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醫療保健服務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從2009年的改革以來。在過去的10年里,醫療保健支出比GDP增速快了5-10個百分點,而如今中國的醫療保健人口覆蓋率達到了95%。
但是,這個體系仍面臨著許多挑戰,唯有數字化技術才能解決問題。新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例如醫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可以進行個性化治療,以患者為醫療保健的中心)。
麥肯錫2017年12月重磅發布了《中國數字經濟報告》,動脈網(微信:vcbeat)摘錄并編譯了其中的《醫療健康: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體系》部分。
自1990年成立以來,麥肯錫一直在給商業、公共和社會領域的領導者們提供以管理和政策決策為基礎的事實和見解。以下是報告內容,鑒于篇幅過長,將分為上下兩篇。
盡管在過去十年中國醫療保健支出迅速增加,但其僅占GDP的6%,而2014年經合組織的國家平均水平為9%。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大約是日本的20%,韓國的30%。
中國地區表現出資源的極度不平衡現象。例如,城市居民比農村居民可得到醫療保健專業人士治療多兩到三次機會。
據復旦大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位列前100名的醫院有五分之一,只分布在三個城市,分別是:北京、廣州和上海。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要求更多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因此進一步發展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壓力將會增加。
這種壓力迫使政府轉向數字化方案,將給在體系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帶來顯著的潛在收益,主要是以下四個群體:
患者
數字化技術確保患者可以更加容易接觸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啟動人工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可以使他們有權了解到自己的更多信息,更直接地參與到他們的診斷和治療中去。
治療成本和在線醫療團隊的信息透明化,使得患者能夠更便捷地與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交流,從而減少醫院的過度收費和過度治療。
這對更個性化和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計劃是有很大作用的。綜合性個人信息可以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而被采用,健康管理將更加整體化,患者更加依從,醫療成本更低。
醫療數據數字化使得患者信息歸患者自己所有,而不是存入醫院檔案,這樣有助于患者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醫療保健提供者和付款者
一個數據化驅動的醫療保健系統改善了服務不足地區的接入水平,加上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以及大數據所帶來的更加標準化的處理,使得保健提供者受益匪淺。
數字化技術通過完善在不同地區醫院的信息化水平,相同治療的收費及成果的透明化,減少信息不對稱和定價變化。
基于成果的定價使治療成本更加透明,也應有助于減少醫院過度收費和過度治療的現象。一個真正的全行業大數據,有助于付款人進行合理化治療以及體系進行成本效益最大化。
制藥和醫療技術公司
通過使用數字化手段,制藥和醫療技術公司能夠充分吸引更多的患者,數字設備和軟件能夠顯示更多的產品實時性能的信息。
員工來自真實世界的數據驅動洞察力能夠幫助這些公司提高他們的研發效率,他們也能夠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這樣的方案能提高公司收入,也能加強患者的忠誠度。
醫療保健體系
自2015年以來,政府已經在“互聯網+”大健康政策和《健康中國·共同行動》中把智能醫療保健放在重要戰略位置。
政府旨在建立互聯式保健數據平臺,以迎合個性化醫療保健的需求以及促進醫療保健的應用、醫學資源的配套和這些資源的共享。
政府為健康生活和健康保險設定的2030年一項目標是增加注冊醫生的覆蓋率,從2015年的2.2‰增加至3‰,從而主要慢性疾病的過早死亡率在2015年的基礎上減少30%,保健市場規模增加達1.6萬億元。
這些目標在2017年初被重新強調,同時討論了通過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來優化傳統治療病人的方法,并允許患者通過移動終端獲得和監控他們自己的醫療數據。
我們的分析發現,數字化可以在12%-45%醫療保健支出的訂單上轉變并創造新的價值。
