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是當今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相比于傳統汽車,智能汽車不僅能提供更加舒適、安全、高效的駕乘體驗,還能實現與其他車輛、基礎設施、云端等的互聯互通,從而打造一個智慧出行的生態系統。
汽車行業也因此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場變革被稱為汽車的新四化,分別指的是:電氣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其中,網聯化是新四化的基礎和核心。網聯化是指汽車通過各種通信技術與車內設備、車際設備、云端設備進行車聯網,實現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和服務協同。 ?
那么,車聯網是如何實現的呢?車聯網與無線通信所使用的射頻前端芯片又是什么關系?本文就嘗試對以上技術做一個梳理。
? 車聯網中的通信技術
車聯網通信技術是指在交通環境中,實現車輛內部、路側單元、行人、云端服務之間的信息交互和協同的技術。根據連接范圍的不同,在此將車聯網通信技術分為三類討論,分別是:車內互聯、車際互聯和車云互聯。這三種互聯的應用范圍和特點分別是:
車云互聯:用于連接車輛與云端
車際互聯:用于連接車輛與周邊車輛、路側單元、行人
車內互聯:用于實現車內多種多樣的靈活互聯
圖:車聯網中的部分通信技術
以下就對這三種互聯技術展開介紹。
車云互聯
車云互聯是指將汽車和云端服務器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車輛狀態、位置、行駛數據等信息的采集和傳輸,并提供基于云端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的各種信息服務。
與云端互聯之后,車輛就可以實現很多豐富的功能。比如:
車輛遠程控制:通過手機可以遠程控制車輛啟動、開門、空調、音響等功能,可查看車輛實時狀態、故障診斷等功能
互聯導航:通過云端的地圖數據和路況信息,可以為駕駛者提供最優的導航路線,也可以根據駕駛者的偏好和出行場景,推薦附近的停車場、加油站、餐廳等服務點
內容下載:通過連接云端服務器,可以將音樂、視頻、新聞 、游戲等內容,下載到本地
車輛智能升級:通過蜂窩網絡,可以實現對車輛的軟件和固件的遠程升級,提高車輛的性能和安全性,也可以根據車主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功能和設置
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管理:通過將車輛連接至云端,就可以實現城市車輛的統一管理,實現更好的資源配置以及交通智能優化
與云端互聯有諸多好處,也成為車聯網必須實現的功能之一。目前車聯網主要是通過與蜂窩網絡的連接,實現與云端服務器的互聯,實現數據傳輸。
蜂窩網絡是一種利用蜂窩狀的小區覆蓋服務區域,實現移動通信的網絡技術。由于網絡覆蓋的形狀像蜂窩的一個個小格子,所以由此得名。英文稱之為Cellular Network(細胞網絡),也是因為整個巨大的網絡像由一個個小的“細胞”構成。
我們熟悉的5G手機就是典型的蜂窩技術代表,而經常提到的2G/3G/4G/5G的通信制式演進,指的也是全球的蜂窩通信技術。蜂窩網絡的主要特點是:
蜂窩結構:通過將服務區域劃分為多個相鄰的正六邊形小區,可以簡化網絡規劃和管理,降低干擾和成本
移動性管理:通過在小區之間進行切換,可以保持移動用戶與網絡之間的通信連接,實現無縫漫游
頻率復用:通過將同一組頻率在不同的小區中重復使用,可以提高頻譜利用率和系統容量
蜂窩通信所用到的基站一般只覆蓋幾百米或數公里,通過全球數千萬個這樣的基站,就可以實現整個地球上主要地區的全球通信。基站不動,手機只要連接到任何一個基站,都相當于連接到了整個世界。蜂窩通信是全球人類共同的大工程。
圖:蜂窩移動通信示意圖
