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底,一則新聞將三星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推到了風口上:三星于當地時間12月21日在韓國仁川舉行的活動上宣布,其正將生產芯片和智能手機的業務技術轉移到一項新業務上,即生物醫藥生產。并擬投資約人民幣47億元在仁川松島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生物藥品制造工廠。
這是表示三星要大舉進軍生物制藥了嗎?可能還太早,不過這次轉型確實令人頗感意外。
遲來的生物制藥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三星在手機市場受挫,市場份額收到威脅和擠壓,而一向引以為傲的半導體事業也受到了高通、聯發科或明或暗的擠壓,想要用芯片業務來挽救大局,恐怕還尚需時日。
而另一方面,全球生物制藥產業卻在蓬勃發展。根據倫敦研究公司Evaluate發布的數據,到2020年,全球生物藥品生產需求會增長兩倍,未來五年內生物技術領域市場規模將超過2780億美元,而今年預計為1840億美元。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生物制藥作為新生的科技領域,將會是本世紀三星復興的下一張船票。
三星當然知道這一點,在過去四年里,它為大倉庫規模大小的生產工廠和研發實驗室投入近27.4億美元?,F在,它正在把過去用在制造芯片和智能電話的勁頭,用在為全球制藥行業內最具知名度的企業制造生物藥品上。它的目標,就是成為全球生物藥品最大承包制造商。
對于三星新掌門李在镕來說,大力推進對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是一種考驗。他認為,生物科技是一個能夠幫助提振該集團利潤增長的快速發展領域。今年早些時候,李曾在出席在中國舉行的論壇時表示,“我們看到了將信息技術、藥物和生物制劑融合在一起所蘊藏的機會?!?/p>
作為三星這個“商業帝國”事實上的掌控者,李在镕擁有國際化視野,強調技術創新和全球化戰略,注重與聯想等重要合作伙伴的關系,希望將三星從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轉變為全球最具創新精神的科技公司。
為了幫助三星在生物制藥上穩腳跟,李進行了大手筆的投資。4年內,集團斥資10億美元創建兩家為制藥公司生產生物藥品的工廠,并且斥資10億美元打造屬于自己的生物科技研發項目。根據資料顯示,三星生物制劑公司創立于2011年,97%由三星電子控股。11月下旬,三星生物制劑表示,該公司將斥資7.4 億美元在韓國建造新廠,建成后制藥廠產能將能增加一倍。當新工廠在2018年完工時,結合現有和在建的兩個生產工廠,三星屆時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制藥廠商。
不過,事情可能并不會如其預想的那樣順利發展。對于三星來說,制藥過程遠比制造半導體的過程更為復雜且要求更高。要知道,一粒塵埃都可能會中斷生產。此外,三星在生物仿制藥領域大步擴張,依然面臨輝瑞、安進等大型制藥公司的競爭和市場尚不成熟的不利局面;盡管歐洲、日本等國允許仿制藥出售,但美國尚未出臺具體規定,也未批準任何此類仿制生物藥銷售。
所以,除了生物制藥之外,李在镕仍然在積極利用他全球精英圈內的人脈來尋找新的領域進行合作&投資,而這新的領域,就是數字健康產業。
其實早在李接手三星帝國的時候,他就在考慮三星新時代的出路了,并且在移動醫療領域有著不小的野心,而這一點就要從三星帝國崛起和他的生平說起了。
前數字時代,從功能機到智能機
三星集團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大約80年以前了,1938年的時候李在镕的祖父李秉哲(Lee Byung-chul)創建了一個食品貿易公司來進行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交易。而到了今天,這家企業巨頭旗下擁有67種不同的業務,產品包括服裝、游樂園、造船、洗衣機和金融服務等。由于在三大市場領域——智能手機、內存芯片和電視機——的領先地位,三星電子是迄今三星集團內最重要的子公司,占集團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利潤占比甚至更高一些。
而幫助三星走向卓越的,則是手機。
從一個不足百人的小公司,到全球手機第一品牌,三星締造了一個神話,當然這個擁有50多年歷史的企業并非一帆風順。
2011年的時候,三星在功能機市場的份額穩居業界第二,然而在智能機市場卻被蘋果、黑莓、HTC等廠商遠遠甩在了后面。同時三星又是幸運的,諾基亞的塞班智能手機成為眾矢之的,無論是功能機市場還是智能機市場份額均逐年下降,三星在這一時刻開始低調轉型,專注安卓研發新的手機操作系統。
