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有電子產品在上市之前必須進行EMI/EMC測試,證明它們不會產生干擾,或不會受到其他設備的干擾。出于測試目的,可將這些產品分成兩類:主動輻射產品和非主動輻射產品,例如,蜂窩電話和對講機主動輻射能量,而電視、電腦和膝上型電腦則不應該輻射能量。
產品的種類和測試機構不同,EMI/EMC的測試要求也不同。但還是可以將EMI/EMC測試大致分為兩類:
輻射:該測試限定了某產品輻射或傳導的信號幅度和頻率,從而使其不會對其它產品產生干擾。
敏感度(也稱為抗擾度):該測試通過限定會干擾設備正常工作的輻射和傳導信號的幅度和頻率,說明產品的輻射抑制能力。
如上所述,EMI可分為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兩種。由于所有的EMI輻射都是由電流產生的,因此這兩種干擾彼此相關。但并不是所有的電流都會產生輻射。因此,首先要分析和抑制輻射干擾問題,然后再處理傳導干擾問題。對于這兩種干擾來說,輻射干擾更難預測和抑制。因此它是造成大多數非主動輻射產品EMI測試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此,我們將著重討論如何解決眾多產品中普遍存在的音頻/視頻接口的輻射干擾問題。
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滿足EMI/EMC規則中所限定的條件。但這些方法大都可以歸入屏蔽和濾波兩大類。在實際產品中,這些方法都要與特定的應用相結合,實現全面的EMI解決方案。例如,在大多數產品中,都會用一個金屬殼體來屏蔽輻射,同時利用L-C或R-C濾波器來降低輸入/輸出線的傳導干擾。此外,還可以使用一個抖動時鐘來擴展頻譜范圍,以降低特定應用的濾波或屏蔽要求。
當產品的EMI性能基本達到要求時,都會被拿到認證實驗室進行正規測試。如果產品通過了測試,就可以投放市場;而不能通過測試就意味著存在問題。解決問題時,即使一個小小的改動也要花費很長時間。這樣就可能耽誤產品的上市時間,因為國際和國內市場都要求產品必須通過EMI/EMC兼容性測試1。這樣一來,EMI設計常常要犧牲產品的視頻性能,以確保其通過測試。在現代設計中,需要考慮通過EMI測試所需要的元器件的物理尺寸和成本,因此更會以犧牲視頻性能作為代價。
現代音頻/視頻模擬接口的尺寸不斷減小,而性能期望值卻很高,這對設計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找出大多數EMI/EMC測試失敗的源頭;然后再探究可行的解決方案。
測試失敗的源頭
EMI/EMC測試失敗通常發生在產品設計中最薄弱的環節—信號(和干擾)從這個環節進入或離開經過屏蔽和濾波的機構。在音頻/視頻接口中,最薄弱的地方就是連接設備的電纜,它們相當于天線。對于電腦來說,將顯示器和揚聲器連接至PC的電纜是最薄弱的環節,它常常會引起EMI/EMC問題。我們可能會認為只有高帶寬的視頻接口才會產生這種問題,而低頻音頻接口不會有這種問題。所有放大器都采用A類音頻放大器時確實是這樣。然而,目前所采用的高效D類放大器2都具有高頻開關信號,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濾波和屏蔽,也會存在EMI問題。
過去,可以采用大型外部濾波器和/或屏蔽電纜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些方法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還影響了產品性能和增大了產品尺寸。隨著這些產品的尺寸不斷縮小,演變為當前的音頻/視頻播放器,EMI/EMC解決方案必須在保持甚至改善系統性能的同時減小產品尺寸。為實現這一目的,開發出了諸如MAX9511圖形視頻接口和MAX9705 D類音頻放大器等小型器件,這些器件能夠提供優異的EMI性能。為了展示這種改進是如何實現的,可以考察一臺普通PC的音頻和顯示器接口3,以及這些纖巧的器件所提供的EMI性能。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音頻/視頻接口設計中必須解決的各種EMI問題,然后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視頻和EMI
