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電視廠家哪里懂得市場,不過是跟著國外品牌屁股后面跑。我們這個智能電視才真的是貼近用戶需求呢!”劉叔權指著店里擺放著的一排大紙箱,不無得意地說到。
在華強北電子市場里,劉叔權的這個檔口委實難以找到,不過即便這么個“巴掌大”的小店,每個月“悄悄”賣出去的這種所謂的智能電視也有四五百套。
之所以稱之為“悄悄”,一是因為這東西實際上就是網絡機頂盒+顯示器;二是這些智能顯示器實際上都是作坊里組裝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是,這依然為市場中的很多商家帶來了不小的利潤。而支撐起這條智能顯示器市場的,則是周邊眾多電子加工生產作坊組成的產業帶。
那么,這些悄悄賣出去的智能顯示器又支撐起了哪些人的網絡娛樂生活?組裝產品背后又隱藏著哪些隱患?
便宜和需求,成就了新的電視盒子市場
這樣一套“組裝”而成的智能顯示器要多少錢?
最低不到三百元。
“你看啊,一個電視盒子,一臺二手顯示器,再送個USB小音箱,大概290元。”劉叔權告訴懂懂筆記,這種組裝智能顯示器,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選擇搭配不同尺寸的顯示屏。即便配上38寸全新的液晶顯示器,售價也才1600元,性價比足矣秒殺一眾品牌智能電視。
“在龍華、龍崗很多打工族都愛買這個,買回宿舍裝軟件,能上網、看大片、玩游戲,很受歡迎。” 劉叔權表示,智能顯示器之所以能夠實現如此強大的功能,要歸功于其所搭配的安卓機頂盒的性能強勁。
相比品牌智能電視、品牌網絡機頂盒,這種山寨智能電視幾乎無所不能。不管是安裝直播軟件,還是破解應用,系統都不設限制——真正做到了“為發燒而生”。
那么,這些產品是否安全呢?
通過劉叔權的穿針引線,懂懂筆記在龍崗見到了剛剛從某生產作坊離職的產線負責人張洲(化名),他表示龍崗、寶安等區域的產業帶有不少類似他們這樣做智能顯示器的,在龍崗就有十幾家。
“我們本來是組裝安卓平板電腦的,但感覺沒有競爭力在2015年中就開始轉型了。” 張洲告訴懂懂筆記,一開始廠里組裝的網絡機頂盒,絕大部分都出口東南亞等地區,裝的多是英文原生系統。
此時,有部分華強北賣家找到他們,詢問是否有類似的安卓電視盒賣,這讓張洲看到了新的商機。于是,他和周圍好幾家熟悉的工廠,開始針對商家所提出的需求定制出了中文系統的網絡機頂盒。
“最初成本都在八九十塊錢,不是很好賣。” 張洲表示,一臺正規品牌的電視盒,售價也才一百多不到兩百塊錢。他們生產的這種產品到了華強北還要比品牌產品再低些,否則就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
為此,商家希望工廠能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繼續降低成本。甚至提出,無論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讓單臺設備的出廠價低于50元,訂單量就翻三倍。張洲和周圍的工廠負責人一起研究了對策,在盡可能多的采用二手電子元器件和主板之后,終于將智能電視盒的出廠成本,降至40元左右,也贏得了更大的訂單量。
“本來以為在市場上能火一把,但聽商家說還是不好賣。”張洲回憶,當時隨著智能設備硬件成本降低,部分二三線品牌的智能電視盒,銷售價格也都頻頻突破底線。有的品牌電視盒甚至賣到了89元一臺,直逼“山寨貨”的市場售價,“人家是品牌貨,用新料。我們山寨品,用二手料,只能繼續壓成本咯。”
據他回憶,那段時間,周邊有好幾家工廠都同時放棄接單中文版本智能電視盒。大家似乎都意識到,一味和品牌企業拼硬件、拼成本,他們在產業鏈上不具備任何優勢。
智能電視、網絡機頂盒等智能娛樂終端,只能算是智能家居產品中的一個細分領域。尤其是國內機頂盒市場, 雖然2015年和2016年國內機頂盒總出貨量分別超過 4.2億臺和5.4億臺(占全球總出貨量的 80%以上)。
但主要是以有線電視機頂盒為主,網絡機頂盒所占的比重僅為前者的零頭,能施展的空間并不大。同時智能電視、品牌網絡機頂盒也在不斷下探價格,大幅壓縮了山寨產品的生存空間。
近4年來國內機頂盒總出貨量狀況(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在張洲和同行們看來,山寨機頂盒想要實現“逆襲”,與品牌智能電視、機頂盒開展競爭,就要找出新的賣點。并且這個賣點,必須是智能品牌電視盒、智能電視甚至是主流智能手機都不具備的。
突然,有關部門的一條“禁令”,讓這些山寨廠商們看到了希望。
“禁令”成山寨貨賣點,需求出現井噴
“所有品牌智能電視盒都不能裝直播應用和違規應用。”
張洲告訴懂懂筆記,2015年底看到這條新聞之后,頓時心里樂開了花。如果“禁令”生效,那么所有品牌對的智能電視盒,可玩性和功能性都將大大降低。