后來,三星手機憑借在Android 2.3系統上的出色表現,一舉超越蘋果成為全球手機行業新的霸主,三星Galaxy S III銷量超越蘋果iPhone 4S和iPhone 5。這是近代智能手機史上,首次出現單款Android智能手機銷量超越iPhone,而這也成為智能手機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時期。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了迎接新時期的新挑戰,三星集團作為韓國經濟的主要貢獻者,正在悄然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尋求經營領域的另一次重大轉型。其中,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電池就成為三星集團借以革新的橋頭堡。
新世紀,新的探索
而這探索的第一站,就是智能汽車。
三星集團最早涉足汽車領域始于1994年,當年集團成立了三星汽車,但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被迫于2000年將汽車業務出售給法國雷諾公司。15年后,三星集團提出將智能汽車視作未來重要戰略項目,標志著三星集團重新進軍汽車市場的爭奪戰。
2015年12月,三星集團改組新設了原有的電裝事業組,任命樸鐘桓副社長為新任事業組組長。電裝事業組直屬于專門負責半導體、顯示器等零部件項目的三星電子副會長權五鉉旗下,在三星集團內部占有相當重的分量。樸鐘桓曾被三星電子李健熙會長直接派到當年的三星汽車工作,被認為是三星集團內部最適合負責汽車項目的人物。這一重組標志著三星集團開始了智能汽車領域新的征程。
除了智能汽車,三星也開辟出獨立道路來攻克人工智能。
2015年9月初,三星集團方面表示,作為進駐新產業的一環,三星集團通過三星風險投資向機器人新興企業JIBO進行了投資。JIBO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辛西婭·布雷西亞于2012年與同事一起成立的風險企業,2016年4月將會開始銷售機器人JIBO。而三星風險投資是三星1999年為培養集團層面的發展動力而成立的投資公司,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電器、三星證券和三星重工業都是其大股東。
三星電子相關人士表示,三星風投在成立初期向持有半導體或顯示器技術的企業投資,這引領了三星電子半導體和顯示器項目的高速發展,而當前三星風投將目光轉向智能機器人領域,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
同時,三星電子半導體部門內部也在為迎接智能機器人時代而進行調整。由于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核心在于芯片,三星半導體正在利用傳統優勢,不斷攻克負責演算的應用程序處理器項目和負責記憶的D-RAM以及閃存事業。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進行的代表性實驗是“獴(Mongoose)項目”。預計該項目的成果 Exynos新產品將植入三星電子于2016年面世的GALAXY S7手機中。一旦“獴項目”成功,三星將進一步在移動芯片業務上擺脫美國高通公司的影響,在智能芯片領域走出自己的獨立道路。
不只是智能汽車、人工智能,還有未來的核心-物聯網電池。
2015年,三星集團在電子領域的另一家支柱公司三星SDI也進行了業務整合。將化學領域業務整體出售給樂天集團后,三星SDI決定至2020年共投入 3萬億韓元,將電池生產規模擴大至現在的10倍左右。三星SDI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的經營資源集中于車載電池,化學領域公司的出售資金將用于現在的汽車電池領域。
同時,三星SDI正在為未來做準備,其未來核心就是物聯網電池。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不需要連接電源就能啟動的電池成為很多智能終端的必需品。為此,三星SDI新設了電池材料中心,致力于提高汽車用電池、無人機用電池和智能機器人用電池的競爭力。除此之外,柔韌型、可彎曲電池技術也成為三星SDI的關注重點。
李在镕的野心
從中等企業集團升格為全球商業巨頭,三星把這一成績歸功于已故會長李健熙。他曾力勸三星高管們進行大規模投資,以獲得規模和市場份額,而不是過于看重短期利潤。但新時代的掌門人卻并不認可這樣的方式,他認為,新時代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讓三星有更廣闊的發展。
那么,李在镕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真的能夠幫助三星再次煥發出生命力嗎?目前來看,是的!他具備了三星所需要他擁有的一切。他具有國際視野的視野,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和英語,而且經常到處旅游。就在李在镕輾轉于亞洲和西方國家的時候,他的目標就是帶領三星走向更為廣闊的舞臺,而不限于在韓國國內發展,同時又不會失去使其獲得巨大成功的特性。