計算機普遍采用的視頻格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圖形”,和電視的視頻形式是不一樣的4。計算機視頻具有紅、綠和藍色(R, G, B)模擬視頻信號,以及包括行、場同步和DDC5組成的邏輯信號,所有這些信號都具有快速上升/下降時間。視頻連接器通常采用高密度超微D型連接器,用來連接顯示器和PC (圖1)。雖然這個方案結合了視頻信號屏蔽(同軸)和共模扼流圈(CMC)等措施來降低輻射和傳導EMI,但還是需要增加濾波環節,才能夠確保滿足EMI要求。在廣播視頻應用中,采用類似的濾波措施來消除電視圖像中的混疊瑕疵。然而在圖形視頻中卻不能這么做,因為圖形視頻的目的是在盡可能高的分辨率下重現“開”“關”像素的棋盤狀圖案。因此,為實現最佳的顯示性能,我們希望帶寬越大越好。但在實際應用中,必須權衡考慮EMI和視頻性能,因此只好犧牲視頻帶寬。對于多信號視頻接口,多種因素需要權衡考慮。
圖1. 典型的VGA連接方式以及產生輻射EMI的視頻信號
例如,對視頻信號進行濾波時,會產生時間延遲,而如果各視頻通道(R、G和B)的延遲時間不能精密匹配,就會產生彩色邊緣效應。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必須精密控制視頻通道的群延遲和群延遲匹配6。RGB視頻極容易受到這些參數的影響7。若要獲得最佳性能,群延遲必須與頻率保持一致,通道之間的最小群延遲匹配必須保持在±0.5個像素時間之內。如果匹配能如此精密,那么同步信號也必須跟蹤通道延遲,從而正確地顯示圖像幀。做到了這一點后,還需要解決PC支持的多視頻分辨率問題。
在此應用中,采用固定頻率濾波器實現最佳性能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設計一款濾波器來抑制最低分辨率情況下的EMI,濾波器的阻帶會介入較高分辨率格式的信號帶寬內,從而影響較高分辨率的視頻性能。如果針對最高分辨率格式設計濾波器,就可能滿足不了EMI要求。顯然,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采用一個頻率響應能夠跟蹤顯示分辨率的“可調”濾波器,但這種方法會增加成本,而且還可能增大產品尺寸。另外,同步和DDC驅動器的快速上升/下降時間對EMI性能的影響也很重要。因此,在任何一個完整的EMI方案中,都必須包括能延緩這些上升/下降時間的方法。還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諸如為了滿足即插即用要求的視頻DAC負載檢測功能。
MAX95118可以實現所有這些功能。如圖2所示,分別給出了高分辨率圖形卡輸出采用MAX9511,采用L-C濾波器方案,以及無濾波原始輸出的EMI特性。
圖2. 三種情況下輻射的EMI: a) 無濾波,b) 采用無源LC濾波器,c) 采用MAX9511
完備的EMI解決方案(MAX9511)
圖3所示的MAX9511圖形視頻接口為RGB視頻提供了一個匹配的、三通道可調EMI濾波器,分辨率范圍涵蓋VGA至UXGA,通道間偏斜誤差小于0.5ns。通過改變單個電阻(Rx)的阻值來實現擺率調整功能。對應不同的VESA分辨率及其采樣時鐘范圍,表1列出了阻值與擺率之間的關系。在圖4的電路中,通過I2C控制的電位器MAX54329可提供32級濾波器控制。然而,從表1可以看出,在大多數應用中僅需要3級或4級控制。在最終的EMI/EMC測試中,無需任何機械或電氣更改,就可以改善一個產品的EMI性能。
圖3. 具有EMI抑制功能的MAX9511 VGA接口
圖4. MAX9511驅動多路輸出。通過MAX5432 I2C數字電位器控制可調濾波。
表1. MAX9511的擺率、帶寬以及Rx電阻值
RGB視頻輸出為低阻抗(ZOUT 《 1),加上75的反向端接電阻后,可在遠程監視器和塢站之間提供45dB至50dB的隔離。以前,采用這種方法驅動兩路不同的輸出時,需要一個開關,以避免L-C濾波器輸出連接較長的未端接分支。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MAX9511是如何檢測輸出負載的,輸出負載連接與否會使輸入端的DAC端接阻抗產生的明顯變化。驅動RGB輸入的視頻控制器能檢測到這種阻抗變化,如果未接負載,則通過關斷引腳來關閉視頻輸出和同步輸出。DDC一直處于常開狀態,以支持即插即用,驅動器還具有電平轉換功能,可將低壓控制器電平轉換為標準的5V接口電平。同步驅動器具有50 (典型)輸出阻抗,可采用外部電容來限制邊沿擺率(圖4)。同步抖動(不加電容情況下)一般小于0.5ns。視頻性能還包括:+6dB增益,50dB的SNR,0.036%的線性誤差和小于1%的過沖/下沖(具有出色的阻尼響應特性)。
音頻和EMI
音頻接口要在不產生EMI的情況下獲得效率和性能,要解決一系列不同的問題。在便攜式應用中,我們想要最大限度延長電池壽命,而不期望效率低下的設計產生熱量,因此D類放大器得到了廣泛應用。問題是D類放大器使用PWM來實現高效率,這與開關電源很相似。使用非屏蔽揚聲器連線接至輸出端時,連線會像天線一樣輻射EMI。盡管時鐘頻率(典型值為300kHz至1MHz)高于音頻頻譜,但它是一個具有大量諧波分量的方波。用來濾除該諧波分量的濾波器尺寸比較大,而且成本又高。在膝上型電腦等便攜應用中,由于尺寸原因,這不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10。
