也不用盲目樂觀,但是也不用太悲觀,因為我們在4G角度已經有很多的商業應用。以4G NB-IOT包括eMTC為例,左邊是GSMA今年5月份網站上的一個圖,截止到今年5月份全球有114張網絡針對物聯網應用。現在在中國市場,有幾千萬卡已經開了,今年關鍵是終端和模組,現在成本已經基本上可以做到跟2G GPS模組成本基本一致,所以我們從2017年開始規模部署,到現在用了兩年多時間不到三年時間,走完了2G 6年左右的時間,應該是比較成功的實踐。今年已經步入穩定成長期。
總結在4G方面的成長經驗,過了三關,從技術、商業、生態方面也踩了不少坑,也有很多的經驗,5G時代可以借鑒。
從技術來講,覆蓋、干擾、容量,還有終端和模組,NB-IOT在這方面有一些經驗和教訓,一開始成本比較高,200多塊錢,初期發展是一個比較大的局限。經過產業界不斷努力,到今天和2G基本上是一樣的。
從商業角度來看,NB-IOT一開始的商業場景,就是遠程抄表,俗稱表哥表姐方面的應用。后面有了一些新增的商業場景,也跟很多合作伙伴做了創新,包括電動車的監控、移動互聯網,包括一些新的應用場景。
從價值分配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移動運營商要建當前是幾十萬個基站,要建150萬個基站,投入了真金白銀,這個錢能不能收拾回來。
在IOT方面,連接占比在10%,大部分價值在于應用、平臺、模塊模組,所以這個價值鏈怎么分配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生態一個比較好的經驗教訓,就是現在通過開放實驗室和產業聯盟充分對接,不斷挖掘新的需求,包括一些監管政策的支持。
所以總結一下在4G時代要做行業應用我們的一些經驗,網絡本身要有硬核科技,真正有差異化的個體能力,另外商業角度要有正向循環,參與方能夠得到收益,生態要不斷開放和擴大。
帶著這些反思和經驗教訓,看看華為在5G時代,今年我們希望通過兩到三年時間,真正使能行業數字化,做生態的一個使能器。所以我們提出了所謂叫做5G DN,5G確定性網絡的一個實驗。我們認為5G相對4G來說,最關鍵的一個能力就是差異化確定性的能力,4G是沒有的,通過這個能力,通過這個網絡服務,真正使能千行百業進行需求的一個對接。所以從技術角度要有硬核科技打造相關的能力。
然后從商業的角度怎么閉環,完成商業的整體策略,也有很多點需要繼續做,需要產業打造。
最后就是生態,通過開放實驗室、通過產業聯盟,現在各個產業聯盟也很多,我們也是希望大家齊心協力,能把這個事情做好,跨越整個生態的斷點。
圍繞這幾點匯報一下。
設備上是華為擅長的,客觀來講5G在2C的應用,包括AR、VR,包括我們在歐洲和日韓的使用來看,短期來講大的技術瓶頸是沒有的,基本上OK了,包括中國區馬上大規模部署。
但是面對2B來說,從商業和產業來講還有很多的斷點。這一點,我們認為5G的DNA,從盡力而為走向確定性的保障。我做移動通信20多年,從2G、3G、4G,每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定義之初,大家就要講清楚你要有QoS、PROVIDE,時延、抖動、丟包,但是4G開始基本上是沒有用的,4G是盡力而為的一張網,提供一個普遍服務。
5G相對于4G不是加了一個G,是通過網絡技術,網絡的切片,邊緣云的計算把網絡真正做一個對接,所以現在GSMA定義了40多個參數,除了帶寬、時延等等能力,5G比4G強很多,還定了很多業務側的需求,包括安全隔離、可靠性、確定性的一個能力,這方面就是我們在5G角度要盡快變成現實的。
技術角度,昨天有一個同事已經說過了,我就不再展開了。關鍵就是三點,第一點,昨天韋總也說了,真正網絡領先才能技術領先,通過MEC和動態切片,這個技術大家都講得很多了,但是有很多技術產業的斷點怎么克服,怎么使能差異化加確定性。
以MEC為例,4G原來管的產品,在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也做了很多MEC的部署,客觀來講有很多坑。包括成本、功耗、安全隔離、端到端的自動化配置,是有很多的問題的。
