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查詢一些公開報道顯示,孫宏斌入股樂視后,對樂視的改革也開始同步進行。在孫宏斌眼中,能賺錢的業務才是好業務,這使得孫宏斌對接近盈利的樂視電視青睞有加,注入重金;相反,當前尚無法盈利的樂視體育、易到、樂視手機均被孫宏斌判定為可舍棄的業務,這或者是理念的沖突和現實的困境,雙方之間沒有辦法找到切合點,之后開啟戰端。
賈躍亭去職樂視網總經理,為最新一季中國版硅谷大劇暫時劃上了分號。虛虛實實的職位調整個中實情并不足為看客道。與其說是以退為進、服務復牌市值管理的一部分,倒不如視為賈躍亭失去對樂視實際掌控的開端。
本來,董事長總經理一肩挑情況在互聯網企業中很常見,阿里影業的俞永福、聯想的楊元慶、小米的雷軍莫不如此,而往往公司走上正軌、成型穩定之后,創始人就把CEO一職讓出,專司宏觀掌控、戰略管理,馬云便是典型一例。
陣前換帥乃兵家大忌,賈躍亭辭去CEO正值樂視風雨飄搖之際:資金鏈斷裂傳聞始終揮之不去、超級汽車項目現場依舊一片荒蠻、生態圈口頭建成現實中卻顯分崩離析之態。
很多人并不懷疑賈躍亭在超級汽車發布會上滾落的男兒淚是情到深處,也不會懷疑他發誓建功立業的一番壯志雄心乃是一時矯飾。
賈躍亭和樂視正是今日中國職場人和中國公司的一個縮影:膽兒最肥、喊得最響、最能忽悠的那個,往往會收割更高的關注度和更多的資源匹配。于是,一時高樓萬丈起,一時煙花比人寂寞。最終的結果,還是決心于個人和公司所能創造價值的能力。虛張聲勢可以吹大一時的泡沫,卻終究逃不了幻滅的結局。
不僅僅是樂視網動蕩不止,還有樂視體育,樂視體育核心高管的離開,背后可能是樂視總部對樂視體育的未來判斷出現不同看法所致,可以說樂視體育風雨飄搖中。
樂視體育轉戰香港
近期關于樂視體育的負面消息很多,此前就爆出前央視知名主持人、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劉建宏,首席營銷官強煒已于近期離職,CEO雷振劍雖然仍在留守,但也已經向公司遞交辭呈。
這是自今年3月于航與張志勇兩名高管相繼離職后,樂視體育高管團隊再次出現核心高管的離去。消息人士透露,強煒將加入探路者公司,而劉建宏的去處目前仍未確定。
樂視體育的融資并不順利,投資人因為擔心易到的情況在樂視體育再度重演而影響了投資進展。融資遇阻、樂視內部態度不明朗、資金不斷吃緊可能是樂視體育的高管們選擇離開的主要原因。
2016-17賽季的NBA季后賽漸入佳境,不少習慣了付費看球的香港用戶發現,通過香港寬頻可以在電視及移動設備上免費收看到樂視體育直播的NBA比賽。
港股上市公司、通訊服務商香港寬頻在5月8日發布公告稱,即日起香港寬頻旗下過百萬家居寬頻、家居電話及個人流動通訊服務客戶均可免費享用 NBA 組合兩個月(價值278元),當中包括預計今年6月中舉行的 NBA 總決賽。
樂視體育為這次“免費享用”服務付出的成本極高昂。2016年9月14日,樂視體育宣布成為NBA 2016-2021賽季在香港和澳門地區的官方媒體合作伙伴,獲得兩地在智能電視、電視盒子和移動互聯網平臺上播放NBA內容的權益。
據懶熊體育披露,此次合作為年價遞增式的5年合同,總價超過1億美元;香港《明報》報道,樂視體育的合同價較上一次中標價高出了4倍;競標對手now TV回應稱,對方出價已到“不合乎經濟原則”的水平。
香港用戶一般需要通過購買官方的“NBA聯盟通行證”收看比賽轉播。在這個付費意愿較為強烈的細分市場,在NBA季后賽的收視及網絡流量的爆發增長期,樂視體育在香港寬頻推出的免費服務令業內不解。
相對于常規賽,擁有詹姆斯、庫里東西決懸念的NBA季后賽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關注度都沒有下降。
樂視體育CEO雷振劍未對香港業務的現狀予以置評。在季后賽階段“讓利”用戶,說得通的解釋是,新一季的版權續費帶來新一輪資金壓力的情況下,樂視體育在香港的用戶付費實驗出現了變數,不得不尋求版權分銷和廣告業務帶來的“快錢”。
相較于大陸地區,樂視體育在香港的“to C”盈利模式尚未“跑通”,原因不止于高昂的版權成本。
樂視體育的版權帝國還剩下香港一隅,握有英超、NBA、美網公開賽、國際足聯賽事等頭部獨家資源,而各大聯賽臨近季末,新一季的版權付費期限將至,樂視體育香港正在孤注一擲,守住這一市場,意味著給整個體育生態留出一條上市路徑。
