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vivo Xplay 5 旗艦版的開賣,Hi-Fi 3.0 架構對便攜Hi-Fi 播放器發起了巨大的挑戰,芯片的升級和雙聲道獨立解碼放大的概念,讓手機Hi-Fi 在架構上再次走在了Hi-Fi 播放器的前面,而雙方誰更強的討論,也充斥各類發燒友平臺。從MP3 、卡片相機、視頻播放器等基礎行業,到電腦、游戲平臺、Hi-Fi 等專業領域,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看到太多類似的案例,而在Hi-Fi 上,手機正在一步步顛覆,并深刻的改變整個行業。
在手機Hi-Fi 出現以前, Hi-Fi 一直就代表著復雜的系統構成、巨大的音箱系統、只能在一個精心布置的空間內認真聆聽的場景。它在影響力僅僅在極窄眾的發燒友范圍內,尚未形成大眾消費市場。
而 在手機Hi-Fi 普及后的今天,3C 類的數碼產品市場中,“Hi-Fi” 牢牢占據著近五年的市場熱門詞,消費者對于高品質音樂產品的需求逐年上升,在最近一年推出的一些手機產品里,大部分都見到了Hi-Fi 這個字眼。除了手機本身,各類便攜Hi-Fi 播放器、高品質耳機的市場也呈幾何式增長,Hi-Fi 已成為了單反、攝像頭畫質之后消費者和廠商們最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功能和話題。這一切都是源于2012 年,第一款Hi-Fi 手機的發布。
移動Hi-Fi 從何而來?
Walkman 和iPod 普及了隨身音樂,但并沒有讓Hi-Fi 概念家喻戶曉。隨著市場的成熟和高質音樂發燒友的大量產生,在2008 年左右,才誕生了第一個Hi-Fi 隨身播放器。隨后,行業內出現了大量的相關產品,它們音質好到甚至超越曾經隨身CD、Walkman、MD 的高端MP3 產品,但售價昂貴。
因此產品和概念的傳播僅限于追求音樂極致的發燒友們,而大量的普通消費者并沒有接觸到真正的高保真音樂設備,僅限于使用音質相對較差的的MP3 或者普通手機聽歌。
真正讓高保真音樂的概念開始普及,成為大部分消費者熟知的產品功能,卻是從2012 年11 月開啟的。彼時第一款具備獨立Hi-Fi 芯片的手機發布,而這款手機—— vivo X1 也成為移動Hi-Fi 的一個里程碑,便攜移動Hi-Fi 正式開啟了新的篇章,手機成為了最為主流并且靠譜的隨身音源,而Hi-Fi 這個詞也正式開始真正的興起。
從1.0 到3.0 ,手機重啟了Hi-Fi 行業
MP3 、照片、移動互聯網,手機在誕生之日起,便開始了對各種行業的革命和顛覆。從2012 年vivo 的第一款Hi-Fi 手機開始,在這四年的時間里,讓原本死氣沉沉的Hi-Fi 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vivo 創始的Hi-Fi-1.0 時代,手機廠商主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技術創新,將之前臺式設備使用的極高指標的專業解碼芯片應用于手機設備中,技術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vivo 開創了使用臺式解碼芯片作為手機音頻部分處理芯片的Hi-Fi 時代,也正式的提出并解決了安卓的音頻SRC 問題,也第一次將Hi-Fi 這個詞放在了廣大消費者面前。
對 于手機來說,其實并不是簡單的找一顆優秀的DAC 芯片塞進去就可以的,對于很多頂級的DAC 芯片,比如多款Hi-Fi 手機上使用的ESS 的產品來說,雖然這些芯片擁有幾乎行業內最高的參數指標,但是對于電路的要求也一樣幾乎是行業最高,別說手機,就連很多傳統Hi-Fi 設備,擁有巨大的體積也未必能讓自己的電路設計和周邊元器件達到芯片的要求。
在X5 Max 推出的Hi-Fi 2.0 標準之后,大量的行業廠商開始跟進,也進一步激活了Hi-Fi 產業鏈,讓行業進入了2.0 時代,小米、樂視、魅族等品牌產品也都開始推出自己的Hi-Fi 手機產品。從2.0 時代開始,正式拉開了手機Hi-Fi 的大幕,而消費者也正式開始大量的接觸Hi-Fi 這個詞,在大眾消費者人群中Hi-Fi 也得到了最大的普及。
vivo 在Xplay 5 發布會上公布了Hi-Fi 3.0 標準之后,行業進入了3.0 時代,從這之后的行業核心的就是對極致技術的進一步追求。
Hi-Fi-3.0 標準下的產品,更加符合音頻原理,采用了左右聲道獨立解碼放大的方式,相比前兩代來說,是一個完全的新時代,也期待在后期的新概念和產品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技術創新。
對 于這三代產品而言,3.0 時代無疑是目前手機行業內聲音表現最好的方案,對于廣大愛樂者以及發燒友來說,小巧輕薄的手機能夠帶來出色的聲音表現,已經非常驚人。而對于行業內的隨身 播放器來說,不得不說其聲音已經形成了足夠的威脅,并且手機小體積、必備品、方便省事的屬性也讓越來越多的傳統隨身發燒友開始向著Hi-Fi 手機傾斜。
手機為Hi-Fi 行業帶來了什么?
