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很多產品并非原創,而是先模仿競爭對手,然后再實施超越,其中包括Windows系統的圖形界面。
“創新是微軟的DNA。”上周,微軟CEO鮑爾默在北京會見媒體時強調。
“但仔細回想,除DOS外,微軟的哪些產品是微軟最先推出來的?Office不是,操作系統不是,搜索也不是。”劉博說,“這是一個最有危機感的公司,但卻不是最創新的公司。”
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說過,微軟的戰略是尋找最大的商機,當商機被證明后,模仿再超越競爭對手。
1982年,MSDOS系統成功后,微軟著手研發應用軟件,但另一家名為蓮花的公司卻走到了微軟的前面,它開發的電子制表軟件“蓮花123”被美國業界定為業內標準,其銷售額超過微軟所有軟件產品銷售額的總和。
蓮花123的成功使比爾·蓋茨徹夜難眠。1983年9月,他召開內部會議,決定研發辦公軟件Excel。
1985年Excel軟件正式投向市場。據報道稱,一天內,Excel的廣告在洛杉磯廣播了83次,在波士頓、達拉斯和紐約等地廣播了40次以上。微軟還對全美國1500家蘋果計算機經銷商進行培訓。后來,微軟又使出價格殺手锏,將原價395美元/套的Excel,降為200美元/套。
微軟瘋狂的推銷政策獲得成功,Excel結結實實地將蓮花公司擊倒在地,從此微軟開始在辦公軟件上獨領風騷。
1986年,微軟上市。上市首日微軟股價由7美元飆升至28美元。擁有微軟45%股權的比爾·蓋茨,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之后,微軟的很多產品都是在競爭對手開發出來并獲得市場成功后,才開始進入該領域。微軟動用其龐大的資源,開發勝過對手的產品,最后打敗競爭對手獲得成功。包括讓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的Windows系統的圖形界面。
圖形界面原本是蘋果公司研究人員的杰出創意。當時,蘋果電腦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以其無與倫比的親和力轟動業界,被稱為“比爾·蓋茨終結者”。
但微軟接著就推出了界面相似的Windows操作系統,并借助強大的市場營銷,幾乎成為了操作系統的代名詞。
微軟迅猛發展的另一重要動力是強烈的危機感。比爾·蓋茨常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這句掛在嘴邊的“盛世危言”,也是比爾·蓋茨和微軟憂患意識的明證。
擊潰網景卻錯失互聯網
將IE和Windows捆綁,免費提供給用戶,微軟將網景公司打得一敗涂地,但在互聯網方面并未占得先機。
“對互聯網的錯誤判斷,是微軟第一個重大失誤。后來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方面,微軟步步脫節。”劉博說,“不過那時候微軟正在上升期,處于壟斷地位的微軟,仍然所向披靡。”
在不斷洞悉行業發展趨勢的同時,比爾·蓋茨帶著微軟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賭博”。幸運的是,一次次“豪賭”,一次次獲勝。微軟將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身后。
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網絡興起,但瀏覽器的發展不盡如人意。1994年4月,網景公司誕生,同年,其瀏覽器產品推出,并大獲成功。
次年8月,成立僅一年的網景公司掛牌上市。在華爾街的追捧下,網景的股票當天從28美元漲到75美元,市值很快就達到了30億美元。
此時微軟,正沉浸在Windows95的風光中。比爾·蓋茨認為,盡管互聯網崛起,但決定未來計算機世界命運的,仍是“視窗”技術而不會是瀏覽器技術。
“如果網景在瀏覽器市場上取得壟斷性優勢,它就完全有實力推出一套新的操作系統以替代微軟的Windows。”當微軟員工再次將網景瀏覽器展示給比爾·蓋茨時,他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微軟之所以能夠控制整個計算機行業,是因為它控制了人們使用計算機時無法繞過的接口———操作系統。現在,網景控制了人們通向互聯網的接口,這意味著如果微軟不能將它奪回來,將來在互聯網上就會受制于人。
“微軟錯了。未來的世界不是PC,而是Internet。”比爾·蓋茨承認,自己犯下一個足以使微軟走向毀滅的錯誤。他拿出“絕招”,利用手中雄厚的財力和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向對手施壓。
微軟提出購買網景,被拒絕。微軟又提出合作,又被拒絕。網景表示要跟微軟拼死一搏。1995年12月,比爾·蓋茨宣布向互聯網進軍。
比爾·蓋茨把微軟當時的處境比作珍珠港被日本打敗的美國艦隊。他通知工程師們,不管做到哪個階段,立即停掉手里的工作,全力投入微軟瀏覽器IE的開發。