獨家版權未獨播
遭遇版權流失、高管離職以及樂視第二大股東孫宏斌的“點名批評”,曾經風光無兩的樂視體育在2017年進入低谷。
與此同時,樂視體育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LeSports HK”也正在被10余家供應商、廣告商追討欠款,數額從50多萬到1400多萬港幣不等。這與樂視體育香港公司初創時的大手筆相形見絀。
2015年9月,樂視體育在香港宣布獲得香港地區2016-2019年英超獨家賽事版權,同時成立樂視體育香港公司(即LeSports HK),由曾經創辦《體育畫報》中文版的媒體人程益中擔任CEO(現已離任)。
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否認版權價格高達4億美元,但也承認價格高于2億美元——電訊盈科(Now TV母公司)上個英超轉播周期的購買價格。彼時,樂視一周內在港召開了兩場發布會,一方面宣布樂視體育的版權計劃,另一方面公告樂視TV、手機和平板最新產品也將入港,到場的境內外記者超過400人。
樂視體育董事長高飛看好香港市場,他表示香港球迷素有付費收看比賽轉播的習慣,“一名英超球迷每年要花費2000到3000港元。”雷振劍也強調,將以付費用戶為核心打造內容生態。
但樂視體育香港沒有采取激進的獨播策略。9月25日,樂視體育香港拿下版權的第三天,版權競標對手Now TV宣布同樂視體育香港達成合作,成為唯一獲授權全數直播的電視臺。now TV也確認,這部分會員收入與樂視體育香港無關,雙方的營收合作僅限于廣告分成。
在樂視體育香港入局之前,英超版權在電訊盈科旗下的now TV和香港有線寬頻旗下的cable TV之間輪轉。幾大通訊運營商依靠家庭寬帶和移動網絡作為流量入口自建收費電視臺,爭奪收視率市場份額。
市場咨詢公司Counterpoint 在一份香港用戶收視報告中分析稱,樂視體育香港不可能與通訊運營商為敵,只能利用各大通訊商之間的競爭關系,找到自己作為內容平臺的定位。
2016年3月,樂視體育香港在另一家通訊商香港寬頻推出兩款英超收視組合,年費分別為2490港元及1690港元,比Now TV同期推出的產品更便宜,還根據不同價位贈送平板電腦、手機及電視等禮品。
據體育賽事版權市場人士分析,樂視體育香港的版權開發策略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向Now TV分銷版權,獲得保底的一部分收入,參與now TV英超賽事廣告收入的分成;另一方通過“內容+產品”的形式捆綁銷售手機、盒子、電視等設備,積累會員收入,占據終端市場。
前樂視體育COO于航曾表示,“樂視集團在內部做過一個成本和利潤的測算模型,如果單純從樂視體育的角度去看,確實不足以獲得盈利。但是如果算上樂視集團其他業務市場投入、品牌廣告以及相關板塊產品銷售帶動的影響,那么答案就會變得不同。”
一位樂視控股亞太的前雇員告訴北京時間“財鏡”,樂視香港商城銷售終端產品原則上不得贈送體育內容產品,即使是919樂迷電商節也不例外,這種銷售策略與內地相反,保障了樂視體育會員在港首賽季的營收不被透支。
如今2016-17賽季臨近尾聲,過去一年中樂視手機、電視在港銷量破紀錄的消息頻繁被放出,但樂視體育在港付費用戶的數量卻一直未有披露。
在NBA季后賽的黃金收視期,樂視體育香港與香港寬頻合作推出兩個月的免費直播,后者是香港最大的住宅光纖寬頻服務供應商,住宅光纖寬頻市場份額占全港大約54%。
在獲得版權分銷收入之外,此次合作還包括樂視體育香港代理香港寬頻旗下bbTV的NBA季后賽廣告招商業務,此前單獨依靠樂視終端的招商進展緩慢。香港寬頻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對雙方合作未予置評。
臨時調整“to C”變現策略背后,樂視體育香港正面臨版權續費壓力。北京時間從消息人士處獲悉,新賽季NBA香港版權付費的期限為7月底,金額超過2500萬美元;新一季英超聯賽香港版權的付費期限為6月底,金額超過7000萬美元。
在多家香港供應商追討欠款和版權付費期限將至的背景下,樂視體育出讓NBA季后賽版權疑為通過B端客戶收入快速回籠資金。不過,雷振劍未對香港業務的調整置評。
