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將在4月發布DSN2.0 移動互聯網招安P2P
近日,記者從一位接近中國移動的消息人士處獲悉,自2008年11月DSN技術白皮書發布以來,中國移動研究院將于今年4月再次發布DSN2.0技術白皮書,而在DSN2.0中,將進一步明晰分布式業務網絡的技術架構和具體實施規范。隨著DSN2.0技術白皮書的發布,分布式P2P技術構建移動互聯網架構的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DSN通過結合P2P等分布式技術,實現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架構。在DSN的支持下,運營商可以建立靈活的、可擴展的、并且能夠提供多媒體應用和內容應用的開放性網絡能力平臺。
電信業的本質是服務,面對競爭和需求的變化,唯有業務和應用創新,才是運營企業獲得差異化競爭能力的手段,也已經成為運營企業共同的迫切需求和藍海市場。新一代承載、控制與業務分離的網絡架構,快速的、靈活的業務交付平臺也為業務的推陳出新創造了沃土。同時,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則為用戶業務的良好感知提供了支持。
為此,《業務網》欄目特別推出“3G業務創新引擎系列”選題,在這個系列中,IMS、SDP、DSN、云計算將成為我們關注的幾大關鍵詞,重點解析三大運營商業務網絡的構造、升級和演進,深度探討業務交付平臺的標準、應用和產業化進程,從而為讀者呈現一張開放的具有持續生命力的業務網絡。
無獨有偶。兩天之內,兩大網絡設備巨頭思科和瞻博網絡(JuniperNetworks)先后推出破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流量壓力的新產品。首先,瞻博網絡推出面向移動網絡的全新框架,欲解決移動互聯網流量壓力;僅隔一天,思科發布新型運營商級路由系統CRS-3,思科表示,CRS-3為未來十年互聯網在視頻、移動以及其他新型業務領域的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內外運營商移動業務發展的主流趨勢,但是隨著業務的逐步豐富和繁榮也將導致網絡不堪重負。例如,因為擁有大量的iPhone用戶,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流量已經占據AT&T運營商網絡數據流量的80%,AT&T正面臨著網絡擴容速度落后業務發展速度的窘境。
而這種狀況并不是只有AT&T一家運營商會遇到的。據預測,未來,視頻業務流量將占據網絡流量的80%,這將使得眾多運營商都有可能遇到移動網絡堵塞。而且,思科預測,2008年-2013年移動網絡數據流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1%。如何緩解移動互聯網流量壓力已經成為運營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中國移動創新性地提出了分布式業務網絡DSN,希望通過借用P2P技術去構建移動互聯網核心網的體系架構,以破解移動互聯網流量難題,并為移動互聯網構建一張開放的網絡,加速電信網和互聯網的融合。
事實上,P2P曾被運營商視為洪水猛獸,但隨著P2P應用的增加,P2P為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可觀的寬帶收入,成為當今互聯網上的“殺手級應用”。
中國移動將P2P為其所用,發揮其資源共享優勢,構建移動互聯網架構,走出了一條創新的技術道路。
部分DSN標準將獲批
自DSN1.0白皮書發布以來,中國移動為充分驗證此體系架構的可行性,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測試工作。來自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網絡架構實驗室的技術經理彭晉,目前正在負責DSN項目,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和華為、中興、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原力科技等廠商以及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合作,在實驗室環境下搭建了DSN的試驗網,在其上進行P2P多媒體電話和P2P流媒體業務分發的試驗。
“通過在試驗網中部署刀片服務器,對其采用P2P算法形成流量處理和自組織網絡拓撲的智能機制,并利用現有的核心網基礎架構完成呼叫控制,從而在試驗網實現了多媒體電話和P2P流媒體業務的應用。根據試驗結果,目前單臺PC可以支持6萬-10萬用戶的在線使用。”
此外,中國移動正在與沃達豐、Verizon等運營商合作進行分布式業務網絡技術架構體系等技術環節的研究。
不同于其他技術標準一般由設備商提出并發起,分布式業務網絡理念由中國移動發起,為此,中國移動分別向ITU、3GPP和IETF提交了DSN的分項標準。彭晉告訴記者,中國移動目前向ITU提交的三項標準,另有中國電(600795,股吧)信提交一項標準。其中有DSN的需求規范標準即將獲得報批。DSN的關鍵技術和IMS的相結合的需求標準在3GPP進展順利,將在年內報批。
“隨著DSN兩項標準的報批,將為分布式網絡架構體系的研究帶來更加標準化的規范,有利于業界對這項技術的研究以及DSN的產業化進程。”彭晉說。
電信專家侯自強對中國移動的分布式業務網絡架構也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和認同,他稱DSN的發布是中國移動的一種“新政”政策。“中國移動發布DSN打破了原有電信專網的技術壁壘,走出了一條創新的技術道路。”
他進一步補充說,分布式管理和支撐環境是應對未來移動互聯網和網絡新媒體的需求。目前DSN的概念尚在發展演化中,但是保持移動互聯網的開放性是非常重要的,DSN應該能夠支持互聯網上的各種應用,從今天的P2P流媒體,各種Web2.0應用到未來的網絡新媒體、Web3.0語義網。
向IMS滲透
在中國移動核心網的規劃路線中,CM-IMS和DSN成為未來網絡演進過程中的兩種技術體系架構。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完成CM-IMS核心網設備的招標工作,正在進行CM-IMS業務平臺的招標工作,隨之中國移動將展開CM-IMS商用部署工作。
