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尼于1896 年取得第一張無線電專利證后,與他的機件合影和簽名時,年僅22 歲,照片左方是火花發(fā)射機,右方是凝聚檢波器接收機,下方兩根橫金屬條是天線,(Guglieimo Marconi, 1874.4.25-1937.7.20 )
?
?
公元1896 年6 月2 日,意大利人古利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取得英國第12039 號發(fā)明無線電的專利證,距今一百多年。馬可尼最疼愛的幼女依樂德(ELETTRA)以及全球無線電界,每年都有紀念活動,并特定1995 年為“馬可尼年”。
為讓讀者了解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由來及其與業(yè)余無線電的關系,本刊謹以特稿描述當年馬可尼發(fā)明無線電過程中艱苦奮斗的情形,并追蹤其發(fā)明無線電的學理根據及逸聞,以茲紀念。
馬可尼的誕生
公元1874 年4 月25 日,有一個天稟異相的嬰兒,在意大利北部的波隆那(BOLOGNA)誕生了,這便是無線電鼻祖馬可尼。他生下來就有一對大耳朵,好像預言道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對收聽千里外聲音的耳朵。
他年僅22歲時便發(fā)明了無線電通信技術,隨后發(fā)明定向天線、雷達等。他也是最先使用無線電話和傳真(FAX)的人,在科學知識只具雛形的一百年前,發(fā)明今日與人們生活不可分離的無線電,委實不可思議,莫怪他和愛迪生同被譽為本世紀最輝煌的發(fā)明家。
馬可尼的家世
馬可尼家中富有,父親吉西比(GIUSEPPE)是位成功的商業(yè)家,第一任妻子生一男孩時(LUIGI),因難產而逝世; 第二任妻子是位美麗溫柔的愛爾蘭籍(IRELAND)音樂教師,名叫安妮(ANNIE),也即是馬可尼的生母。
安妮生二男孩,大孩名叫阿方索(ALPHONSO),次男便是馬可尼,二人相差9 歲,所以馬可尼就成了安妮的寵兒。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情深似海,母親的照顧和鼓勵,在馬可尼研發(fā)無線電的過程中,影響極為深遠。
馬可尼幼年的實驗
馬可尼的父親望子成龍,由于馬可尼幼年時沒考取海軍學校,父親指責馬可尼的“玩具”是荒廢學業(yè)的禍源,見之便毀棄不誤。有一回,馬可尼模仿富蘭克林的試驗,用風箏將天上的電引下來,不慎將整排當絕緣子用的名貴瓷餐碟打碎,父親氣得半死。
馬可尼自幼心中崇拜二位英雄。其一是美國開國元勛兼科學家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他以用風箏引電而著名; 第二位是英國電磁學先驅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現今電容器的單位,就是以他的名字來紀念的。由于此二人的影響,馬可尼乃醉心電磁學。
他很自豪,不時對青梅竹馬的玩伴黛絲(DAISY PRESCOTT)表妹說“我的電”如何如何,口氣可不小。在自制的玩具中,他最喜愛的是一風雨預告警鈴。這是一具用鋅制的架子,放置在屋頂上,用來吸收暴風雨前的靜電,再用電線引至一個電鈴上,在暴風雨來襲前后,鈴聲會大作。
馬可尼遲到12 歲時,才上正統(tǒng)的學校,他有些害羞,不時隨母親回英國娘家,以致意大利語說得不太好,為同學欺侮,不久便退學去考海軍,而未被錄取,已如前述。到13 歲時,幸而進了利富樂技術學院(LIVORNO TECHNICAL INSTITUTE)。此時他才正式接觸物理和化學的課程,且深深愛上了這兩門科目。就在這時,又巧遇一位年老的盲眼報務員,而學會了摩斯電碼,這一技能對馬可尼日后發(fā)展無線電通信幫助極大。
