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新能源汽車定標準而不是定路線

2012年03月22日 08:34 來源:本站整理 作者:秩名 我要評論(0)

  據了解,規劃“已正式報至國務院,目前正等待國務院審批”。確有其事,但誰來最終敲定出臺時間,目前已經成為一個“燙手山芋”。甚至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規劃”可能將成為“框架性”議案,淪為中央財政千億元專項資金方案未通過、5年推廣量約束性指標未提及、主流技術路徑未明確的“三未”規劃。

  卡特彼勒產品開發及全球技術事業部總監、中國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曉波是汽車圈內有名的“海歸派”,在與筆者談及行業標準問題時,他舉了自己在美國求學期間,制定“割草機排放標準”的例子。

  “某一領域的發展,離不開行業規范,但制定標準要本著科學、務實的態度。制定割草機排放標準之前,要先搜集大量割草機的性能、指標。標準的制定是確保鼓勵先進、保持穩定、淘汰落后”。孫曉波說。

  無獨有偶,在成都論壇期間,MCON首席商務官WalterJanson和 IntelligenceAutomotiveAsia執行董事Ashvin在與筆者交流新能源汽車發展,以及中外間區別時,都不約而同地談到:美國更強調“技術中立”,它只為行業制定環保、排放等外部標準,至于最后采取哪種技術路線,是一件“Markettalks”(市場說了算)的事。

  結合汽車工程學會近期召開的年會,以及與會嘉賓爭論的焦點,不難看出,汽車工程學會目前正在開展新能源汽車標準制定工作,可謂開了個好頭,但千頭萬緒的采樣、評價和定論,是一件龐雜的系統工程,也難怪有如此激烈的爭論。

  有傳聞稱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標準,取樣德國,參考了日本和美國的資料,結合了目前中國的實際發展情況。有很多人對此有偏激的議論,認為是“撿剩飯”。其實大可不必這么狹隘,技術路徑具有共生性,技術標準也具有寬泛性,只要不是將某一技術“一棒子打死”,而是以包容的姿態面對,多兩種技術路線又有何妨?

 

  國內外車企暗戰新能源汽車 搶奪市場份額新能源汽車這個曾經充滿科幻色彩的詞匯正在變得越來越實際。2月29日,長安E30純電動汽車在北京示范運行;在這之前僅僅7天,一汽豐田正式發布第三代國產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型;時間再向前推移4個月,通用引入進口雪佛蘭沃藍達純電動車。無論是國內車企還是國外車企,推出新能源車型的頻率越來越快。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加快搶奪未來市場。

  長安這次交付的100輛E30純電動車,將作為出租車在北京市房山區進行示范運行。雖然交車儀式僅有短短的1個小時,但是從長安為E30投入使用而做的前期準備,不難看出自主車企爭奪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決心。

  早在去年底,長安E30就主動進行星級安全碰撞實驗,最終以45.71分的綜合評分,取得五星安全成績。這不僅是中國電動車行業首次“帶電碰撞”,也開創了中國電動車安全“第一撞”。

  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任勇表示,“E30是全新開發的車型,包括車身、底盤全部進行重新的設計,一般的純電動車的電池不能在零攝氏度以下充電,這就限制了在北方的使用,長安為此專門設計了一套熱管理系統,讓電池在恒定區間工作。”

  為了保證示范運行的車輛能夠正常運營,配套設施建設方面也積極跟進。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電力公司在房山區首先建成了一個恒電站。“充電站一共有50個充電樁,每個樁可以同時為2輛車充電。”任勇表示。據悉,長安汽車甚至還入股出租車公司,保證示范工作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比亞迪、奇瑞、上汽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也從前期的概念宣傳走向實際應用。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比亞迪接連推出雙模電動汽車F3DM、純電動汽車E6以及電動大巴K9等。而上汽榮威750混合動力版去年底一經上市,首批下線車輛當天就被賣光。

  在政府近日公布的公務車采購征求意見稿中,5款新能源車型無一例外全部來自自主品牌,其中包括奇瑞的瑞麒M1 EV、江淮的同悅純電動車、長安的奔奔love純電動車等。

  工信部近日正式對外公布《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信部預計,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需要能量型動力電池模塊150億瓦時/年。在這股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即將成形之前,跨國車企已經紛紛加快布局。通用、豐田、大眾均看好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并預計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2月22日,一汽豐田量產的第三代普銳斯正式上市,售價22.98萬元至26.98萬元。與前兩代相比,第三代普銳斯的生產成本更低,所以占據了價格優勢。豐田似乎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外熱情,第三代普銳斯剛上市,展車便已經陸續出現在北京、廣州的機場大廳內,用于對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群進行展示。雖然普銳斯今年的銷量目標只有3000輛,但是一汽豐田公關總監馬春平表示,“3000輛車很可能被一搶而空,因為將在25個城市銷售,每個經銷店能提到的車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