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集成電路的結構及基本工作原理
音樂集成電路有許多系列,且在控制功能上也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基本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大都是相同的。
音樂集成電路的內部電路結構如圖所示,它由控制電路、振蕩電路、存儲器(ROM) 、節拍發生器、音階發生器、調制器、音色發生器、音色和節拍選擇器及前置放大器等組成。
?
下面將圖中各電路的功能作以簡要介紹。
1.振蕩電路
振蕩電路由外接電阻R 構成一個完整的振蕩器,其振蕩頻率與R 阻值的大小有關,一般的振蕩頻率為100kHz 或50kHz。振蕩頻率是音調發生器和節奏發生器的時間基準。
2. 存儲器
存儲器(ROM) 的存儲容量有64 字七位的,也有512 字七位的不等,其中四位用于控制音調發生器,三位用于控制節奏發生器,同時也提供自停信號。
3. 音調發生器
音調發生器按ROM 的數據分配產生不同音調的代碼。
4. 節拍發生器
節拍發生器按ROM 的數據分配,可提供八種節拍去控制ROM 地址時鐘。
5. 速度控制
它可提供與放音速度相匹配的速度,這種速度已按編好的程序固化在集成電路內,不能由外部選擇。
6 包絡發生器
包絡發生器的功能是產生包絡信號,包絡信號的形狀決定著樂曲的音色。音調信號和節奏信號經包絡發生器形成合成音樂信號后輸送給驅動電路。
7. 驅動電路
不同的集成電路驅動電路各不相同,有的在輸出端輸出電流,可直接驅動壓電蜂鳴器;有的集成電路內還設置有前置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