實際上,李在镕的一生就時刻在為三星的未來準備著。他曾在韓國最知名的院校首爾國立大學學習歷史。與父親及祖父一樣,他曾在日本留學,獲得了慶應義塾大學MBA學位,后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博士,雖然最終沒有獲得博士學位。二十一世紀初,在互聯網泡沫時期,李在镕掌管了一個名為e-Samsung的業務部門,然后扮演起一生下來就要承擔的角色:在父親身邊學習,為接掌三星集團大權做準備。
但就在他接掌三星帝國之后,它卻陷入了前后遭到夾擊的窘境:在高端市場,蘋果開始蠶食三星的利潤空間;在低端市場,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不斷威脅著三星的地位。此外,作為韓國大財閥特權俱樂部的一員,三星在國內面臨的氛圍也不同于從前,這個國家正走進一個股東權益運動盛行和公眾輿論突然轉向的新時代。
所以,三星管理層卻擔心,這種巨大的成功會轉瞬即逝,尤其是在科技領域??萍际袌龅念I導地位往往不能持久,三星近年來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下滑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為了避免遭遇這種命運,三星早早就踏開了戰略轉型的步伐,特別是在數字醫療上,其在醫療技術創新(側重于可改變市場游戲規則的技術進步)上的投入可以用“瘋狂”二字來形容。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三星是如何一步步在數字醫療領域建立據點的吧。
尾隨策略,醫療領域低調的三星
前面說過,由于生物制藥的種種不確定性,三星早早就將未來賭在了另一快大蛋糕–移動醫療上,并且有著野心十足的計劃。目前它已悄悄“登陸”移動醫療領域的各個前沿,包括醫療穿戴設備、數字健康平臺、醫療診斷、患者信息互通等,同樣,它在醫療領域從不主動出手,要么是將醫療嵌入其他智能產品中,要么借于各巨頭的合作來進行縱向擴張,從智能手機到移動醫療,尾隨策略伴隨始終。因為呢大家都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進入新領域時貿然出擊風險太大。
這兩年三星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動作,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即數字醫療專利+數字醫療平臺+糖尿病管理+可穿戴醫療手表+移動醫療車+智能助聽器市場=三星醫療
在2014年底在舊金山的三星開發者大會上,韓國消費電子巨頭公布了它的數字醫療計劃和24個合作伙伴,包括12個經濟伙伴和12個研發伙伴。
而早在兩年前,三星推出Galaxy S3智能手機時就開始試水移動醫療,現在,三星最新的Note系列和Galaxy系列智能手機中都配備了Gear Fit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它堪稱智能手表和運動追蹤器的混合體。
但三星的另一個打算,則是通過軟硬件結合打造人人隨身歲時守候的數字“私人醫生”,當然也包括了數字病例。
那么如何將各種可穿戴設備中的數據在一個平臺中整合?三星有自己的HealthKit品牌,名為SAMI(三星多平臺互動基礎設施)。據悉,SAMI平臺將采用云端聯網,可支持腕表與手機健康應用進行實時數據傳輸。與此同時,SAMI平臺面向第三方開發者提供了API軟件接口,允許第三方團隊或機構為數字化健康數據搭建了一個集合平臺。另外,為鼓勵開發者能在健康追蹤領域、傳感器創新以及數據分析和算法處理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三星計劃為貢獻顯著的團體或機構提供最高5000萬美元的投資。
但三星的野心不止如此,它真正的目標是通過結合移動設備和移動業務,成為全球領先的移動醫療公司。換句話說,對三星而言移動醫療就是將所有資源整合,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其子公司三星麥迪遜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已經花了大把力氣。
通過三星麥迪遜醫療器械公司和三星核心的電子業務,在醫療成像和診斷、醫療云、醫院互通患者病歷方面,三星的業務不斷增長,此外,三星正在跟國際醫療保險公司CIGNA展開合作,盡管雙方在2013年秋天簽訂的協議細節至今保密。雙方初步合作的重點是通過三星S Health應用軟件發布跟健康相關的建議和文章,最終目標是將個人和護理人員、醫生、醫院聯系起來,以改善全球的醫療和健康水平。
到2014年末,三星在移動醫療這條路上都走得很穩健,2015年,它繼續保持低調,但腳部匆匆依然不減。
3月末,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三星方面表示,正在研究進入手機健康醫療市場。將通過與IT行業及醫療機構合作,借助IT工具構建自身健康管理系統,加速”數碼健康”時代的到來。