正是因為以上特點,自從1983年誕生以來,蜂窩通信快速迭代發展,經過4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演進至第五代,也就是5G蜂窩通信網絡。這張網絡連接了全球人口,根據全球電信聯盟的統計和預測,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在網數已達到64億,而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0億[1]。
在4G之前,蜂窩網絡主要給“人”用,其重要的通信載體是手機。但這一現象在5G到來之后迎來改變,5G的網絡定義將“物”的使用也考慮進來,力爭實現萬物互聯的網絡。
圖:蜂窩網絡的三次重要變革,力爭實現萬物互聯
對于車云互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汽車可以接入蜂窩網絡。根據ABI的統計,2020年全球出售的新車中,41%的汽車具備聯網功能[2]。這些車輛的聯網功能基本均是由蜂窩網絡接入車云互聯來實現的。
車際互聯
盡管蜂窩網絡覆蓋范圍廣、產業鏈成熟,是汽車實現最初聯網功能的首選通信技術。但蜂窩網絡用作車際互聯使用的時候也有一些弊端。比如:
連接蜂窩網絡必須要基于基站建設,這就限制在車輛只能在有基站的地方使用
所有汽車都連接蜂窩網絡(接入網-核心網)進行通信,導致更大的時延
車輛直接互聯的創新場景,如車隊編隊、路側感知等功能無法有效實現
于是,業界就開始開發專門給汽車使用通信技術,這其中的代表技術就是3GPP組織所推動的C-V2X技術。C-V2X是一種為車輛設計的專門網絡,C-V2X的特點是:
C-V2X可以讓車輛與其他車輛、路側基礎設施和行人直接通信,從而提高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
C-V2X不依賴于網絡覆蓋,可以在沒有基站的情況下實現低時延、高可靠的直接通信
C-V2X可以利用5G技術提供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時延和更大的容量,從而支持更多的創新場景,如自動駕駛、車隊編隊、擴展傳感器、遠程駕駛等
C-V2X可以與現有的蜂窩網絡和生態系統兼容,降低部署成本和復雜度
?
圖:C-V2X技術實現的車際互聯
和傳統蜂窩技術相比,C-V2X實現自組網的原因是引入了短距離接口,一般稱之為PC5接口,或者Side-link接口。稱之為Side-link的原因是因為這個連接只負責和旁邊(Side)物體連接(Link),又稱為PC5的原因是因為短距離互聯所需要的功率等級比較低,天線口為20dBm,是3GPP所定義的第5功率等級(Power Class 5)。
Uu接口與車云互聯中提到的蜂窩網絡互聯無異,因為連接的是用戶終端(User Equipment),這個連接在LTE時代的一些標準定義被稱為Uu,這個接口名稱也在C-V2X中被沿用下來。這個接口的技術規格與3GPP所定義的手機規格一致,并沒有新的特性。
圖:C-V2X技術中的兩種通信接口
PC5是為汽車等需要進行自組網互聯的物體所定義的通信規格,這是3GPP首次開始定義自組網網絡,通信規格對于3GPP來說是全新且充滿挑戰的。國內一些廠商在規格制定上也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3GPP PC5低功率終端協議的定義中,國內領先的射頻前端廠商慧智微在5G NR Rel-18協議中參與Side-link/PC5相關的討論,進行提案并立項,推動PC5標準在3GPP的完善(詳見《5G協議再演進:慧智微3GPP提案正式立項》)。
如C-V2X名稱所示,C-V2X期待實現基于蜂窩網絡的汽車與任何物體的互聯(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這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如果車與人要互連,來感受車旁邊的人的話,那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帶一個支持C-V2X的手機?如果沒有這部手機,是不是車輛就感受不到了呢?
