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釋電紅外傳感器(PIR)屬于熱電型紅外傳感器,是基于熱電效應原理制成的。
這種探測元件有三種類型,單元型、雙元型、四元型這三種探測元件。火焰檢測器、輻射高溫計,這樣的檢測儀表用的是單元型探測元件。因為單元型探測元件的靈敏度極高,需要進行溫補來降低靈敏度。所以這種探測元件的傳感器一般用于火災報警器、手持式溫度測量儀的測溫傳感器,也就是靈敏度要求高的場合應用。
而題目說的PIR傳感器屬于三種當中的雙元型或四元型探測元件,而雙元型探測元件應用最多。例如下圖所示的雙元型探測元件結構示意圖。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需要用到濾光窗(濾光片)。因為PIR傳感器能感知的波長范圍寬,增強抗干擾能力而只對人體輻射紅外線敏感,所以就要用到濾光窗。這里順便提及下濾光窗的波長范圍(0.2um~20um),而人體輻射波長范圍(09.35um~9.38um)。得知,人體輻射波長正好在濾光窗波長范圍內。因此,濾光窗起到有效的阻值其他光源干擾,只允許人體輻射紅外線通過的作用。
有上圖的雙元型探測元件結構圖可知,兩個探測元件是以極性相反的方式進行串聯,目的是降低自身和環境溫度引起的熱釋電信號干擾。而圖中用的場效應管的作用進行匹配阻抗變換。
阻抗變換過程。由于場效應管的輸入阻抗可達10^10歐姆,以共漏極的方式接,可實現阻抗變換,而柵極和探測元件又并聯個高電阻值的電阻Rg,用于吸收過多的光能量,防止場效應管損壞,那么從場效應管S極出來的電壓信號就可以由放大器方大處理。
如下圖所示的PIR信號調理電路圖:
當PIR傳感器在它的探測范圍內檢測到人經過時,在R9兩端會產生頻率為0.1~10Hz的微弱紅外電信號,然后通過R5將信號送往LM358進行第一級放大,第一級運算放大增益為R8/R5約55.6,而且R8與電容C13組成上限截止頻率為16Hz的低通濾波器。第二級運算放大增益為R3/R6約20,而且R3與電容C4組成上限截止頻率為8Hz的低通濾波器。因此。R9的電信號經過LM358的兩級放大后,總得放大增益約為1000,于是初始信號由幾mV變成1.2V。而R4和R10構成的偏置電路將第一級放放大器的3號引腳電壓置位1.1V,R11、R13、C15構成的串并聯電路將用于濾波和除去噪音。
最后把信號通過單片機進行處理,完成數字濾波、智能鑒幅、環境溫度實時檢測,來實現增益的自適應調整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