如果說這次只是一句口號的話,那么后面的一系列消息則表明三星確實在醫療領域有著長遠的打算。
首先在糖尿病管理方面和美敦力合作,增加為糖尿病患者和其醫療護理者打造的基于安卓系統的移動健康管理平臺的功能。據說此次強強合作將開發出能使三星設備與美敦力公司的MiniMed Connect平臺配對使用的互聯網APP,用其將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血糖監測系統和醫療服務供應商聯系在一起。
很顯然,強強聯手的影響十分顯著。這項互聯網醫療解決方案能使糖尿病患者和他們的護理者通過移動設備實時監測血糖水平和管理胰島素注射,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能大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習慣,減少治療費用昂貴且危險的并發癥。
巨頭的聯姻顯然不會只有一次,繼上次蜜月之后,兩家公司又合作開發出了用于神經調節的可植入app。
據稱,該方案可以更方便地幫助醫生和病人們利用安卓手機和藥片管理治療方案,追蹤癥狀并且無線監控數據;一般情況下,神經調節設備有專用的控制器,并且設備相關數據的下載、分析以及共享的過程十分復雜,該設計的初衷就是讓兩家公司可以更好地簡化這個流程。
緊接著就是醫療專利申請的消息流出。
根據三星年中一項新專利,這家公司計劃使用四個傳感器來測量用戶體脂。具體來講就是,將傳感器植入智能手機或者智能手機附近,這里所說的“附近”其實也就是智能手機保護殼。這四個傳感器可以一同來測量阻抗信息,后者產生于傳感器與人體之間的接觸或互動。簡單一點,就是以后我們雙手握住三星手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體脂含量。如果這項技術能夠應用,或將成為三星手機上健康和運動應用的一個殺手锏功能。
不只是測量體脂,助聽器市場也在三星的考慮之內。不久前三星在韓國注冊了名為“Earcle”的商標,暗示三星的確將推出助聽設備?,F在一款型號為SM-R790的設備已經出現在藍牙技術聯盟(SIG)的數據庫中,而且據傳將很快發布。文檔描述顯示這款設備名為Samsung Bluetooth Hearing Aid(三星藍牙助聽器),也就是說這事兒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與此同時,三星還在開發多個助聽軟件功能。其中一個名為“Sound Radar”,用戶可以選定一個聲音源并將其放大,類似于警察使用的雷達測速儀。
如果說測體脂、智能助聽器以及數字醫療平臺還只是聽得見摸不著的海市蜃樓的話,那么TeenHealthVan醫療車就是實實在在的惠及普通百姓的醫療成果了。
2015年10月中下旬,三星集團資助了新的TeenHealthVan醫療車,車內可以說是囊括了三星所有最尖端的技術。車內設有兩個檢查室,配備了三星的Galaxy平板電腦、LED顯示屏、無線打印機、平板顯示器等最尖端的醫療設備,此外還有各種檢查眼睛、耳膜、生命體征的可穿戴設備。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它遠程診療和互動的功能。
Teen Health Van將現在最流行的遠程醫療技術也帶給了這些青少年。由于一輛車內只有一名大夫,而他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疾病,肯定有需要幫忙的時候。這時,醫生便可以通過遠程醫療設備和遠方的專家實時交流。通過電子聽診器等設備,遠程專家可以和車內的醫生一樣看到患者身體狀況和檢查結果。
另外,所有這些醫生使用的平板電腦不僅存儲了健康信息,還有互動功能。在給患者講解病情時,醫生可以隨便抽出一張相關的圖片在上面勾勾圈圈做筆記,而平板又墻上的大顯示屏連接,可以確?;颊吆歪t生看到得內容一致。這比醫生辦公室墻上貼的人體圖和桌上放的小骷髏可實用多了。
如果遇到患者需要特殊治療,Teen Health Van還會幫患者進行轉診,通常都是免費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Teen Health Van提供的醫療服務也是多種多樣:從免疫、體檢、急性損傷護理到孕檢,社會工作者還會組織青少年進行主題教育??梢哉fTeen Health Van給這一弱勢群體帶來的不僅僅是醫療服務,更多的還有精神支持。
有一句話不是這么說的嗎:Those who are strong,help.(強大的人給他人施予幫助)這不就是三星醫療正在做的嗎?
至此,三星將尾隨策略貫徹到底,本著你們吃肉我喝湯就好的選擇,在數字健康領域默默的耕耘。雖然三星一直以手機以及半導體聞名,但顯然,它并不會僅僅滿足于一時的“全球最大消費和電子制造商”的頭銜,它想要的,是“追求卓越”。而正是一次次的明智的轉型,才得以讓三星一直傲視群雄。
但是,回到我們開頭提到的三星生物制藥,它的這種義無反顧的轉型真的能夠幫助三星走向未來嗎?
