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視頻動態就像前面解釋的,更多的是瞄準一個怎么樣能夠很輕松的去表達自己,并且用輕松的方式參與到社交里面去,視頻只是一個技術的載體。如果沒有視頻,也會考慮用照片。
我接著回到朋友圈這里,我以前提到過twitter是一個很偉大的產品,其實影響了很多產品的形態。比如微博。
我記得在騰訊公司做微博的年代,大家會想,輸入框提示什么。好像是“你在想什么”。
為什么是你在想什么,而不是你在做什么?
那是因為twitter誕生于PC時代,你用PC的時候,你在做什么?你在敲鍵盤。
但是微信誕生在手機時代,所以微信一直是只為移動互聯網服務。
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優勢,在于說我可以記錄你在做什么,你可能走在路上,你可以拍一個照,這是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坐在電腦前,只能記錄“我在想什么”。
因為微信是一個手機APP,它是跟著你走的,它并不是一個電腦放在那里,你只能去看它。所以在電腦上不會有搖一搖,在微信里面會有搖一搖這樣的東西,因為你是搖不動一個電腦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手機端的APP是可以記錄你在做什么的,我走在路上看到什么拍了一個照片發出去了。在電腦面前是我在做什么?我在整理我的照片,把昨天的照片發到電腦里面去,所以這是有很大的本質的不同。
所以很早以前我說過一句話說,人是環境的一個反應器,就你遇到什么的環境,你就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出來。
你坐在電腦前,電腦就是你的環境,或者說你看到電腦里面的信息內容就是你的環境,所以你在電腦前輸入的東西是你看了一篇文章,或者看了電腦里面別的一些內容,然后你對它做出一個反應,說我認為是什么樣的。
但是你拿著手機,你走在任何地方,你的環境是真實的環境,你的反應會是對真實環境的一個反應。這個時候你的記錄是真實的,而不是想象出來的,你不是在回憶,而是你在經歷。
也就是說你同樣發一個信息,如果你發到電腦里面類似于微博類的東西,你可能在回憶,你在記錄或者這只是一個想法,但是你在手機里面發,你可能是實時的,是在親身經歷的一個東西。
所以微信的視頻其實是希望能夠記錄下來自己和真實的世界,對真實世界的反應。這是在電腦前做不到的。坐在電腦前,你只能把以前拍的照片整理出來再發出來。所以很多從PC時代過來的應用,遷移到手機時代,基本的邏輯就會出現問題。
但是說到記錄的話,記錄真實世界,我認為這一個理想特別好,但是他很不現實。因為記錄或者拍一個視頻,并不是一個用戶真正的需求。不信大家看一下自己手機上有多少個視頻就知道了。如果沒有分享的目的,你是不會去拍一個視頻的,即使你拍了很多照片,其實你也不會再看了。而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你要分享給別人你才會拍這樣一個東西。所以記錄或者是拍攝本身并不是一個需求。
所以假設我們要做一個APP,這個APP的目的是說記錄我的人生或者是記錄真實的世界,這個APP是做不起來的。拍攝不管是照片還是其他,首先是因為你會去分享而有意義而有需要。微信是有分享的能力的,所以微信不會做一個視頻記錄,每個人來記錄自己的視頻,然后只有自己看到。微信也不會做一個視頻相冊放在那個地方讓別人來看到,因為那樣的話,你只會一年里面挑最好看的三個視頻放在那里,那是用來裝飾你的,它不是一個記錄。我們要做的是,能夠讓一個人真正的去記錄他正在經歷的東西,然后讓他的好友來看到。并且這個過程是不應該類似于朋友圈的,如果類似于朋友圈的話,我們就不用這個東西了。
當然現在的視頻動態是第一個版本或者我們叫做0.1版本,大家可能還體會不到這一點,沒有關系,我覺得我們就像對待小程序一樣,特別有耐心去培育用戶的這個習慣。因為大部分用戶是沒有拍視頻來記錄世界的習慣。
我們也沒有能力去培育用戶或者是改變用戶的習慣,我們有的能力是通過一種社交化的設計,使得他拍這些視頻的時候能夠獲得他參與社交的好處或者是回報。
我們希望這里的視頻動態是朋友圈的反面,這里提倡的是真實的,而不是美的。所以大家如果仔細留心一下,你在拍完一個視頻動態底下的按鈕不叫“完成”、不叫“發表”,不叫發表,而是“就這樣”。
就這樣包含了一個含義是,這個視頻可能并不好看,但是就這樣了,我就發了。這就是很真實的。然后我們為了讓你能夠勇敢發的,故意讓別人看不到你的這個視頻,必須要點你的頭像進去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來減少你發一下“就這樣”視頻的壓力。然后跟他說了,他就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子的,前面我發現他真的亂七八糟拍了,一點也不裝飾自己,很真實拍出了很多,我看得也會覺得很爽。因為我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了他的世界,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