用戶付費模式支撐體育賽事版權變現,這是樂視體育作為媒體平臺的終極商業邏輯。在用戶付費意愿較為主動而強烈的香港,轉播服務質量比價格促銷策略更為重要。可惜,樂視體育香港的賽事轉播也多次出現了官方描述的“技術性”失誤。
轉播事故頻出 200員工裁60人
過去一年,樂視體育香港轉播了NBA、英超及歐洲杯三項主要體育大賽。但付費用戶在其官方Facebook賬號下多有投訴。樂視體育香港大都以技術性原因致歉。北京時間回溯發現,較為重大的事故有以下三次:
2016年6月11日凌晨,歐洲杯揭幕戰,大批網友反映樂視體育香港應用無法收看直播。樂視體育香港解釋稱,事故原因是歐洲杯官方的OTT信號故障。為彌補用戶損失,贈送一個月的超級體育組合(包含NBA及英超等)。
2016年12月26日,多場樂視終端直播的英超比賽信號中斷,當日早些時候新英體育確認樂視體育拖欠3000萬美元內地英超版權費尾款,但樂視體育香港稱不受影響、一切正常。轉播事故出現后,樂視體育香港給出的解釋為“調度系統故障”。事實上,當晚使用樂視信號的now TV轉播沒有出現異常。
2017年5月5日,使用3香港移動通訊服務或3家居寬頻的用戶反映,當晚轉播無法收看,樂視體育香港網站也一度打不開。3香港方面強調事故與網絡無關。而樂視體育香港這次的解釋是“機房合作伙伴突發性故障。”事后,3香港的母公司、李嘉誠旗下和記環球電訊還披露,樂視云已拖欠網絡服務費多時。
同轉播事故一樣,樂視體育香港的人事變動也頗為頻繁。CEO程益中加盟不到1年即離職(2015.9-2016.8),從Now TV跳槽過來的賴汝正代理CEO至今;COO詹挺于2016年5月上任,日前又被調回北京總部,目前該職位空缺。
樂視控股亞太總部的總負責人也出現更迭。2016年11月,賈躍亭在香港完成一輪融資的同時,樂視官方宣布,樂視創景總裁高峻空降樂視香港擔任樂視控股亞太區總裁、樂視香港CEO,直接向賈躍亭匯報,與樂視體育CEO雷振劍配合實現樂視體育香港的業績目標。
此前的樂視亞太執行總裁莫翠天被免,樂視體育香港也在近200人的團隊規模基礎上裁員60余人。北京時間了解到,離職的雇員多屬于廣告投放及內容部門,信號制作團隊被保留下來,以何輝為首的粵語解說員團隊也未受影響。
2017年3月,高峻又被委任為樂視體育COO,接替離職的版權負責人于航。讓一位區域總裁接任分公司的管理層執行職位,這次“降職履新”的人事安排在樂視體系中實屬罕見。高曾是華為的“1號員工”,此前深耕智能硬件領域,但未有體育產業履歷。
日前,樂視體育官方辟謠雷振劍遞交辭呈、劉建宏離職的傳聞。雷稱此前一直出差,而樂視體育香港一位不愿具名的員工告訴北京時間“財鏡”,3月至今在香港公司多次見到雷總。
孫宏斌對樂視體育香港的態度尚不明朗,北京時間“財鏡”未能聯系到樂視第二大股東融創中國置評。盡管此前孫批評樂視體育盲目高價購買中超版權,但他也表示,亞足聯版權不該丟。
“亞冠這個確實是不應該失去的,當時周五的時候他們收到對方說要解約,周六找的我,我們在周一上午十點已經把2400萬美元打到亞足聯賬戶上。” 融創中國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孫宏斌談樂視體育時公開說:“后來甭管是怎么樣的原因,這里面太復雜了不再說了。但這不是錢的事兒。”
融資困局 港股成退路
樂視體育否認在2016年5月的B輪融資中簽署了上市對賭協議。該輪融資總額80億,公司估值高達215億元,多份券商當時發布的私募股權基金顯示,投資標的為樂視體育的基金產品,退出方式包括2017年申報上市、參與樂視網定向增發及C輪融資股份轉出。
北京時間“財鏡”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自去年12月啟動B+輪融資以來,先后有兩家公司對樂視體育進行了盡職調查,分別為北京首鋼集團旗下子公司和上市公司中體產業。前者的投資參股協議未能談妥,后者的控股權轉讓也以流標告終,樂視體育A股借殼上市的嘗試宣告失敗。
此前投資界網站報道,樂視體育正在接觸多家香港券商,尋求在港股上市。雷振劍未對此事也未做出評論。
海航旗下凱撒旅游在2016年3月15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出資6億參與了樂視體育計劃規模為70億元的融資,B輪后估值205億元。