其實在實現上,并不需要道路周邊所有設備都加裝C-V2X功能。汽車與道路周邊萬物的互聯可以通過路側的C-V2X路側單元(RSU,Road Side Unit)實現。而路側單元中可以加裝人體識別、熱感應、光學雷達等設備,用于感知道路周邊的環境情況,再通過C-V2X中的PC5接口告訴車輛,這樣就可以實現車輛對周邊環境的感知[4]。RSU與RSU之間,RSU與蜂窩基站之間,可以通過光纖或蜂窩網絡連接。
? 圖:C-V2X實現的對道路周邊信息感知
以上汽車與路側單元共同實現車輛對環境感知的方式叫“車路協同”。車路協同是C-V2X一大優勢,通過車路協同,汽車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通過與路側的協同、感知、控制,可以完成更智能、更安全、更可控的網聯汽車。
如《車聯網,需要什么樣的射頻芯片?》所述,目前C-V2X的設計規劃及商業應用已經清晰,主要分為以下四個主要階段:
階段一:2020年之前,市場起步
階段二:2022至2022年,輔助駕駛
階段三:2022至2025年,無人駕駛階段1(特定場景)
階段四:2025年以后,無人駕駛階段2(完全無人駕駛)
現階段,中美兩大市場都明確了發展方向為C-V2X,專門用于短距離通信PC5接口的具體頻譜資源暫定為[7][8]:
美國:5.850-5.925GHz
中國:5.905-5.925GHz
日本:5.850-5.925GHz
目前C-V2X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中,根據佐思汽研發布的報告,2022年已有20余款乘用車搭載C-V2X,包括蔚來ET7、別克GL8 Avenir、廣汽Aion V、北汽ARCFOX等車型。2022年1-6月,搭載C-V2X技術量產的乘用車約4.6萬輛,這一數字在2026年將超過200萬輛。未來五年實現數十倍的增長。
車內互聯
車內互聯技術主要實現汽車與車內物體的互聯,比如:手機、車鑰匙、臨時接入的國內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所使用到的通信技術一般為近距離的無線通信技術。
目前車內所使用到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 技術:Wi-Fi技術是一種基于IEEE 802.11系列協議標準實現的無線通信技術,該通信協議于1996年由澳洲的研究機構CSIRO提出,Wi-Fi 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勢,是目前最為主流的無線局域網接入技術標準(蜂窩通信為廣域網通信標準)。Wi-Fi技術主要使用2.4GHz或5GHz的無線電頻段,支持多種網絡標準和安全協議,具有傳輸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兼容性強等特點,所以被廣泛應用于家庭、辦公、公共場所等各種場景;
藍牙 (Bluetooth) :藍牙技術也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它可以在2.4GHz的ISM頻段上實現設備之間的數據和語音傳輸。藍牙技術由愛立信公司于1998年創立。相比于Wi-Fi技術,藍牙技術的特點是低功耗、低成本、低復雜度、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同時藍牙的數據傳輸速度也低于Wi-Fi。藍牙技術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汽車、工業、醫療、消費電子、智能家居等;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 :NFC技術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它可以實現電子設備之間的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NFC技術由RFID(非接觸式射頻識別)演變而來,NFC采用電磁耦合感應技術,電磁場頻率是13.56MHz。NFC技術有很多應用場景,例如移動支付、公交卡、門禁卡等。NFC技術的優點是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低功耗、低成本等,其缺點是傳輸距離短、傳輸速率低、受干擾影響大等;
UWB(Ultra-Wide Band,超寬帶):UWB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發送和接收極短的脈沖信號來進行無線通信。由于采用正弦載波,而是利用納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因此其所占的頻譜范圍很大,其頻譜范圍一般是在3.1GHz~10.6GHz頻率范圍內的500MHz信號。UWB技術目前的應用主要是在高精度定位中。由于UWB的高定位精度特性,未來可能應用于對安全有高需求的定向通信場景中。