隨后馬可尼投考波隆那大學,又是名落孫山和挨老父一頓臭罵。馬可尼雖然沒有上正式學校很多,可是他的學識不輸給任何人。他因為經常躲在他父親的私人圖書館中,博覽群書,增加了不少知識,奠定了往后的發(fā)展。
為了要躲避父親的責罵,馬可尼在花園中找到一個秘密地點,作為他的試驗室。每當試驗有成果時,會喜不自禁的報告給母親知道。安妮對他的試驗雖然一竅不通,但見到兒子的成就,也就同享其樂,并且瞞著丈夫,在閣樓上覓一隱閉的房間給馬可尼做實驗室,這房間只有馬可尼和安妮可以進去。
安妮的另一高招是說服一位在波隆那大學教物理,名叫利菲教授(PROF. RIGHI)的鄰居,給馬可尼予以指導。利菲教授允許馬可尼使用學校的實驗室,和將儀器借回家,亦可使用學校的圖書館。馬可尼趁此良機,一口氣將館內全部有關電學的書籍閱畢。
馬可尼第一個大突破-- 赫茲的論文
直到1894 年,馬可尼的試驗才有了突破性的發(fā)展,是年他尚不足20 歲,和他長兄一道去阿爾卑斯山(ALPS)度假時,讀到德國物理學家赫茲(HEINRICH HERTZ, 1857-1894)的一篇重要論文,該文詳述他如何以實驗方法證明英國科學家麥克斯威爾(JAMES C. MAXWELL, 1831-1879)所說的電磁波確實存在,并說電磁波是以光波速度前進,可以穿透真空、空氣、液體和固體。
年輕聰明的馬可尼立即領悟到,這個電磁波可以作為傳遞信息之用。隨即匆匆結束假期,趕回家中的實驗室,動腦筋設法將這構想付諸實施。他的第一步驟是重復赫茲的實驗,雖然也經過多次失敗,最后竟給他成功了,這帶給他莫大的鼓勵,雖然通信距離只有可憐約二、三公分而已。
?
?
赫茲的實驗,左方是發(fā)射部份,右方的圓環(huán)是接收部份,當左方跳火花時,右方也會受感應而跳火花,左右兩者之間除空氣外,無任何連接。
赫茲的實驗如右圖所示,左方是電波產生(發(fā)射)機,右方是電波接收機。發(fā)射機是利用誘導線圈產生高電壓,在火花隙之間產生火花。接收機則簡單到只用一根金屬線彎成一圓環(huán),兩端不相接而僅留一小隙。當發(fā)射機跳火花時,接收機也會產生一個較弱的火花。發(fā)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除空氣外,沒有任何東西相連。
這對收發(fā)機經馬可尼不斷地改良,通信距離增加到隔壁的房間,再從樓上到樓下,并可按響一電鈴和啟動用于有線電報的摩斯電碼印碼機。
次一步便是將接收機移至室外,馬可尼在閣樓上發(fā),他的二哥阿方索則在外面收。距離越來越遠,唯有打旗號表示收到信號;后來距離遠至隔一小山,QSL(收信證實)只得用槍聲來表示。
馬可尼第二個大突破-- 凝聚檢波器
此時馬可尼所遭遇的困難,和我們現今者相同,就是接收機的靈敏度不夠高。適在這時,法國一位物理學家白蘭利(EDOUARD BRANLY,1844-1940),發(fā)明了一個“凝聚檢波器”(COHERER)- 這是一內裝金屬粉末的玻璃管,兩端接電線,平時電不通,當受電波影響時,就會通電,管內的粉末也會凝聚,故名。
馬可尼將之改良來替代接收機上的火花隙,因而靈敏度大增,這是個的第二大突破。
?
?
馬可尼初期的火花發(fā)射和接收機;左方的是發(fā),右方是收。
馬可尼第三突破-- 天地線
當時對電波的理論觀念是波長短的電磁波,只能直線放射,而且距離有限,波長長的電波則可以繞山越嶺。電波之能在空中進行,是因為太空中有一種叫以太(ETHER)的東西存在。長的電波理所當然要用大而長的導體,才能有效地發(fā)射出去。
所以馬可尼用一大片金屬,接在火花隙的一端,并高高的掛在樹上,火花隙的另一端則接在地上,電波的強度竟增加數倍超過二公里之遙,這個既驚震又欣喜的現象,是馬可尼第三個大突破,也是天地線的起源。自從有了天地線之后,進度神速,效果驚人。
接著,他發(fā)現,當一臺發(fā)射機在發(fā)射時,放置在不同地點的二臺接收機,可以同時收到電信。這不就是廣播的起源嗎?