一位來自海航集團旗下投資合伙企業的基金分析師告訴北京時間,相對于內地業務,樂視體育香港維持版權媒體平臺的資金壓力較小,商業模式也更貼合市場現狀,因此香港的股市、債市甚至銀行授信,對樂視體育整個生態意味著為數不多的融資渠道。
伺機沖刺股票二級市場的同時,樂視體育也沒有放棄在一級市場找錢。雷振劍在回應辭職傳聞時也透露,最近一輪融資已經完成,只是目前不便公告。
2016年12月,樂視公關否認了北京時間“財鏡”從內地券商處獲得的一份融資招股書。該計劃稱樂視體育將引入單一股東,共同出資組建賽事運營公司、設立產業投資基金。
據懶熊體育發布的《2017版中國體育創業白皮書》顯示,天使輪融資占34%,A輪占47%,B輪占10%,C輪占2%,D輪及以上幾乎沒有。共計199億的融資總額中,樂視體育B輪獨占80億元。
“天使輪少于A輪,這意味著一級市場不傾向于體育產業的初創企業。”九合創投一位主營體育VC的投資合伙人說,“不過,放棄版權帝國模式的樂視體育,目前正是需要從頭來過的時候。”
事實上,樂視體育此前也作為投資機構參投創業項目,甚至成功將創業公司運作到二級股票市場。
從多個消息源處證實,2015年底,樂視體育與鳥巢文化中心共設的50億體育產業基金“樂體創投”投資了手游公司“壕鑫互聯”。這家創業公司與上市公司壹橋股份進行了資產置換,后者由海參產品公司變身互聯網公司。
壹橋股份在2016年8月發布公告,稱擬用部分海參資產與互聯網泛娛樂資產進行置換,獲得壕鑫互聯55%股權。
工商信息顯示,壹橋海參目前已經對壕鑫互聯持股55%,壕鑫互聯成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樂體創投目前對這家手游公司間接持股2.25%。這輪交易后,壕鑫互聯的估值達到18億,增值率高達12870.34%,樂視體育的具體投資額度不明,但投資回報的增長率與估值增值率相同。
不過,這一單尚未套現的資本運作,不足以填補樂視體育以高價策略競得的版權費缺口。
賈躍亭留給同行的三大教訓
01 專注產生價值,錯失視頻良機
想象一下,如果樂視一直在視頻網站這條路上走到黑,結果會如何?
樂視曾經在國內視頻行業創下許多個記錄:第一家A股上市的視頻網站、創業板市值冠軍、一度擁有最多的影視劇版權。在2004年上線之后的數年,樂視曾是毫無爭議地位列網絡視頻第一梯隊,樂視和搜狐是那個年代最熱門的視頻網站。
如今,樂視已滑落到第二梯隊。
易觀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網絡視頻廣告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在第四季度網絡視頻廣告市場收入份額中,愛奇藝占21.4%,騰訊視頻占21.2%,優酷土豆占20.5%,分別位居市場前三位置,而樂視的市場份額為11.1%。
原本樂視是有可能占領更高的市場份額。視頻依然是中國網民的頭號時間殺手。據CNNIC的最新統計,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45億,網民滲透率已達到74.5%。
遺憾的是,樂視不僅未能捍衛極具商業價值的網絡視頻市場,同時還錯失了短視頻、直播的風口浪尖。
今天,由傳統視頻衍生的短視頻、直播,不僅是流量黑洞,更是資本的寵兒:根據最新一輪融資估算,快手的估值已經超過40億美元,獨角獸雛型初具;微博也通過投資一直播迎來了第二春;今日頭條令同行羨慕的超長用戶停留時間,也得歸功于病毒般吸引力的短視頻。
如果深耕網絡視頻、抓住短視頻、直播的機遇,樂視網的市值或許能夠得到更好的支撐。
02 橫向擴張是個大坑、多元化知易行難
如同雷軍教會中國人的are you ok?賈躍亭也為中國科技圈兒貢獻了一個新名詞:生態化反。
通常在主業做大之后,企業都會尋求業務的上下游擴張、業務橫向擴張和空間上跨區域擴張。不過,賈躍亭把企業擴張換了一個動聽的說法:生態化反,對,就是生態圈化學反應的簡稱。
賈躍亭主導之下的樂視擴張之路最初還是沿著視頻拓展,但接下來便越來越有中國畫的潑墨般的寫意和氣象恢宏:從智能電視、手機到體育、影視再到云、汽車、金融,從中國到東南亞、印度再到俄羅斯、美國,陣勢之龐大、涉及領域之多唯有GE這樣的500強可以媲美。