一般的設計拓撲無法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為使輸出音頻功率達到最大,便攜式應用采用橋接負載(BTL)的連接方式,此時揚聲器的兩根連線都得到有效驅動(圖5)。在D類放大器中,利用比較器監視模擬輸入電壓,將輸入電壓與一個三角波進行比較。當三角波的幅度高于音頻輸入電壓時,比較器翻轉,同時反相器產生互補的PWM波型來驅動BTL輸出級的另一側。由于采用了這種BTL拓撲,輸出濾波器實際上需要兩倍于單端音頻輸出的元件數量:兩個電感(L1和L2)和兩個電容(C1和C2)。這兩個電感需要處理峰值輸出電流,因此尺寸都比較大,并占據了大部分空間。
圖5. 典型的Maxim D類音頻放大器所采用的有源輻射限制技術。
D類放大器可利用揚聲器的線圈電感和分立電容構成濾波器,從而省掉額外的濾波器。由于揚聲器連線仍會輻射相當數量的能量,這種方式僅限于內部揚聲器。有一種做法就是改變開關過程,使得放大器保持高效的同時又能減少EMI,從而只需要一個小型濾波器。要實現這一目的,可以調制時鐘頻率,以降低基于每赫茲帶寬的能量11。這種方法稱為時鐘擴譜調制12,或時鐘頻率抖動。然而,頻譜擴展的有效性是有一定范圍的。圖6所示的典型輻射頻譜說明了這種技術的效果。
圖6. 采用MAX9705EVKIT (12英寸長的非屏蔽雙絞線)得到的MAX9705輻射數據,展示了擴譜調制的作用。
對于只提供擴譜調制功能的器件,當輸出功率高于數百毫瓦時,超過幾英寸長的揚聲器連線就會輻射太多的能量。此時增加時鐘頻率也于事無補,隨著頻率的升高,D類放大器的輸出頻譜會降低。然而,揚聲器的連線會變得像天線一樣高效,從而抵消了任何性能上的改善。為進一步改善EMI性能,就要求改變D類放大器自身所采用的PWM波形。可采用一種稱為有源輻射限制的特定方法來實現這一點。
有源輻射限制電路設置放大器的最小脈寬,而圖5中的設計不對最大邊界進行限制。再結合交叉切換、上升/下降時間以及時鐘頻率的控制,則可以將工作過程中產生13的功率譜限制在一個給定的輸出功率電平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將頻譜降低到某一水平,使得設備在無任何外部濾波以及接有長達24in外部揚聲器連線的情況下,其EMI特性仍能滿足輻射限制要求。
我們還希望能夠獲得良好的音頻性能,為此需要大于2W的峰值功率輸出。與此同時,還希望發熱最小和最大限度延長電池壽命。因此,需要設備在低壓單電源下實現高效率,同時具有適合耳機應用的低功耗關斷模式。THD+N必須很低,SNR必須很高,要具有咔嗒聲抑制功能,輸入必須能與單端或差分輸入相兼容。MAX9705不但能夠完成以上任務,還具有更多功能,從下文中會看到這一點。
有源輻射限制(MAX9705)
Maxim公司D類放大器所采用的有源輻射限制技術如圖7所示。從該圖中不能清楚地看出開關是如何操作的。通過驅動電路的精心設計和零死區時間控制,MAX9705 D類放大器的效率可超過85%。獨特、專有的擴譜調制模式展平了頻譜分量,降低了連接電纜和揚聲器產生的EMI輻射。在立體聲或多聲道應用中,同步輸入可將所有放大器的時鐘頻率鎖定在800kHz至2MHz通用時鐘范圍內,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互調,否則多個獨立時鐘源會產生互調。Maxim公司的D類音頻放大器結合了兩項獨特的技術:擴譜調制和有源輻射限制。可以在“無濾波器”的情況下連接長達24in非屏蔽揚聲器連線,而輻射干擾仍然保持在FCC第15部分規定的EMI限制范圍之內(圖8)。
圖7. MAX9705 D類放大器內部產生鋸齒波,并提供差分輸入。如果使用單端輸入,可由內部產生差分輸入。
圖8. 擴譜調制模式下,MAX9705連接24in非屏蔽雙絞線時的輻射數據
除了EMI之外,音頻性能同樣非常出色,THD+D在1W時為0.02%,在2.3W時增至1%,SNR為90dB。輸入可以是差分輸入,也可以是單端輸入,提供+6dB、+12dB、+15.6dB或+20dB固定增益,可滿足任何應用(圖7)。關斷模式下功耗降至最低。此外,同步輸入允許MAX9705提供單聲道、立體聲或者多聲道高性能音頻,在連接外部揚聲器而無濾波器的情況下仍能滿足EMI輻射要求。
結語
MAX9511和MAX9705代表了EMI/EMC控制的先進技術。將這些器件應用于產品當中可以有效降低EMI。不必像以前那樣依靠大尺寸外部濾波器和屏蔽等會增加成本和尺寸的方法,這些器件采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技術,有效保證了電磁兼容性和性能。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