三星生物的未來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曾在黃海彼岸的西部港口城市仁川登陸,扭轉了朝鮮戰爭的戰局,我們可以在這里一窺三星的未來。
在仁川,三星集團在短短四年間便構建了一個名為三星生物制劑(Samsung Biologics)的全新業務,為全球知名醫藥公司生產生物藥品,包括Roche Genentech和Bristol-Myers Squibb。
至少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另外一個“迅速模仿”戰略的例子。三星生物制劑根據客戶訂單提供生產難度極高的藥品,這類似于富士康給蘋果和戴爾等廠商代工生產手機和電腦產品。生物制藥是蛋白質,這意味著它們比傳統的藥物更難以消毒,傳統藥物是從穩定的化學制劑中提取的。在仁川一個不斷得到擴建的工廠設施中,三星已經具備了3萬公升的產能,第二個工廠也在建設中。
據悉,三星生物制劑是李在镕十分喜歡的一個項目,它具有三星奮斗的所有特征:大規模、數十億美元投資以及從生產專門技術向一個有前途的新公司發展的歷程。
但對三星生物制劑的投資可能需要數年才能獲得回報,而三星正在想方設法靠它獲利。三星生物制劑持有Samsung Bioepis 90%的股份,后者生產“生物仿制藥”。Samsung Bioepis最近表示,計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有報道稱這家公司的估值為70億美元。三星表示,醫療保健方案只是其更全面戰略的一部分,旨在尋找醫療市場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出路。
20世紀90年代初,李在镕的父親意識到三星的企業文化太閉塞了。于是,他創建了一個項目,每年送出100名最有前途的中層管理人員訪問世界各國,在一年的休假中汲取當地文化素養,再把新的視角帶回韓國。三星至今仍然保留著這種傳統。今天,三星首爾總部也聘請了幾百名非韓裔的工商管理碩士,研究國際戰略,因為該公司認為外國人能帶來全新的思想。
長期以來,三星始終是一個對未來充滿憧憬,努力尋求機會的公司。在新一任會長李在镕的領導下,三星將努力實現從“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制造商”到“全球最大生物制藥商”的轉變。
轉型中的中國企業
三星集團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系統,再到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生物醫療,同樣文化背景下其一次次華麗的轉身,值得處于轉型壓力下的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思考。
其實,統觀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成長之路,大部分企業在壯大的過程中都經歷過痛苦的轉型。轉型之路無非兩條可選:一條是從一個領域完全轉向新的領域,在新的行業精耕細作,做強自己產品的競爭力,通過企業全球化的過程不斷地攻城略地,成為某個領域的行業翹楚。盤點世界500強,絕大部分公司走的都是這條道路,尤其是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公司。這條路可以概括為“縱向轉型擴張”。
另一條就是所謂的多元化發展之路,通過進入看起來正在興起的新興行業,甚至和主業完全不相干的新行業進行擴張的道路。這是一條曾經一度被現代企業理論認為違反企業發展規律的道路,在實踐中有不少企業折戟沉沙。這條路可以概括為“橫向轉型擴張”。
在中國,企業從傳統行業進入由發達國家全面控制的現代工業領域、高科技領域的確非常艱難。從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來看,絕大多數都是基于龐大的國內市場和自然及行政壟斷發展起來的國有資源類、金融類企業。因此“橫向轉型擴張”很可能是中國大型國有企業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反觀中國部分轉型企業,在其轉型路徑中既看不到各板塊之間的內在相關性,也缺乏整合的靈魂。以恒大為例,作為一家房地產企業,在房地產增長勢頭漸衰之際,如今卻進軍食品和農業,恒大選擇“橫向轉型擴張”有其不得已的一面,因此依靠企業雄厚的資金實力和一定的品牌基礎進入低門檻的快速消費品行業,看起來是一個不錯但又別無選擇的選擇。
但長此以往呢,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的發展,低端制造業以及快速消費品行業將會大量被機器人取代,而在相對傳統的生物醫療領域,數字醫生也在蓬勃發展,因此,依靠品牌及雄厚的資金占領低端產業,雖然是不得已的選擇,但卻會一步步被時代淘汰。反觀華為,從轉換機到手機、運營以及電子商務一次次成功的轉變,看起來像是一次次的在橫向擴張,但它卻一直圍繞著ICT基礎設施領域進行縱向拓展,并且通過自己的研發實力,不斷在向上游進發。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企業想要追求卓越,從低端向上游轉型是少不了的,雖然會是一次痛苦的經歷,但風雨之后才會有彩虹。
不只是三星,還有索尼、蘋果、亞馬遜、騰訊等,他們的轉型同樣告訴我們什么才是企業正確的道路。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