隨著價值鏈的不斷更新,更好的患者服務使得更高效的玩家應運而生,從現有的玩家那里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數字解決方案和良性競爭將節省衛生保健支出,節省的這部分支出可以用來再投資改善服務的覆蓋率和服務質量 ,達到提高生產力目的。
以下將用數據和實例具體來解釋:
通過重組價值鏈,數字化可以轉變(并創造)45%的醫療支出。我們的模擬發現,數字化可以在12%-45%醫療支出的訂單上轉變并創造新的價值。
數字化醫療保健主要受模擬的非中介化和非集聚化的影響。使用電子商務、物聯網、人工智能護理來建立與病人的直接聯系,使傳統醫療保健提供方和渠道不通過中介。這樣的做法最終可改變4%-19%醫療支出。
通過使用衛生保健大數據和共享資源產生的解集作用(非集聚化),例如醫師和專業化設備,能夠轉變來自低效玩家和高效玩家8%-25%醫療支出。
以設計和生產虛擬產品的非物質化為新的數字化從業者創造進入市場的機會,但我們的分析顯示,其潛在影響比其他的數字驅動的影響更小。
為了了解價值是如何轉變成三種主要數字化顛覆類型,我們分析了56個在衛生保健中的用例,并將它們映射到價值鏈上。我們在非中介化和解集作用(非聚合化)看到了特別的細節。
非中介化可以改善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方法,為病人提供及時和持續的衛生保健通道。我們特別注意到在衛生物聯網檢測到的三種形式的非中介化,即物聯網和遠程監控、人工智能護理、電子商務。
領域1:物聯網和遠程監測
醫療玩家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與患者的直接聯系,并進行遠程數字健康及健康管理計劃。這些衛生保健的數字形式可以顯著降低每個病人的治療費用。
此外,他們可以改變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從而創造在預防、疾病管理和健康方面新的關注點。
物聯網可以幫助解決中國的慢性且不具傳染性的疾病問題,這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疾病。中國有大約2.6億慢性疾病患者,這一數字很可能會持續增長。據原衛生部估計,在中國,慢性疾病的死亡率85%。2010年全球的平均死亡率是65%。
在中國(其他國家也如此),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在上升,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
這反映了一系列原因,包括缺乏體育鍛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規律的作息、環境污染、過度抽煙以及嗜酒。
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患者通常不知道他們是否患有這些疾病,只有33%的中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治療,而美國和日本這一比例分別為59%和50%。中國每年花費500億美元用于治療糖尿病和與之相關的疾病,約占全國衛生保健支出的13%。
其中,80%的患者選擇治療并發癥,而只有20%會預防并發癥。世界銀行估計,將非傳染性疾病對勞動力和資本積累的影響考慮在內,五種主要的非傳染性疾病在2012年到2030年間將花費中國27.8萬億美元。
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嵌入了醫療大數據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提醒病人對他們的健康狀況作出改善。
中國消費者似乎對這些方案持開放態度。2015年,中國12%的糖尿病患者和11%的心臟病患者采用了可穿戴移動健康技術(或聯網監控系統),而美國分別只有6%和4%。
可穿戴設備制造商Lifesense提供的產品包括可穿戴設備、血壓監測器,以使客戶能夠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并且收到有關生活方式的建議。
來自騰訊的“騰愛糖大夫”是通過一個能收集患者的數字化信息的互聯傳感器,從而測試血糖含量。這種設備儲存的信息能更快速被收入數據庫。這個應用程序通過微信將注冊的家庭成員和朋友聯系在一起,這樣能把患者的血糖監測結果隨時發給他們,而在線咨詢應用程序也正在涌現。
“春雨醫生”幫助病人在其平臺上查找醫療信息,并以遠程咨詢的方式把患者和醫生聯系起來。阿里巴巴下屬的阿里健康收購了一家名叫萬里云的遠程影像公司,目的是給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小醫院提供服務。
衛生保健產品和服務可以幫助用戶更早地意識到他們的問題,從而幫助他們阻止疾病的出現或者慢性疫病的惡化。
對自己的了解和遠程監控能夠幫助人們改變其行為,以及必要時及時進行干預。證據表明,這些護理模式和激勵機制,很可能通過對疾病的自我管理來降低成本,還減少患者入住相對昂貴醫院的幾率。
領域2:人工智能護理
人工智能是又一種為衛生保健提供者提供的更直接、更準確診斷的數字解決方案,使得患者得到更直接、更精確的治療。
大量的數據表明,在中國,診斷往往并不充分,治療的最佳做法也沒有被遵循(而且過度治療太常見),衛生保健的質量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