他表示,對于用戶來說,如果智能電視盒不能看直播,不能安裝諸如瀏覽器、點播等軟件,那和智能手機相比,完全沒有任何優勢。那段時間,甚至有購買了網絡機頂盒的網友在網上呼吁廠家回收產品。
“但禁令對于我們來說,并沒有影響。”張洲表示,這些山寨電視盒沒有任何正規的生產證明、資質標準,連作坊都是“三無”的,技術硬件也源自出口版本的智能電視盒改裝而來。產銷過程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加上電視盒所預裝的智能系統為原生系統,理論上只要是APK應用程序都可以在電視盒上安裝。無論是直播還是點播應用,都收到審核的限制。
“可以說,我們做的就是一臺可以在電視上用的,帶遙控器或鼠標的平板電腦。”然而,讓張洲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賣點”,并沒有讓山寨電視盒銷量提升立竿見影。反而有更多商家在觀望,“禁令”是否有解禁的可能。
直到一年多前,市場才開始將目光轉向這種在華強北和電商平臺上銷售的山寨智能顯示器。
為了讓用戶實現到手即用,很多廠家開始生產各尺寸顯示器+網絡機頂盒的新產品——智能顯示器。
張洲所在的廠子和周圍不少作坊也從善如流,并且在產品出廠前,就給電視盒預裝了大量違規應用。除了常用的直播、點播功能以外,還能接收很多電視、電臺節目,就連內置瀏覽器也替換成了“翻墻版”。
“要先訂貨,沒現貨了,貨期要20天左右。”在和張洲交流的過程中,他描述了今天春節前產線的火爆。據張洲介紹,從今年初開始,商家訂貨的量就突然暴增。有些電商賣家半個月就來訂一次貨,每次都是幾千上萬臺,“搭配小尺寸顯示器的賣得居多,單獨的電視盒子訂單一般。”
由于抓住了新的“賣點”,山寨智能顯示器廠家迎來了出貨高峰。在“投其所好”的策略下,一些用戶覺得花了超實惠的價錢,卻購買到了功能上超越眾多智能電視的產品,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
然而,事實上,這些無所不能的智能顯示器,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潛在“隱患”。
山寨貨看似火爆,背后隱患堪憂
“質量嘛,整體上還行,我們保修一年的。”
在電子市場,當被用戶問及產品質量問題時,劉叔權顯然有些不太自然,并用保修政策試圖搪塞對方。他告訴懂懂筆記,只賣幾十塊錢的智能電視盒,或者幾百元的智能顯示器,質量如何大家其實也都心知肚明。
一般來說,每臺設備的使用壽命,也就是半年到一年。使用不到一兩個月就遇上故障的用戶,其實也不在少數。劉叔權表示,一般用戶找上門,他們都會給予更換,然后再將不良品拿回廠家,返修一下(換新殼)又可以繼續賣了。
“大多是二手料、次品,難免會壞的。”其實讓劉叔權最擔心的,是這些山寨產品搭配的電源適配器。這種幾塊錢一個的電源適配器往往使用一會兒就會發燙,甚至已經有用戶的電源適配器發生過爆燃的案例。
劉叔權表示,盡管廠家告訴他有問題會負責,不管是保修,更換還是賠償,都會跟進到底,讓他們這些賣家放心。然而,這些連生產資質都不具備的家庭作坊,所謂的承諾的確缺乏說服力。
“但沒辦法呀,這東西實在太好賣,有些顧慮也只能先放一放再說。”他說,市場上也不是就他們一家,有安全隱患大家都一樣要扛著。
為了賺錢,商家都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只要沒發生涉及傷人、財產損害的事故,一切都將相安無事。萬一不幸發生意外事故,那么商家也只能自認倒霉。
至于銷售這一類不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監管約束的產品,是否觸犯了相關法規,劉叔權則表示管不了那么多。即便安裝非法的應用,下載獲取違法信息,也是用戶個人行為,與商家無關。
他堅稱,自己賣的只是“工具”。
當被問及“工具”為什么要“悄悄”賣?老劉笑而不語。只是不停地強調說,所有商家都這么做,他也沒有選擇。或許,在他和部分商人眼里,這類山寨商品的質量隱患并不重要,賺快錢才是硬道理。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智能機頂盒已死。然而,在當地的這種智能顯示器卻呈現出了另一番低調且繁榮的境況。為了省錢,為了便宜,為了不用擔心版權,部分用戶無視安全隱患、法律法規,購買這類三無山寨產品,這無異于是在自己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無序和混亂,絕非市場良性發展的應有狀態。在這類智能顯示器產品繁榮的背后,我們無法用“存在即合理”去判斷,或許只有在各方聯手嚴格監管下,一個合理和繁榮的智能顯示器市場才會真正出現。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