在車內設備通信中,一般采用多種通信技術結合的方式。下圖為部分車內設備使用到的通信技術。
圖:部分車內設備使用到的通信技術
在車內互聯上,一般采用多種通信技術靈活互聯的方式進行,可以根據場景的傳輸速率、成本、距離等,綜合選取最為合適的傳輸技術。另外,也可以使用多種技術相結合。
? 車載通信的技術實現
汽車通信功能是依靠T-Box或智能網聯模組來實現的。
T-Box全稱是Telematics Box(遠程通信盒子),T-Box與智能網聯模組中負責通信的主要功能模塊是“通信模塊”,而通信模塊中實現無線互聯的是射頻前端芯片。
以下就針對T-Box/智能網聯模組、通信模塊、射頻前端進行介紹。
T-Box/智能網聯模組的功能
T-Box中的“T”是Telematics的縮寫,Telematics是Tele-communications(電信)與Informatics(信息科學)的合成詞,是包含通信網絡及信息處理的功能模塊,T-box一方面接入汽車總線,掌握車輛信息、整車控制信息,一方面又負責接入通信網絡,實現網絡通信功能。T-Box的重要性在于T-Box汽車與外部設備之間的通信界面和功能實現,汽車的車云、車際、車內通信功能需要由T-Box實現。
T-Box一般放置于中控臺下方,由MCU、4G/5G通信模塊、Wi-Fi通信模塊等多個電路模塊構成。
圖:T-Box及通信模塊
智能網聯模組一般設計成SoC+通信模塊集成的模組形式,直接與智能座艙系統集成,其功能與T-Box功能類似。
通信模塊的功能
通信模塊是T-Box/智能網聯模組中負責無線通信的單元。
隨著協議的復雜,通信制式的增加,用于通信的射頻系統也變的非常復雜。如《除了調匹配,射頻人還要掌握系統知識》中提到,目前移動終端支持的頻段數目達30個,并且每個頻段都需要進行射頻調試和適配,這就使得射頻工作量極大。并且由于射頻知識也較為晦澀難懂,射頻專業人員招聘和培養相對困難,除非是年銷量極大的頭部手機公司,其他中小規模有無線互聯需求的公司,很難建立起完整的射頻開發和調試團隊。
雖然射頻技術復雜,工作量巨大,但其完成的功能卻極其簡單:射頻就是把終端想要發射的信息,通過一定的形式,發射出去;再把需要接收的信息,想辦法接收并把信息提取出來即可。
正是因為這種特點,物聯網行業出現出一批專門提供專業通信解決方案的公司。這些專業的通信、互聯解決方案公司將通信功能進行設計和包裝,以實現完成通信射頻復雜功能的同時,接口保持簡化。使用戶不再去關注射頻電路的實現,而是把精力放到上層的方案設計中來。
圖:物聯網模塊公司:將物聯網無線通信功能實現方式專業化的公司
目前物聯網模塊行業已經發展較為成熟,根據Counterpoint的統計,2022年全球物聯網模塊出貨將超6億片。其中根據2022年 Q1的統計,移遠、廣和通、日海等廠商是此市場主要供應商[10]。
在目前車載T-Box系統中,大部分方案也使用通信模塊來實現通信功能。下圖為廣和通旗下全球車載通信模塊領先廠商之一的Rolling Wireless的車載通信模塊產品。該產品集成了蜂窩通信、C-V2X、GNSS等功能[11]。
圖:Rolling Wireless提供的車載通信模塊產品方案
射頻前端的功能
通信模塊中的射頻連接功能是靠射頻前端芯片來實現。
射頻前端是無線通信模塊的核心組件,它負責信號的發射和接收,由于位于整個系統的最前端,所以稱為“射頻前端”。
圖:射頻前端的構成部分,及主要模塊
射頻前端包括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濾波器、開關,它們共同構成了信號的放大、切換、濾波等功能。射頻前端的性能直接影響到無線通信的速率、覆蓋范圍、功耗等指標。這些模塊的主要功能是:
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是指在給定失真率條件下,能產生最大功率輸出的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功率能力,決定了系統能輸出的最大信號強度;
低噪聲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是指噪聲系數很低的放大器,用于放大可能非常弱的信號。低噪聲放大器的能力,決定了系統接接收到的最小信號強度;
濾波器(Filter):是指能夠根據信號頻率的不同,選擇性地通過或衰減信號的電路。主要用做濾除對其他頻段的干擾,或者從眾多干擾信號中抽取有用信號;
開關(Switch):是指能夠控制通路通斷的器件。主要功能是鋪路架橋,為射頻信號提供必要的通路。
? 車聯網的芯片需求?