這時馬可尼只不過是一個21 歲的少年郎,他的成就說服了父親,父親也慷慨解囊拿錢出來給他買器材。馬可尼原先的計劃是想將發(fā)明獻給意大利政府,但是他們當時卻致力于架設陸上電線和海底電纜,并認為無線電這玩意見太虛玄,不實用而推辭,這件事予馬可尼和父親打擊很大。
失望之余,馬可尼的愛爾蘭籍母親安妮認為,去英國較有更多的機會。乃于1896 年,母子二人帶了一大批古離古怪的器材,啟程去英國。在進口時,海關官員一見此血氣方剛的青年,攜帶了這些不知所云的電線、電瓶等危險物品,嚇得魂不附體,以為又是一個恐怖份子入境。因為在他們記憶猶新的腦海中,美國的林肯總統(tǒng)于1865 年被刺身亡; 法國卡洛總統(tǒng)(PRESIDENT SADI CARNOT)只不過在兩年前被一個意大利籍的無政府主義者所謀殺;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亦被人開了三槍。莫怪海關人員將這些原始的無線電拆得粉碎,逐件嚴格檢查。所以馬可尼抵達英國后第一件事是花了數星期的時間,修理裝配這些器材。
?
?
馬可尼發(fā)明的火花發(fā)射機實物圖。
馬可尼很有商業(yè)頭腦,害怕他人會竊取他的發(fā)明,所以馬上便去申請專利。1896 年2 月,也即足足一百年前,取得有史以來,有關無線電的第一張專利證,號碼是12039。時年馬可尼只有22 歲而已。跟著于次年成立“無線電報及信號有限公司”,后更名為“馬可尼公司”(MARCONI COMPANY),并發(fā)行股票上市。( 注:原雜志上有這張專利證的圖,但因為不清楚,略去此圖。)
馬可尼到英國之初,默默無聞,幸賴他母親的人事關系,得以在名流貴族前,表演他的新發(fā)明,觀者贊不絕口,尤以英國郵政局的總工程師布利司(WILLIAM PREECE),獨具慧眼,認為此玩意見大有作為,前途無量。答應全力支持并廣為演說宣傳,也讓馬可尼在郵政總局的屋頂上架設天線。
馬可尼和中國駐英大使
馬可尼在英國的表演,很為成功,美中不足的是所有表演都在英國本土的陸地上進行,若能超越海洋作國際通信,豈不是更可顯示無線電的功能。
終于在1899 年3 月間,成功地自英海岸多佛市(DOVER)東北角的一個名叫南福倫(SOUTH FORELAND)的懸崖燈塔內,和距離45 公里的法國永莫銳(WIMEREAU)完成通信。這次示范,傳達了數百通電信,也震驚歐陸,引起更多公候名士,絡繹不絕前往參觀設在南福倫的電臺。
有一天,三位貴賓聯袂往訪,他們是英國貿易部總裁、郵政司秘書長和中國駐英大使(名待查)。是日恰逢狂風暴雨,無法通信,馬可尼歉咎之余,只得以雪茄煙、啤酒和雨傘酬賓,亦一佳話也。
馬可尼曾經訪問過我國,我國政府亦于1936 年,特頒“秉玉大勛章”(THE ORDER OF BRILLIANT JADE),以表揚其功績。
在二十世紀初期前,越洋交通主要是靠輪船,從歐洲到美洲,行程約需一星期至十天之久,尤有甚者,輪船一出海即音信全無,一直要等到抵達目的地后,乃將消息經海底電纜傳回出發(fā)點。萬一中途遇上狂風暴雨、冰山而出事,可真是呼救無門,或就此永遠失蹤,所以在當時,坐船出海是一件冒著生命危險的大事,而無線電的發(fā)明無異是海上的救星。最先裝無線電的是英國軍艦,就在馬可尼通越英法海峽的同一年,有兩艘軍艦通信的距離可達120 公里之遙。
無線電史上第一個QRM
