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瞄準全球科技前沿,聚焦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生態治理等重大需求,強化資源集成和協同創新,動員社會資本等各方力量參與,加快推進集成電路裝備、新藥創制等重大專項。
對此,與會專家分析認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過對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戰略必爭領域打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開辟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7日通過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在種業自主創新、智能制造、新材料研發等重點領域適時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專項,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加強成果應用和產業化,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和競爭力整體躍升。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此前曾表示,在電子信息領域,之前有核高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新一代無線寬帶移動通信3個重大專項。在這個基礎上,科技部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
在先進制造領域,此前已有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技術、大飛機2個重大專項,“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新部署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3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李萌說,“十三五”期間,國家要實施面向2030年的15個重大科技項目,之前有16個重大科技專項,在論證過程中科技部的指導思想就是遠近結合、梯次接續。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高級分析師任振川表示,當前,美國第一大出口產品和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都是集成電路。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約為2300億美元,已超過我國原油進口額。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認為,集成電路是信息化時代的糧食,想要解決集成電路發展的問題,制造業一定要做起來。發展制造業如果沒有自己的高端裝備,就長期受制于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被人家“卡脖子”。
葉甜春說,目前在集成電路領域,我國已擁有30多種高端裝備,達到了14納米級的技術水平。在“十三五”決戰時期,集成電路重大專項的發展可謂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