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分享比特幣暴跌最新消息;比特幣暴跌超10% ;1月11日,截至發稿,比特幣回升至38000美元/枚上方,日跌幅收窄至5.5%。稍早時間,比特幣一度失守37000美元/枚,最低至35141美元,日內最大跌幅12%。
比特幣家園網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爆倉量達11.65億美元(約75.30億人民幣),24小時內,共有115138人爆倉。
比特幣玩起了“過山車”行情。而就在上周,比特幣持續瘋狂的上漲走勢,一舉突破4萬美元關口,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但也有數據顯示,下跌的風險或隨時降臨,根據研究機構Flipside Crypto的數據,活躍比特幣賬戶的數量已接近2017年末的歷史高位。Rosenberg Research經濟學家和策略師戴維·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表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比特幣的拋物線走勢是非常不正常的。”
而最近的加密貨幣熱潮正顯示出融漲的跡象!融漲指的是市場中的多頭越來越多,市場情緒超級樂觀,市場不斷走高甚至加速,最終導致市場崩潰。
Skybridge Capital的創始人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持有比特幣的大量股份。但即便是他,也表示投資者需要對比特幣保持警惕。
他表示,人們雖然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而且由于它出現在很少的投資組合中,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盡管如此,斯卡拉穆奇認為比特幣仍是一種不穩定的資產,投資它依然是存在風險的。在他看來,比特幣存在崩潰的趨勢。現在是調整的時候了,而且調整可能很猛烈。
斯卡拉穆奇認為,比特幣可能會突然暴跌20%至50%,因此投資者必須非常謹慎。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首席投資策略師邁克爾·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認為,比特幣是“所有泡沫之母”。他說,比特幣“打破了之前的泡沫”,其表現堪比過去的其他泡沫。他將這種加密貨幣最近的反彈比作其他泡沫,強調比特幣“投機性日益增強”的投資行為。
比特幣挖礦消耗的電力已經超過159個國家
近期比特幣持續、大幅度的價格上漲受到了新聞媒體的大量關注,并圍繞它是否是一個等待破滅的泡沫引發了大量討論。
然而,大部分的報道都忽略了這個價格上漲帶來的一個更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比特幣“挖礦”者帶來的全球電力消耗的激增。
根據Digiconomist的比特幣能耗指數(BitcoinEnergyConsumptionIndex),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約為29.05TWh。
這相當于全球總耗電量的0.13%。雖然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這意味著比特幣挖礦現在使用的電量已經超過了159個國家的年度用電量。
有些國家電力年度消耗已經低于全球比特幣挖礦電力消耗。這樣的國家達到了159個。
如果把比特幣礦工們當成一個國家,那么它在全球的電力消耗榜上排在第61位。
再看一組驚悚的數據:
?僅過去一個月,比特幣挖礦用電量就增長了29.98%
?如果以這個速度持續增長,比特幣采礦將在2020年2月前消耗掉全球所有的電力
?預計年度全球挖礦收入:72億美元(54億英鎊)
?估計全球采礦成本:15億美元(11億英鎊)
?比特幣挖礦所需電力可供使用的美國人口:240萬人
?比特幣挖礦所需電力可供使用的英國人口:610萬人
?比特幣挖礦消耗的電力超過美國12個州
如果將全球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與各個國家的電力消耗進行對比,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
我們會發現,愛爾蘭目前每年電力消耗約25TWh,全球比特幣挖礦電力消耗是愛爾蘭的116%,即電力消耗比愛爾蘭多16%。英國每年電力消耗約309TWh,全球比特幣挖礦電力消耗相當于英國總耗電量的9.4%。
盡管比特幣挖礦目前僅消耗全球電力產量的0.13%,但其增長速度卻非常之快。
據BitcoinEnergyConsumptionIndex估計,比特幣挖礦電力消耗在過去一個月增長了29.98%。如果按照這種增長率,且國家沒有增加任何新的發電能力,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將:
?到2018年10月,超過英國的用電量(309TWh)
?到2019年7月,超過美國的用電量(3,913TWh)
?到2020年2月,消耗全世界的總電量(21,776TWh)
據估計,比特幣挖礦的年度總成本為15億美元(11億英鎊),全球挖礦年收入估計為72億美元(54億英鎊)。更有趣的是,上個月比特幣的漲幅超過了40%,大于電力消費的增幅。這些數字對比正好回答了為何大批礦工蜂擁而入的原因。
不管關于比特幣挖礦能耗的數據是否準確,但如此大的電力消耗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那么,為何比特幣挖礦對電力的消耗如此驚人?簡單說來,這是因為比特幣的生成過程本質上是一個運算過程。在比特幣總量只有2100萬枚的條件下,為確保系統的持續、穩定運行,運算難度會隨著越多人參與挖礦而不斷提高。同時,要繼續參與到挖礦的競爭,就必須投入更強大的計算機,也就是更強大的算力。這就帶來了耗電量的不斷上升。
(來源: 綜合自 前瞻網 每日經濟新聞 證券每經網APP、比特幣家園網 北極星智能電網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