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 RF 儀器均具備絕佳的精確度與測量功能,已大幅超越之前的產品,但如果信號無法達到一定質量,這些儀器也無法發揮其功能;聲音測量實際操作與相關要素,將可讓使用者完全了解自己投資的 RF儀器。
進行穩定的 RF 測量操作
在理想狀態下,應可輕松進行 RF 測量操作,但實際上卻有著許多難題;目前既有的 RF 儀器已經可以滿足主要的 RF 測量,如功率、頻率與噪聲,但”獲得結果”不見得就是”獲得正確的結果”。若能在 RF 測量操作中建構最佳實作范例,就能確保獲得穩定、精確,且可重復使用的測量結果。
先了解術語
諸如”精確度”、”可重復性”、”分辨率”,與”不確定性”的術語,都經常在 RF 應用中遭混用或誤用,反而降低了測量的正確度。在進行 RF 測量操作之前,必須先了解重要術語,還有其正確的對應文字。
相對于模擬量表而言,當要在模擬量表上分辨正確讀數時,儀器的數字顯示方式絕對要簡單許多。然而,如果數字顯示器呈現小數點后 3 位的數值,則使用者也無法了解儀器或測量操作的分辨率與精確性。
即便可顯示數千個 dB 的功率,或到小數單位的 Hertz 頻率,也不代表該儀器就能測量數分鐘之內的變化,所顯示的位數應要能超過儀器的測量功能所及。為了完整了解 RF 儀器的功能,應隨時參閱規格說明或數據,正確的術語定義,將可減少使用者對測量的疑慮。接著列出常見的幾個關鍵術語:
˙分辨率 (Resolution)──儀器所能確實偵測的最小變化量 ;
˙可重復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條件與結果之下,可重復進行的測量次數;
˙不確定性(Uncertainty)──將測得的未知絕對值予以量化 ;
˙精確度(Accuracy)──儀器在已知誤差范圍內所能測得的參數實際/絕對值。
如果能預估錯誤信息來源,往往就能決定測量操作的不確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術語之外,也可以到 National Institute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或其它標準機構,找到相關規格說明文檔。可追蹤性 (Traceability) 則可確保所有測量儀器均是以常見標準所定義。
而”規格 (Specification)”則是由測試設備的保證效能,并可由 NIST 追蹤相關校準認證。”典型、常見 (Typical)”意指已完全測試的效能,但并未納入測量的不確定性。”名目、表列 (Nominal)”效能為輔助信息,而并非所有儀器都經過此項測量。
精確度為儀器在已知誤差范圍內所能測得的參數實際/絕對值,也就是所謂的 X plus 或 minus Y。如果沒有某些誤差限制與單位,則測量值”34”并無任何意義。同樣的,僅有”5”的誤差規格也無任何意義;但”5%”的誤差標準也沒意義。
“5%”可代表”±5%”,也可為”+3%”或”-2%”;舉例來說,精確度的正確表示方式應為”34 V +/- 1 V”、”34 V +/- 1%”,或”34 V +2/-1 V”。進一步了解 RF 測量術語,就能更熟悉其意義。如果要與別人精確溝通測量操作,則應該先了解相關結果。
了解自己的受測設備
受測設備(Device under test,DUT) 可能大幅影響 RF 測量操作。舉例來說,溫度就可能影響穩定性與可重復性,許多 RF 設備與儀器并不會自行補償溫度變化,因此必須先穩定溫度,才能將測量操作的漂移錯誤降至最低。還有立即的環境影響(如是否有空調循環、是否加蓋與嵌板、處于室內或室外、是否靠近熱源) 均應納入變量考慮,并應注意暖機次數、DUT 冷卻條件,與外圍環境,與保持穩定的溫度。
在主動式設備中,多余的功率可能造成設備發熱;以高功率的放大器為例,DUT 本身可達穩定的溫度,但后續的組件就不一定,銜接放大器輸出的切換器與衰減器就常有升溫現象。這時就可能要找出由放大器所產生的不定信號,如諧波。
電源供應線可能產生環境噪聲,并直接影響輸出;而當放大器處于壓縮狀態時,若測量其線性參數 (增益與相位) 也將無法得到相關結果。因為所有因素均將影響 RF 測量操作的精確度,在測量設備之前,先行了解 DUT、操作方式,與其對 RF 測量參數的影響,才能獲得有意義的結果。
找出不確定性的范圍
若要比對 RF 測試設備的規格與 DUT 的測量需求,還略顯不足;如果 RF 測量操作的頻率較高,而儀器又較不符合所需規格時,更加擴大不確定性的范圍。接著各個測量步驟均可能發生錯誤,進而影響整體結果。當進行錯誤測量時,應先找出測量操作的可能錯誤,再找出可能影響的 DUT。
使用者應該了解儀器的重要操作規格,還有各個測量步驟所牽連的設備 (包含 DUT 在內);而其它相關規格則應了解配對、功率、頻率響應與噪聲系數。也應了解所有參數的容錯范圍,并記住如下的參數:
˙RF 切換的可重復性、老化程度,與功率承載;
˙耦合器的方向系數,連接線的相位穩定性,還有轉接器的插入(Insert)損耗與折返損耗 (Return loss);
˙電路板線路的阻抗質量、適配卡插槽,與電路板的傳輸開關情形 ;
˙測量操作的電磁波干擾(EMI <>)強度。
并未正式納入考慮的還有冷卻、諧波、混附信號(Spur),與其它非線性動作,均可能影響測量操作。可查閱整體設定情形,再找出各個部分的誤差幅度,以得到測量不確定性的實際數據。另應找出錯誤來源,以了解其對精確度、可重復性與不確定性的影響,如此將可得到更精準的測量結果,并可高效率決定預算與資源。
注意所有組件與連結
產品的開發、設計、測試,直到上市的成本,都是巨額的投資。公司的能否延續,可能就以 1 款產品的效能而定生死。對高效能的 RF 測試設備來說,由于必須能滿足甚或超過目前市場所需的重要規格,因此其可能投入的資金更是難以估計。除了必須具備競爭優勢之外,也可能影響公司的后續營收。
但是昂貴、高效能,且精確校準過的 DUT 與測試系統還不夠,針對中間用以銜接設備用的連結組件,也必須考慮其質量與可重復性。若能提升關鍵規格達 1/10 或 1/5 的 dB,就可能達到高競爭優勢。
對絕大部分的標準而言,最好是能達到 1:1.5 的電壓駐波比(VSWR),但匹配(Match)的強度也可能影響錯誤的為匹配的不確定性達 +/-0.35dB (約略值)。當造成過多的不確定性時,就不可能達到 0.2 dB 的關鍵規格。
其它受到忽略的項目 (如連接線、切換器、衰減器、插槽、轉接器,與配件) 也能影響整體的測量結果。如果要開始測量操作,應先達到所需的精確度,接著選擇合適的組件。依目前公認的標準,測量系統的效能最好達到 DUT 受測參數的 10 倍之譜。
如果已經擁有高質量的信號路徑,則接著就是安排完整的測量實作;使用者應確保清潔并存放連接線、接頭,與轉接器,就算是最高級的連接線與轉接器也會磨損,若零件老化就應淘汰,這些都算測試操作的耗材,并應逐步減少轉接器的使用機會。
此外應定期使用扳手與線路量表進行調整,即可盡量避免熱切換(Hot-switching);并請注意,應適時靜電放電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即便于測試系統與 DUT 之間使用最高質量的組件,若連接的零件過多,也可能造成測量錯誤。
為測量操作選用正確的工具
根據所要測量的參數與所需的精確度,其測量 DUT 的 RF 設備也有所不同。能投資設備當然最好,但如果僅能發揮設備某部分的效能,就形成預算浪費。如果僅需測量 RF 功率,則 RF 功率計當然優于矢量信號分析儀 (VSA)。
標量(Scalar)儀器僅能測量強度 (振幅),而矢量儀器則可測量強度與相位。就算測量操作不需相位值,則由于矢量儀器的相位信息可找出系統中的無用反射并將之量化,因此也可用以修正錯誤。
在購買 RF 設備時,價格往往并不等同于功能。高質量的掃頻調協頻譜分析儀(Swept-tuned spectrum analyzer),往往就能占去大部分的預算;就該款儀器原始的測量功能而言,雖然已可達 ± 1 dB 或較差的精確度并可用于一般測量,但卻無法滿足絕對 RF 功率的測量需要。同樣的,若使用中的儀器可達 -140 dBm/Hz 的噪聲水平,此款儀器就難以測量 -155 dBm/Hz 噪聲水平的 DUT。
所以請為測量選擇正確的工具;若購買的設備效能超出所需的測量精確度太多,就浪費了成本與資源,而且可能排擠到其它部分的預算分配。在某些情況下,連接線與切換器甚至更有助于提升測量質量。
開發測量程序
一旦建構自己所需的最佳實作,就可以將其安裝到測量程序中,更有利于整個團隊的溝通,接著就能讓 RF 測量結果達到更好的可重復性與一致性。舉例來說,測量程序的常見問題之一就是:”應多久校準 1 次”。
許多 RF 儀器對環境的變化極其敏感,因此就必須時常校準設備;高精確度的測量需求也常常影響了校準頻率。不論哪種情況,均應了解 RF 設備的校準需求,并將之列入測量程序中。
從設計、檢驗、測試,到制造的所有程序,都會影響 RF 的測量功能。使用者也需考慮制造過程所應測試并檢驗的操作參數,而可能影響精確度、可重復性,與不確定性的前/后 1 項程序 (如重新操作、焊接、組裝,與絕緣),均應納入考慮。
若要建構良好的 RF 實作,也應考慮相關程序。也可連帶簡化學習與標準化的過程。而后續從建構程序直到產品使用壽命,”一致性”也將影響 RF 參數與測量結果。
提高 RF 測量操作的質量
要進行 RF 測量操作很簡單,但要能準確測量就有些許難度。若能建構完整實作并用于程序之中,將可提升 RF 測量的質量。
還有許多方法可找出并建置最佳實作范例。應不斷設法提升 RF 測量質量,以確實了解測量要點并用于實作之中。從提高 RF 測量技巧到完整發揮 RF 設備的效能,此篇技術文章所提及的步驟均屬于基礎概念而已。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