短短幾個月內,微軟就推出IE1.0和2.0版本瀏覽器。
為了徹底摧毀網景,比爾·蓋茨動用殺招,將IE和Windows捆綁,免費提供給用戶,并將IE瀏覽器2.0免費開放。
瀏覽器市場被微軟免費策略攪亂。1998年,IE已奪得50%以上的份額。原來售價45美元的網景被迫免費迎戰,但為時已晚。當年11月,網景被美國在線收購。2003年7月,網景解散。
“網景之戰是微軟最經典的戰役,微軟的企業文化、競爭手段都在這場戰爭中極度體現。至今在微軟身上仍保留著。”劉博稱。
這一年,微軟的股價暴漲72%。
互聯網造就未來敵人
微軟如日中天的1998年,提供搜索服務的谷歌公司成立,微軟曾認為花20億美元收購谷歌“太貴”。
1990年到1999年,比爾·蓋茨是這十年里唯一的明星。1997年,微軟已是市值2500億美元的巨無霸。
“微軟股票1986年3月上市以來,共有9次拆股。這9年內發生6次,而且都是一分為二。”劉博說,微軟最初發行的每股相當于該公司當前的288股。“微軟給員工開的工資并不算高,但微軟給員工發股票。所以最早那批微軟員工,個個都是富翁了。”
由于許多技術都是靠微軟操作系統來支撐的,因此微軟就掌握了許多技術的控制權。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人們稱比爾·蓋茨為“比爾皇帝”。微軟帝國似乎已經牢不可破。
“現在蘋果產品每次發布時,人們都像過狂歡節,通宵排隊。當年微軟發布Windows時,曾有同樣的規格。”一位負責微軟中國Windows銷售的高管說。
1998年8月31日深夜,微軟的Windows98中文版在中關村首發時,電腦愛好者排起了長隊,每人手中都握著厚厚的一沓現金。
“Windows98并不便宜,1998元的價位。當時國內軟件僅售100元左右。”該高管說。經統計,當晚中國5個首發點在98分鐘內,一共賣出了337套,價值在60萬元左右。
從各種現象看,1999年的微軟都風光無限。那時候蘋果瀕臨破產,IBM剛剛走出虧損泥潭。對于剛剛誕生的谷歌,微軟認為花20億美元收購“太貴”。
就在這一年,劉博決定跳槽進入微軟。他當時所在的公司在企業客戶市場,正遭受微軟的劇烈沖擊,銷售額每年下滑10%。
不過,壟斷地位也給微軟招惹了不少麻煩。1997年10月20日,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稱其利用Windows強迫電腦制造商安裝IE瀏覽器。1998年5月18日,美國司法部和20個州起訴微軟不當競爭。
“1999年微軟進行公司迄今最后一次股票拆分。”“微軟股票最初發行價為21美元,而目前仍徘徊在23美元左右。從2000年開始,微軟的股價大部分時間都在22美元和32美元之間浮動。”
與此同時,微軟未來的敵人們正在迅猛壯大,其速度甚至遠遠超過微軟創下的紀錄,也將超過微軟的招架能力。
1995年,雅虎成立,并開始提供網絡廣告服務。1998年,谷歌成立,全部資產只有10萬美元、4臺電腦和10名員工。2000年,雅虎開始采用谷歌技術提供搜索服務。兩個互聯網巨頭瞬間崛起。
過去的成功束縛住自身
“成也Windows,敗也Windows”。比爾·蓋茨卸任CEO后的10余年來,微軟市值有減無增。
事實上,1997年比爾·蓋茨提出公司互聯網戰略。但微軟的互聯網戰略并沒有真正運行起來。
接受采訪的微軟前員工對此給出的評價幾乎一致,“是微軟的成功束縛了自己”,“成也Windows,敗也Windows”。
對于微軟的文化,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這樣描述,“在微軟,每個團隊都有一個假想敵,每年的目標都是針對假想敵而設置的。在公司內部,總能聽到這樣的口號:關掉網景的空氣供應,讓它窒息。”
一位微軟前高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一個公司什么都可以改,但基因改不掉甩不了。基因是雙刃劍,微軟的基因是競爭、打贏。不僅打贏,還要你死。能在微軟獲得提拔的人都是這樣的。”
另外一個讓微軟停滯不前的原因是“蓋茨脫離一線管理”。
2000年1月13日,蓋茨卸任CEO,鮑爾默接任。結果不幸的是,微軟的市值和股價自2000年后就有減無增。
“蓋茨是微軟的技術靈魂,鮑爾默是最優秀的市場大師,兩個人是完美組合。鮑爾默一個人完成不了兩個人的工作。這也是這些年微軟鮮有創新技術和產品的重要原因。”上述微軟前高管說。
2001年,第一輪互聯網創業大潮襲來。
“越來越多的員工離開微軟。”劉博說,“我是2001年中離開微軟的,是我們部門最后一個離開的,部門7個人,多數去了互聯網公司。”
那個被微軟認定不值20億美元的谷歌,也開始明白如何利用搜索賺錢,迅速成為一家高盈利高增長公司。不久,它出現在微軟“敵人榜單”的榜首。
為了抗衡谷歌,“市場份額都是燒出來的。”這名微軟前高管稱,“微軟必應(Bing)每1美元的營收,都需要預先投資3美元。算下來,微軟每年需要投入55億美元才能換得必應30億美元的營收。”
“搜索對微軟是一個陷阱。必應正在消耗微軟本可以在其他更重要領域投入的精力和金錢,甚至最終會毀掉微軟的核心業務。”這位高管稱。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