在此之前,馬可尼的發(fā)展主要都在英國周圍。又在這一年(1899),舉世矚目的美國杯帆船賽在紐約舉行。馬可尼借此良機,在兩艘機船上裝了無線電機,隨賽船作現場實況報導。這空前未有的一招,引起美國人士的重視,也就奠定隨后成立的美國馬可尼公司(AMERICAN MARCONI COMPANY)的基石。
該日除馬可尼以外,倘有三極管發(fā)明人李·迪福斯(LEE DEFOREST)所創(chuàng)設的美式無線電系統(tǒng),在現場作實況報導,和馬可尼競爭。李氏使用的武器是傾全力干擾馬可尼的電波,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惡性QRM,特此志之。
著名的7777 號專利
馬可尼頭腦靈活,善于將理論付諸實用。英國科學家洛奇爵士(SIR OLIVER LODGE)在1894 年發(fā)現使用電容器和線圈,可以變更赫茲電磁波的波長,也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諧振線路(RESONANT CIRCUIT)。
馬可尼靈機一動,將這線路應用在他的無線電機上。果然,數臺發(fā)射機可同時發(fā)射,各有各的頻率,互不干擾,一如今日的電臺,你捉你的DX,我聊我的天,河水不會犯井水。
一經試驗成功,馬可尼立予專利,專利證是7777 號,時為1900 年4 月26 日。這便是極其著名,俗稱“四個七日”(FOUR SEVENS)的專利。這一成就,是無線電設計上的一個大突破,也使馬可尼公司獨霸市場,強敵如德國的德律風根電報公司(TELEFLNKEN WIRELESS COMPANY)、美國的李迪福斯系統(tǒng),竟毫無招架之力。
最令德國人失威的是有一艘德國軍艦,竟舍德律風根的器材而改用馬可尼的系統(tǒng)。此舉在當時極不簡單,因為正是德皇威廉大帝二世當政,他剛將著名的鐵血宰相俾士麥開除,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醞釀時期。不知是德人故意或是別有用心,總之,這和目中無人,一絲不茍的德國脾氣不相符,其后果是給予馬可尼極大的有力宣傳。
?
?
馬可尼發(fā)明的諧振式火花發(fā)射機和接收機。兩者要調至同一頻率才能通信,使用多架收發(fā)組合,可各用各的頻率來通信,不會互相干擾,這著名的7777 號專利,令馬可尼強大的競爭者,毫無招架之力。這個諧振線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在用。
?
?
這是首次超越大西洋通信,馬可尼架設在英國寶竇(POLDHU)的發(fā)射天線。
第一次洲際DX 通信
馬可尼的成就,不止于此。他認為只要電力強大,電波可從歐洲越過大西洋而到達美洲。他這個想法,遭受到很多科學家的否定和譏笑。他們認為電波和光波一般是向直線進行的,最遠只可達到二、三百公里之遙,難道馬可尼連地球是圓的這點常識都不知道嗎?
馬可尼不理會這些閑言,致力于他的理想。1901 年,在英國西南角的寶竇(POLDHU)及美國鱈魚角(CAPE COD)兩地架設數座高達65 公尺的天線塔。在當時,天線塔的架設是整個工程中,最最昂貴和困難的部份。不出所料,鱈魚角的天線塔很快便被強風吹倒。
經此失敗后,馬可尼將地點改在加拿大的紐芬蘭(NEW FOUN1DLAND),建立一座收聽臺; 此次學乖了,不架設天線塔而改用氣球和風箏。時在冬季,加拿大的西北風不比鱈魚角的弱多少。據報道,三十余只氣球和風箏,隨風而去得無影無蹤。
?
?