而DSN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就是將分布式技術和IMS相結合,逐步實現從IMS業務的分布式特性到IMS節點的分布式特性,為用戶提供一致性的業務體驗。
“雖然IMS具有分布式特點、接入無關的特性和標準開放的業務控制接口。但相對于互聯網業務架構的簡易性和低成本,IMS本身仍存在一些優化和增強之處,如架構相對復雜。為此,中國移動改善了國際IMS標準,提出CM-IMS標準體系,并研究將其和分布式技術相結合的關鍵技術,一方面提高IMS核心網的業務網絡能力,一方面為核心網向DSN演進做準備。”彭晉告訴記者。
DSN發布之初,在引起業界不小反響的同時也遭到了來自一些業內專家的質疑。在他們看來,采用移動P2P技術將顛覆現有的移動核心網架構,不僅浪費運營商的現有投資,而且如此大刀闊斧的一項工程未必可以取得成功那個。
對此,侯自強告訴記者,DSN的思想不是要拋棄原有的核心網絡,反而是要繼續利用原有的基礎設施,并在其之上建立一張重疊網,即將具備DSN功能的節點通過在核心網中部署智能節點來實現,實現業務控制的功能。而DSN提供的業務能力將以軟件組件的方式實現,從而能夠靈活地支持各種移動互聯網業務場景。
封閉走向開放
事實上,中國移動提出DSN并不僅僅是為了緩解移動網絡的流量壓力,中國移動更希望通過DSN的研究去建立一張開放性的網絡,為用戶提供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業務。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在2009移動互聯網研討會上表示,從網絡的發展軌跡來看,Internet和移動通信網絡逐步融合是必然趨勢。傳統的移動通信網絡是圍繞話音業務為核心進行設計和優化的,而未來的移動通信網絡是要以Internet為核心進行設計和優化,這意味著運營商必須提供一個開放的網絡環境和業務應用環境,讓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用戶等產業鏈的參與者都可以參與到業務設計中。
而在過去,運營商通過在開放互聯網之上建設“有墻花園”來實現數據增值業務可管理可運營的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運營商的業務創新能力。
特別是隨著無線接入網絡帶寬的提升和終端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和PC的功能日益趨同,自營業務和開放互聯網業務在服務和內容上逐步趨同,以及通道資費水平趨同,這些變化給“有墻花園”模式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來自中國移動研究院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在“有墻花園”模式下,由于受到現有數據業務網絡架構的多方面制約,當一些新型業務上線時,往往需要對業務的落地實施方案進行特別的研究。而為了滿足上線時間的緊迫性要求,往往只能提出臨時或局部的解決辦法,原有的業務網模式越來越顯現出其無序性和局限性,對低成本、高效率的業務部署和業務運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而DSN采用分布式P2P技術,其架構理念就是要保持移動互聯網的開放。在DSN的支持下,運營商可以建立可擴展的、并且能夠提供多媒體應用和內容應用的開放網絡能力平臺,從而幫助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從“有墻花園”向“開放花園”轉變。
隨著DSN的成熟,中國移動或可搶占移動互聯網的制高點。
鏈接 DSN業務能力 3.0
DSN是一個面向電信業務和Internet業務的體系架構和基礎平臺,因此DSN的設計和實現應當面向主流的電信網和Internet應用,并且能夠為未來更多業務的快速開發和部署提供便利的平臺。
第一階段:DSN將主要面向對支持大規模VoIP業務和IM業務的支持,重點實現多媒體電話,包括:
基本的語音/視頻呼叫;
補充業務:支持IMSMMTel中所定義的所有補充業務;
增值業務:包括多媒體彩鈴、多媒體彩像等業務;
IM通信:包括呈現、群組管理、即時消息和PoC業務。
第二階段:DSN將支持面向大規模用戶的實時文件下載和分發業務,主要實現視頻直播業務和視頻點播業務所需網絡能力。
第三階段:以DSN為一個平臺,通過采用靈活創新的技術實現對在線游戲、電子商務、Web2.0等更多移動互聯網業務所需網絡能力的支持。
■案例解析
用P2P技術實現“移動播客”業務
業務名稱:移動播客
移動播客是以網絡手機(主要是3G手機)為制作、接收和發布播客節目的載體,利用移動網,接收和發布播客信息的一種新型跨媒體傳播方式,代表播客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它整合了手機和播客傳播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將改變人們進入和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帶來又一場無線網絡革命。
應用場景:用戶使用手機終端拍攝視頻后,好友通過“移動播客”業務實現內容共享。
實現方式:在移動互聯網中通過引入P2P代理服務器實現此項應用。
實現流程:假設用戶A開通了“移動播客”業務,把自己拍攝的一些視頻片段進行共享,用戶A現在希望他手機通信錄中的好友B可以欣賞自己的杰作。于是,用戶A通過手機中的P2P軟件發送請求,P2P代理服務器收到用戶A的請求后,去網絡中查詢用戶B的狀態,如果用戶B尚未進行P2P激活,可以發起網絡側的P2P激活,然后將用戶B獲得的IP地址發送給用戶A,同時將用戶A的請求發送給用戶B,用戶B收到用戶A請求欣賞個人播客的通知后,通過自己的手機終端可以看到A拍攝的視頻。
假設有多個用戶都要欣賞用戶A的“移動播客”中的內容,而用戶A的終端由于處理能力限制不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根據P2P網絡的管理和調度機制,移動P2P代理服務器會將這些用戶的請求發送到已經訪問過“移動播客”業務的用戶(例如用戶B),由他作為服務提供方來滿足部分業務請求。
同時,固定互聯網的用戶C也可以通過PC的客戶端軟件,在輸入A的手機號碼后,利用移動P2P代理服務器的協議轉換和代理功能,以同樣的方式來欣賞A的“移動播客”中的內容,實現固定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P2P業務的融合。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