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幾何變換的一般思路
圖像幾何變換又稱為圖像空間變換, 它將一幅圖像中的坐標位置映射到另一幅圖像中的新坐標位置. 我們學習幾何變換的關鍵就是要確定這種空間映射關系, 以及映射過程中的變換參數。
幾何變換不改變圖像的像素值, 只是在圖像平面上進行像素的重新安排。一個幾何變換需要兩部分運算:首先是空問變換所需的運算, 如平移、旋轉和鏡像等, 需要用它來表示輸出圖像與輸入圖像之間的〈像素〉映射關系:此外, 還需要使用灰度插值算法, 因為按照這種變換關系進行計算, 輸出圖像的像素可能被映射到輸入圖像的非整數坐標上。
主要有以下內容:
·圖像的平移變換
·圖像的鏡像變換
·圖像的轉置變換
·圖像的旋轉變換
·圖像的縮放
1、圖像的平移變換
在進行書寫matlab代碼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圖像平移的理論基礎。設圖像的高度為H,寬度為W,如下所示:
我們知道,圖像是由像素組成的,而像素的集合就相當于一個二維的矩陣,每一個像素都有一個“位置”,也就是像素都有一個坐標。假設原來的像素的位置坐標為(x0,y0),經過平移量(△x,△y)后,坐標變為(x1,y1),如下所示:
?
用數學式子表示可以表示為:
x1 = x0 + △x,
y1 = y0 + △y;
用矩陣表示為:
?
本來使用二維矩陣就可以了的,但是為了適應像素、拓展適應性,這里使用三位的向量。
式子中,矩陣:
?
稱為平移變換矩陣(因子),△x和△y為平移量。
此外,我們也知道了,圖像的高度H其實也就是像素的行數,對于坐標1≤X≤H;圖像的長度也就是像素的列數,對應坐標1≤Y≤W。
上面是理論基礎,下面我們就用matlab實現一下圖像的平移變換,相應的matlab代碼如下所示:
close all ;
clear all ;
clc ;
im = imread(‘F:/圖像處理/Koala.jpg’);%讀入一幅圖
[H,W,Z] = size(im); % 獲取圖像大小,H為垂直方向768點,W為水平方向1024點
I=im2double(im);%將圖像類型轉換成雙精度
res = ones(H,W,Z); % 構造結果矩陣。每個像素點默認初始化為1(白色)
delX = 50; % 平移量X
delY = 100; % 平移量Y
tras = [1 0 delX; 0 1 delY; 0 0 1]; % 平移的變換矩陣
for x0 = 1 : H%第1行到第768行
for y0 = 1 : W%第1列到第1024列
temp = [x0; y0; 1];%將每一點的位置進行緩存,1行1列,1行2列···1行1024列
temp = tras * temp; % 根據算法進行,矩陣乘法:轉換矩陣乘以原像素位置
x1 = temp(1, 1);%新的像素x1位置,也就是新的行位置(從1~768)
y1 = temp(2, 1);%新的像素y1位置,也就是新的列位置(從1~1024)
% 變換后的位置判斷是否越界
if (x1 《= H) & (y1 《= W) & (x1 》= 1) & (y1 》= 1)%新的行位置要小于新的列位置
res(x1,y1,:)= I(x0,y0,:);%進行圖像平移,顏色賦值
end
end
end;
set(0,‘defaultFigurePosition’,[100,100,1000,500]);%設置窗口大小
set(0,‘defaultFigureColor’,[1 1 1]);%設置窗口顏色
figure;%打開一個窗口,用來顯示(多幅)圖像
subplot(1,2,1), imshow(I),axis on ;%顯示圖片,一行兩列,第一幅
subplot(1,2,2), imshow(res),axis on;%顯示圖片,一行兩列,第二幅
我們先來看一下效果,然后著重分析一下代碼,效果如下所示:
?
然后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關鍵的代碼:
讀入圖像之后,得到im,我們可以看到im是一個三維的變量,包括了像素的位置(高度(即垂直長度)和寬度(即水平長度)),像素的顏色。(注,24位真彩圖:也是用矩陣表示,圖像像素直接用RGB顏色顯示,而不是通過顏色索引表。圖像像素的顏色用三個變量表示即(R,G,B),每個變量從0~255變化,因此一個像素也就是8bit*3=24bit,一個像素用24bit表示可以有2^24種顏色。)我們可以看到會有unit8,就是8bit的原因。
然后我們獲取圖像的大小,用H,W,Z三個變量接收,其中H接收了圖片的高度(也就是垂直長度),W接收了圖片的寬度(水平長度),然后Z接收了圖片的顏色值。
然后我們將圖像轉換成雙精度類型I,這是因為使用雙精度可以仿真在轉換過程中發生精度損失的問題,也是方便我們進行轉換。轉換之后,我們可以看到unit8的類型別我們轉換成了double類型。
接著,我們構造一個圖像res矩陣,這個圖像首先進行歸一化,也就是讓里面的元素全部為1,對于圖像,就是一張白色的圖片了。這個圖像主要是用來“保存”我們進行位移后的圖像。
然后我們就設置平移量、構造平移變換矩陣。這個矩陣我們根據前面的理論部分可以得到。
接著便是重點了,進行平移變換。我們來一句一句解讀這個循環。當x0=1,y0=1時,得到第一個像素的位置,也就是(x0,y0)這個像素,然后將這個像素位置進行緩存,也就是構造一個矩陣temp,即理論中的:
?
然后進行位置轉換,也就是進行矩陣相乘,用變換矩陣乘以原像素矩陣,得到了變換后像素矩陣:
?
? ? ? 接著,我們需要把變換后的像素位置“提取”出來,用x1,y1進行存儲;為什么要獲取位置呢?這是因為我們要判斷這個像素是否越界了,也就是進行平移之后,得到的這個像素位置是否還存在顯示區域里面,也就是我們的
if (x 《= H) & (y 《= W) & (x 》= 1) & (y 》= 1) 語句
當還在顯示區域里面時,我們要進行移位顯示:
res(x1,y1,:)= I(x0,y0,:);%進行圖像平移,顏色賦值
這個語句的含義是,把I中的RGB值(也就是顏色值)賦值給res,也就是說,前面矩陣相乘只是移動的像素位置,但是顏色沒有進行移動,這里進行圖像顏色的平移,當x0=1,y0=1時,把該點的位置圖像顏色進行移動過去。
當x0=1,y0=2時,移動第二點。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代碼是:從左到右平移,也就是先進行寬度的平移;從上到下,進行高度的平移。當兩個循環完成之后,圖像也就像平移完成了。
最后的代碼就是顯示圖像了,其中axis on 的意思是打開左邊,方便我們進行查看平移后的位置。從上面的效果我們可以得到,delx表示的高度的平移量,delx為正值時往下平移,delx為負值時往上平移;而dely表示的寬度的平移量,正值往右平移,負值往左平移。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