公元1901 年12 月12 日,馬可尼(左)收到遠從二千五公里外,橫越大西洋而來的“滴滴滴”S 字母,建立史上第一次越洋通信。
在寶竇的強力電臺,每天在約定的時間,發(fā)送"S" 這字的摩斯電碼三小時。終于在1901 年12 月12 日,馬可尼從吵噪雜音中,抄收到遠從二千五百公里越洋而來的“滴滴滴”,雖然微弱,但正確不誤;起先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再叫助手去證實,這便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越洋通信,立刻驚震全球。馬可尼的敵人,包括有些科學家,懷疑馬可尼的耳朵有毛病或患了幻想癥;不久,這些胡言便為馬可尼陸續(xù)成功的QSO 而推翻。
豪華郵輪“泰坦尼克”事件
無線電波能超山越洋已不是問題,若是和基礎深厚、財力宏大的有線電報爭一長短,則需要時間來拓展,最實用的則要以船舶通信了。在越大西洋通信成功的次年,已有七十余艘輪船裝有無線電,陸上電臺也增至二十五座。
無線電真正引起世人重視的是在1912 年,援救711 名在大西洋漂流的旅客。事由在二十世紀初期,主要的海洋交通全靠大火輪,各國競爭劇烈,海洋霸主的英國白星輪船公司(WHITE STAR),建造了一艘極盡豪華能事,號稱永不沉沒,四煙囪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郵輪,重四萬六千余噸,長1411 公尺,時速可達22 海哩,傲視群雄,不可一世。“泰坦尼克”于1912 年4 月12 日由英國的南安普頓(SOUTHAMPTON)啟程作處女航,橫越大西洋至紐約,載有非富則貴的旅客1316 人,船員885 名,共2201 人。船行二天之后,已越過三分之二的旅程,是夜天氣睛朗,滿天星斗,只是無月光,將近午夜時分,突然撞上一座大冰山,船身右側水線下被劃開一條長達100 公尺的大裂口,由于船大,很多人在被撞時,不覺得有何異樣。
當船員將情況報告給船長的時候,船長猶充滿自信,滿不在乎的認為這只是小創(chuàng)而已,直到事態(tài)嚴重時,才下令發(fā)出求救信號,當時使用的求救信號是CQD(CQ DISASTER),意即“呼叫各電臺今有災難”。這CQD 不久后改用SOS,最近(1995)則連SOS 也不用了。
由于“泰坦尼克”上的救生艇不足夠全體人員之用,只有婦女、小孩和少數操作救生艇的海員,共計711 人登上救生艇,其余的男士都在大廳中鎮(zhèn)靜地唱歌,樂隊不斷演奏,三小時后,即1912 年4 月15 日清晨2 時21 分,一代名輪連同千余旅客船員,在樂聲中沉入海底。這悲壯的一幕,迄今仍感動人心,充分發(fā)揮人類互愛的精神和典型歐洲式的君子風度。這艘名輪在沉下近一世紀后,已有人探出沉船地點,并開始打撈。
當時有數艘輪船收到求救呼叫信號,趕往現場時,泰坦尼克已沉下一個半小時,在救生艇上的七百余人,則幸運地被救起。次日這消息震驚全世界,紐約和倫敦的報紙,鑒于七百余人的獲救,應歸功于無線電,以照片、卡通畫等來表揚馬可尼的功績,并恭頌他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無線電發(fā)明權的爭奪
馬可尼輝煌的成就,不容分說,當然會引起其他人的眼紅,包括以前曾經協(xié)助過他的朋友,也不在例外,為爭取發(fā)明權而告上法院。經多年的訴訟,終于1905 年,由美國法院判決裁定,馬可尼是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發(fā)明人。關鍵是在“通信”二字上面。
俄國人雖則沒有告上法庭,但是多年來一直說無線電是俄國科學家仆布夫(ALEXANDEP POPOFF, 1859-1906)于1895 年發(fā)明的。
事實上,英國科學家麥克斯威爾(MAXWELL, 1831-1879)以數學證明電磁波的存在;德國物理學家赫茲(HERTZ, 1857-1894),在1883 年時已開始研究電波,以實驗證明該波的存在,1893 年發(fā)表有關該波的論文; 而馬可尼的天靈蓋在讀到該文后便大開。
筆者認為,馬可尼成功之理由,除電學知識外,尚有他熟悉摩斯電碼,將之順手拈來,事半功倍,而其他競爭者尚得要解決使用何種方式來傳達信息這一難關。
尚有一事證明馬可尼是最初的發(fā)明人:1902 年,他去俄國圣彼得堡訪問時,遇到仆布夫,仆布夫和馬可尼握手時親口說:“我向你致敬意,你是無線電之父”,仆布夫認輸了。
馬可尼其他的發(fā)明和拓展
嗣后馬可尼陸續(xù)拓展新的通信領域和技巧,也發(fā)明更多的無線電器材,多不勝數,主要者尚有下列數項:
?