那里距離樂視視頻業務越近的擴展無疑更為順利:樂視手機上市一年后銷量突破1000萬;樂視電視上線三年,銷量達到700萬。
樂視的擴張一開始就遭到了質疑:資金從何而來?人才從何而來?市場如何切入?于是,在目不暇接的各色發布會絢麗PPT之外,樂視不斷陷入各種傳聞:員工賬單無法報銷、供應商欠費、放棄中超獨家版權。
全球范圍內,能夠成功實施多元化戰略的公司少之甚少。韋爾奇帶領下的GE是不可復制的個案,但直到今天GE依然在不斷進行多元化的刪減組合,在「數一數二」原則的指導下,那些未能進入行業前二名的業務將被毫不留情地賣掉。
今天,樂視不得不接受休克式的瘦身療法。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攜150億入股樂視時,就明確表示不投資樂視汽車,因為還有三個看不懂:
「其一,電動車市場的拐點究竟什么時候來到?方向正確之下,市場放量的時間周期有多長,尚無法預計。其二,電池技術突破及相應的成本降低如何實現?電池工業的走向尚不清晰,存在變數。其三,充電條件。配建充電樁,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無奈賈躍亭和董明珠都飛蛾撲火般擺脫不了對電動汽車的執念。
麥肯錫咨詢機構曾經對412家企業樣本作過一次調查,
在這次調查中,所有企業分為三類:專業化經營(有一個業務單元的銷售收入至少占公司收入67%以上),適度多元化經營(有任何兩個業務單元的銷售收入之和至少占公司收入67%以上)和多元化經營(不存在任何兩個業務單元的銷售收入之和至少占公司收入67%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調查中,專業化經營的投資回報率是22%,而適度多元化和多元化經營的股東投資回報率只有18%和16%。
刮骨療毒是樂視為數不多的出路之一。凡客的陳年也有類似的經歷的,他花了好幾年時間把庫存數十億的衣服賣完之后,痛下決心把SKU從數十萬砍到數千,回歸到「一件襯衣」重啟這家生活電商的二次亮相。
03 品牌管理不只是PPT和Slogan
退出舞臺中央,可以有兩種方式:體面的、作為笑話流傳江湖。
樂視誕生之初,就有強烈的品牌意識,而賈躍亭本人更是樂視的同義詞。媒體對樂視的關注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關注度并不直接等同于美譽度。
這種巨大的傳播量,最初源于樂視頻繁舉辦的各類發布會。樂視一年最多辦了多少場發布會?一次活動上,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劉建宏在2016年給出了一個數字是100場+,臺下媒體大呼保守了。
發布會上的濃墨重彩的詞語,也頗有樂視特色。這一點樂視公司在其自媒體賬戶上也樂于分享:
2012-2013年:「我們發布會最初的套路就是顛覆顛覆最顛覆!從顛覆日發布會到顛覆是。。。發布會,總之必須要倒立著才夠穩。」
2013-2014年:「隨后,我們就進入了最魔性的一段時間,核爆、核爆再次來襲、將核爆進行到底、聚變四場發布會,總之就是和“核”干上了,一言不合就原地爆炸,一副誰不服就炸誰的氣勢。」
2015-2016:「時間推移到2015年,我們似乎放棄了懸而又懸的發布會邀請函,開始走上了“霸氣”的路線,從觸摸未來到王者歸來、再到進化;。。。總之我們就是有迷之自信。」
2017年:「這時候可能我們在想,什么樣的邀請函又有逼格,又不容易讓人看懂呢?用英文。。。恩!」
高頻的發布、感情濃烈而多變的slogan,最終把樂視推上了一張又一張價值榜上。
廣告機構WPP旗下調研公司MillwardBrown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7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顯示,樂視以25.76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在第32位(網易排名第31),在科技類品牌中排名第6,排名超過海爾、格力、愛奇藝、優酷土豆。伊利、蒙牛在這份榜單上分列18、19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