手機對Hi-Fi 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除了行業先行品牌vivo 外,Hi-Fi 甚至已經成為了幾乎所有手機品牌產品的重要賣點,在大部分手機產品的發布會上,我們都會看到Hi-Fi 的字眼,在普通消費者范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Hi-Fi 和音質。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數據,目前Hi-Fi 一詞的百度指數相比手機推動之前,發布之前擁有著持續的指數級的增長,而增長的關鍵節點正是2012 年第一款Hi-Fi 手機vivo X1 的發布。
在說到Hi-Fi 這個詞的時候,普通消費者不再是一頭霧水的不知所以,而是可以明白這四個字母后面大概的含義,讓消費者產生需求,這是對于Hi-Fi 甚至整個音頻行業最大的貢獻。而對于傳統Hi-Fi 行業來說,vivo 等手機廠商的作用也遠比傳統Hi-Fi 廠商更大,甚至遠遠的超出很多傳統發燒友固執的認為“這個行業的進步還掌握在傳統頂級Hi-end 品牌手中” 的這種想法。
?
恰 恰是從vivo X1 使用了Hi-Fi 芯片之后,這讓音頻行業的上游芯片廠商帶來了相比傳統Hi-Fi 行業想都不敢想的巨大訂單,而這些訂單也促使廠商不斷地推出新的更高規格、更低需求的芯片來為手機Hi-Fi 帶來更好參數、更低功耗的新產品。而這并不是聳人聽聞,是有真實的故事的,下文的故事中的相關數字無法考證真假,但是故事的真實性是可以確定的。
ESS 在9018 芯片走上正軌之后接到來自無數音頻廠商的訂單,其中不乏很多行業內的頂級品牌。但因為傳統音頻行業非常小眾而用得起ESS9018 解碼芯片的器材又一定都很貴,所以每個廠商的訂單數并不多,一般都是幾百片到幾千片,如果能有一萬片的訂單就是非常巨大的了。
而因為ESS9018 芯片對于電路以及電壓的要求非常高,經常在不久后收到廠商的咨詢郵件,大致意思都是:“你們的芯片電路電壓要求太高了,能否幫我們修改一下?” 而ESS 給出的回應也都非常簡單:“不。”
直 到有一天一個手機廠商來找他們洽談合作,手機廠商說:“我們對你的ESS9018 芯片非常有興趣,想要和你們合作,可以嗎?” ESS 很痛快的答應了這個請求,但是很快手機廠商代表又說:“但是我們對于音頻行業的積累并不深,雖然我們請來了非常多優秀的硬件工程師,但我們也并不能保證我 們能做出達到你們要求的電路水平,并且我們的手機電池電壓本來就低于9018 這顆芯片,而升壓可能會有一些麻煩,你們能幫助我們嗎?我們芯片需求量會值得你們這么做的。”
ESS 不屑一顧的問你們要多少?
手 機廠商代表淡定的說到:“大概幾百萬片。” 然后,ESS9018K2M 就誕生了,一個電壓需求更低參數幾乎沒有縮水的產品…… 而其實這個笑話簡單的說明了兩個情況:手機廠商擁有傳統音頻廠商無法齒及的資金量以及各方面資源;不論這個故事其中數量的真假,但是確實手機廠商已經從 ESS9018K2M 開始在帶動音頻行業的芯片發展。
而在這個訂單之后,我們看到了無數廠商也推出了類似K2M 這樣的產品,更低的電路和供電要求,更好的參數,并且不僅僅存在于解碼芯片方面,在運放上也一樣。
并 且從此之后這些上游曾經高高在上的芯片廠商開始爭先恐后的推出自己的新品,而這些新品芯片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對于電路和供電的要求都變得更低,但 參數卻更有保障。并且我們可以看到的上游新的芯片快速增加,也是因為得到了大量的訂單和資金,讓他們擺脫了曾經依靠傳統Hi-Fi 相對掙扎的經營模式,更多的投入到研發之中。這顯然是音頻行業上游技術的快速進步階段,而這個階段的背后,就是因為Hi-Fi 手機。
現 在在很多頂級傳統Hi-Fi 廠商的新產品中,你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當初為Hi-Fi 手機打造的新品芯片被應用,而這些天價新品擁有的更好參數和更新的技術,其實背后一切的源頭,就來源于vivo 在4 年前推出Hi-Fi 手機的決定。而當初X1 這款開山之作對于芯片的尺寸、功耗、發熱的嚴苛要求,也給未來這段時間里的上游廠商們開發芯片的整體思路。
而 在用戶端,消費者開始體驗到真正出色的聲音表現是什么樣子的,直接的提升了消費者音樂聆聽的品質,也間接的提高了他們對于聲音的要求。而這其中最為明顯的 數據就是在最近的幾年時間中,Hi-Fi 行業整體都進入了快速的上升期,明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Hi-Fi 產品,俺怕是前文中提到的復雜的Hi-Fi 系統和巨大的器材。
而 更靠近消費類一些的便攜Hi-Fi 播放器更是銷量大增。而在京東、淘寶、天貓商城的數據來看,耳機產品的熱賣價格也得到了翻倍的提升,曾經銷量排名中最高的耳機永遠是幾十元甚至十幾元的產 品,而現在,賣的最火的成為了300-600 元價位的產品,并且千元價位的產品也得到了巨大的銷量提升,而入門級的低價位產品反而銷量大大的下降。
對 于手機行業而言,這些年對于Hi-Fi 行業的影響毋庸置疑,而每年在Hi-Fi 方面手機行業也都在迅速的發展著,而隨著vivo 這樣的領軍者;小米、魅族這樣的粉絲群巨大的品牌;樂視這樣敢于吃螃蟹的品牌的推動下,手機Hi-Fi 一定依然會是手機行業的一大亮點,隨身Hi-Fi 行業目前品牌雜亂,也許我們期待多年的洗牌者,不是他們自己,而是Hi-Fi 手機。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