?
馬可尼發(fā)明的拋物線定向天線,左方是發(fā)射部份,右方是接收部份。這天線的設計非常優(yōu)良,竟連續(xù)使用了四十年之久
· 發(fā)現日夜通信距離不同。日間是一千公里,夜間為三千公里(1902)· 發(fā)明磁力檢波器,信號來時自動會響(1902)
· 發(fā)明數款定向天線,且設計優(yōu)良。
· 以八十公尺長的電波,從愛爾蘭射到南美的阿根廷,距離達一萬公里之遙(1910)。
· 發(fā)現用較短波長的電波,可減低發(fā)射電力而得相同效果,并可裝定向反射面,于第一次大戰(zhàn)時,用以防敵方偷聽(1916)。
· 首先使用15 米的波長。
· 首先拓展實驗半公尺超短波。
· 發(fā)明雷達原理,并予以實驗。
· 首先用無線電傳送圖片。
由此看來,有很多事物,如傳真、雷達、超短波、定向天線等,我們總以為是現代的產物,其實馬可尼早已開拓并成功地使用了,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和智慧。
馬可尼的榮譽
馬可尼真是當時的大紅人,集富貴榮華于一身。二十余歲時,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周旋于國君候爵豪富之間,在當時的歐洲社會,這是極不平凡的榮譽。各國政府、學術機關,紛紛為他封候賜爵,頒發(fā)勛章等計24 項,包括我國、印度、日本等等在內。
1909 年,他與另一位物理學家布勞恩(KARL BRAUN)共同獲得諾貝爾的物理獎(NOBEL PRIZE FOR PHYSICS),這是世界最高境界的學術獎。有十六個學術團體,如美國電氣學會等頌給他學術獎。另更有十五所大學,包括哥倫比亞、羅馬、牛津、劍橋等,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除馬可尼外,尚不知世上有何第二人有如此眾多的榮銜。
馬可尼的余年
馬可尼生平結過二次婚,生了四個女兒,晚年買了一艘游艇,以他的幼女名字依樂德(ELETTRA)命名,設備豪華,艇內并設無線電實驗室,環(huán)游于四海之間,橫渡大西洋竟達百余次之多,船上經常傳出無線電電波,傳出的風流韻事,比他所得的榮銜更多。
馬可尼于1937 年7 月20 日卒在羅馬,并葬于斯。他的妻子史嘉莉候爵夫人(MARCHESA M. CRISTINA BEZZI SCALI)在1994 年7 月15 日才去世,享年94 歲。
馬可尼與業(yè)余無線電
有一件我們火腿族可以無愧地高舉馬可尼而引為自豪的事情是這樣的:
話說1931 年,在芝加哥舉辦了一項“世紀進步展覽會”(CENTURY OF PROGRESS EXPOSITIONS),美國總統(tǒng)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會中特設宴招待馬可尼。餐后,人疲馬乏,時光也不早。馬可尼堅持應約赴一技術學校參觀演講,且看學生的制作。其中一學生拿出一架半成品的收音機,很害羞地說:“馬可尼先生,我猜,它必定不太好,我的意思是說,我僅不過是一個業(yè)余者而已”。馬可尼鄭重地以鼓勵的口吻,回答說:“不要氣餒,我本人也是一個業(yè)余家耳”。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