5G針對4G的一些實踐,在標準角度做了很多定義,包括移動性、監聽方面有增強,但是還不夠,邊緣的算法、算力和自動化配置能力有很多點需要增強。華為現在也在做很多方面的工作。
另外更關鍵的一點就是邊緣要真正把連接加計算,把運營向的占比變成一個平臺,所以開放生態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MEP的平臺,這方面我們在加緊研發,今年年底我們認為比前一代產品有很大的提升,初步可以支持5G技術的部署。
網絡切片最近大家也說了很多,真正的商用部署有很大的問題,包括從商業的需求對接到網絡語言的翻譯、端到端的監測,這方面有很多問題。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包括算法,包括引入AI這些東西,自動化的運維,這方面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們也是希望今年年底之前也有初始的商用版本能夠支持相關的應用。
剛才說的技術,技術今天就沒有什么多展開了,關鍵是商業和生態角度。從商業角度,這邊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華為現在在商業定義角度有一套方法論,所謂數字化服務框架,這一套框架是一個通用的方法論,我們選擇可能的垂直行業,定義相關的案例,然后做相關的贏利點的分析,端到端價值怎么分配,商業模式怎么匹配,我們選擇了幾個產業,包括在歐洲的愛爾蘭、中國成立了幾個商業實驗室,有一些產業的同仁共同研究各個垂直行業,已經發布了無人機,無人機就三個字,但是把無人機打開來看,它的玩家非常多,上千個玩家,然后不同的場景有幾百個案例,這些CASE中間到底哪個能夠價值最大,能夠做商業部署,我們也會把這些給到大家,初期在無人機、電力方面進行一些研究,后面也會引入互聯網、垂直行業進一步展開,這是從商業視角怎么來做商業閉環。
另外一個想法就是從生態角度,雙輪驅動。一個想法就是現在建立開放實驗室,因為開放實驗室其實是很多的,作為產品線、作為研發,我們更關鍵的就是把相關的技術底座、技術生態做好。所以現在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東莞,初期在國內四個點,后續會延伸到歐洲,包括英國和德國,會打造開放的創新實驗室,用華為這20多年積累下來的最擅長的網絡技術、云的技術和相關連接技術真正作為一個底座,歡迎各位合作伙伴入駐,共同做創新和研發,而且不光是技術上的底座,也是希望它能成為生態和商業運營上的中心。
上個月我們在上海小巴展也做了相關的產業聯盟發布,叫做5G確定性網絡聯盟。現在有30多個合作伙伴,我們也希望圍繞五大重點初期產業,初期我認為5G使能千行百業,但是初期一定要聚焦,圍繞幾個目標行業真正穿透下去,把產業斷點打通,所以我們沒有貪多求全,一期就是五個產業,多媒體、車聯網、電力、工業互聯網以及遠程醫療,這幾個產業我們真正希望孵化場景解決方案,然后聯合500個合作伙伴,通過一到兩年時間真正能夠孵化清楚,把相應的閉環做到。
這邊也有一些初步的實驗結果,現在包括我們和央視、國家電網以及三大運營商在相關的地方進行商業驗證和技術的驗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后面也會結合商用的版本,進一步增強這方面的一個能力。
今年是5G元年,各種產業峰會、相關的論壇已經很多了。華為今年還是希望能夠踏踏實實做實,以行踐言,華為會投入研發資源、商業資源、資金以及營銷方面的資源,真正能把這個事做實,攜手中國幾大運營商,攜手行業的合作伙伴真正把行業的2B這個事兒做好,2B這個事兒,我現在全球跑這個比較多,中國是最有希望成功的,海外包括日韓初期不具備部署SA基礎。但是只做2C,中國在4G時代做得很好了,真正想要領先,包括給這個民族一個新的機會,2B是一個新的點。
今天我們站在這個起點,2019年。我個人判斷,多則三年、少則兩年,我們在2 B這個市場一定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真正讓5G之花綻放在各個垂直行業。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