隨著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根據英飛凌的統計,智能電動車中使用的芯片價值量在單車834美元。前述提到的各種復雜通信功能,最終都需要芯片承載實現。汽車成為芯片使用的巨大市場。
汽車對芯片的需求也和消費類有大的不同。為了保證汽車的安全、可靠和高效運行,同時也要適應惡劣的環境條件和多樣的應用場景,針對車載應用的芯片,專門進行了車規級芯片需求。
車規級芯片和商用芯片在規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工作溫度范圍:車規級芯片需要能夠在極端的高溫和低溫下正常工作,一般要求在-40℃到85℃之間,甚至到125℃之間工作。而商用芯片一般只能在0℃到70℃之間工作;
工作穩定性:車規級芯片需要能夠抵抗汽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干擾,如電磁干擾、電壓波動、振動沖擊等,而商用芯片一般只能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工作;
不良率:車規級芯片需要有很低的不良率,目標達到0 DPPM(Defect Part Per Million,每百萬失效數),而商用芯片一般要求為100 DPPM左右;
功能安全:車規級芯片需要遵循ISO 26262等功能安全標準,保證在出現故障時能夠及時檢測、隔離和恢復,避免造成嚴重后果,而商用芯片一般沒有這樣的要求;
認證流程:車規級芯片需要通過ITAF16949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AEC-Q系列產品質量認證,證明其符合汽車行業的要求,而商用芯片一般只需要通過普通的質量檢測。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車規芯片的價格也會高于商規芯片。成本提升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應用于車載時,所做的必要的質量控制與標準認證。
??車聯網芯片的未來??
車聯網后,智能汽車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云等多方面的網絡連接,提高交通安全、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車聯網將是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大勢所趨。
在車聯網發展中,車聯網芯片也會隨之演進、優化,在未來車聯網芯片的發展中,我們看到有以下趨勢:
車聯網芯片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隨著5G、C-V2X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車聯網芯片需要支持多模雙通、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性等特性,同時還需要滿足車規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芯片廠與整車廠將有更多協同,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對車聯網技術的提升,目前“整車-T-Box-物聯網模塊-射頻前端芯片”的車聯網產業鏈條太過冗長,未來可能出現整車廠與射頻前端芯片廠商直接協同,推進車載射頻連接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
標準化將逐步完善,車聯網芯片需要遵循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以保證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同時也需要支持標準的前向演進能力,以適應未來的技術變化和業務需求。目前車聯網芯片的標準在伴隨行業發展逐步演進中,車聯網芯片的標準也將逐步完善。
? ? 總? 結? ??
百年以來,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的發展,將人類帶入了一下豐富多彩的智能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電話、電腦、家用電器,這一切的物體,都在走向“移動”且“互聯”。
汽車也不例外,自發明之日起,汽車就是一個已經實現“移動”的大家伙,但如何讓汽車也實現“互聯”卻是通信從業者過去幾十年不斷努力的方向。
5G的到來,使移動通信的關注點不再局限于手機;汽車的電氣化也是智能化、網聯化有了基礎。“車聯網”終于得以完整實現。
因為應用環境、功能需求、可靠性需求的不同,車聯網對用于通信的射頻芯片也提出了更多不一樣的要求,射頻芯片廠商也在不斷地學習與提升,為車載應用提供更可靠、更便捷、更優性能的通信芯片。
編輯:黃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