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內一批熱血亢奮的VR一體機產品對外公布亮相,牽動了眾多硬件/內容廠商、資本方的心,這里的“VR一體機”通常指整合了顯示屏和電源處理器等模塊等移動VR頭盔。比較好奇的一點是,為何這類產品在VR技術發展最早最先進的美國市場沒有多火,而是國內一眾廠商搞得風生水起呢?談起一體機形式(Standalone HMD)的VR產品,如果非要追根溯源,可能還得從中國廠商說起。
繼Oculus推出Rift、Valve和HTC聯推Vive等PC類VR頭盔,三星與Oculus聯推Gear VR手機盒子標桿后,一種將“手機直接集成在盒子中”的產品邏輯,基于中國得天獨厚的移動終端產業鏈資源,推動產生了一體式的VR頭盔,并開始在中國市場瘋狂式生長。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公開搗鼓VR一體機的公司,大大小小至少在30家左右,這其中還不包括不知名的小企業和深圳華強北的貼牌方案商。
在最近一年中,我們看到,中國VR硬件廠商們,紛紛傾巢出動,興師動眾地開辟新產品線,瞄準VR一體機市場要大干一場;我們聽到,各種鼓吹,一體機借助移動式解決方案,將是VR產品的最終方向。而廠商們,也自以為,一體機可秒殺低廉的手機盒子和笨拙的PC VR,陷入無法自撥的自我暗示和臆想中。
但最近,智東西聽聞,熱鬧的背后其實也是“套路”,從某“知名品牌”VR一體機零部件原料來源真相爆料,以及基于該事件背后的一系列“深扒”,讓我們對當下“VR一體機式熱”產生了幾大疑問:
1、VR一體機為何只在中國火?
2、處于3000元的尷尬價位,有多少消費者真的會愿意買單?
3、如果真實需求不存在,那么,會是哪些因素在背后助推?
一、國內一體機成下一波VR硬件紅海
前文已經提及,在最近一年時間內,約30家廠商已經公開了自己的VR一體機計劃,這其中涵蓋了:已經發售、開了發布會但還未量產、計劃要開發布會、揚言正在研發等不同節奏的公司;但據我們了解,其中大部分還屬于未發貨狀態。
具體而言,國內代表性的VR一體機包括:
1、暴風魔鏡旗下的“魔王”系列,2015年11月發布,暫未銷售;
2、3Glasses Blubur W1,2016年初CES上展示了體驗版,暫未銷售;
3、靈境“小黑”,2015年8底公布,但暫未有新消息;
4、焰火工坊,2015年底宣布將發布極幕VR一體機,正在開發,暫未有消息;
5、樂視,2015年底宣布將發布VR一體機,暫未有消息;
6、IDEALENS一體機,2016年初國外發布,暫未銷售;
7、Pico VR一體機,2016年4月推出開發者版本,隨后開始發售;
8、大朋VR一體機M2,2016年3月發布,6月底開始發售。
此外,還有那些一直活在大家傳言中的一體機計劃,包括三星的VR一體機、騰訊的VR一體機、小米的VR一體機等。當然,關于谷歌的一體機計劃,則已經在今年四月的I/O大會上,被Daydream不攻自破。
綜合以上各家產品的進度看來,看似在國內已經形成主流的VR一體機,真實情況可能是,可能還處于概念和探索階段。后面我們就拿其中少數幾個開始銷售的一體機產品之一的大朋VR一體機產品。
二、一體機供應鏈深度調查
我們首先從與廠商聯系最緊密,同時也是來自于底層,對硬件能產生最大直接推動力的供應鏈條進行調查。
1、深圳一體機的代工模式
此前,在筆者針對深圳VR盒子與一體機產業鏈現狀的深度調查中(詳文《獨家揭秘深圳VR地下江湖:成本幾元的VR盒子賣了上千萬臺》)已經提及,現VR一體機的生產資源多來自早年從事手機、平板電腦、MP4等傳統3C產品的代工廠。
通過這次針對VR一體機,單個品類供應鏈更針對性調查和采訪,我們了解到以下幾方面核心信息:
1)VR一體機的整體式解決方案
主要有方案廠商(如芯片、屏幕、主板設計)、外殼模具廠商、系統廠商(SDK、OS載入)、渠道廠商等。
2)基于VR功能優化后的移動芯片、2K OLED是稀缺資源。
在芯片方面。雖然無論是高通、Intel、三星Exynos等國外芯片廠商,還是瑞芯微、全志等國內芯片廠商都已推出了相應的VR硬件解決方案,但真正能持續供貨,并達到穩定性能的少之又少,
此外,基于不同的一體機產品,芯片廠商還需要一定的適配周期。
在屏幕方面。綜合各大頭盔廠商反饋,現能達到量產水平的OLED廠商主要為友達光電。
3)屏幕的低色點率是一體機無法量產的重要原因。
基于手機、平板等顯示器方案,屏幕色點率在2%上下;但換作是透鏡下的顯示方案,稍微的色點、灰塵都會因被放大而無法使用,導致屏幕的良品率大幅下降而無法量產。
4)將手機做進盒子里比做手機難。
雖說VR一體機在基本架構上與手機類似,但具體在:由透鏡和屏幕組成的全新光路設計、頭戴式的人體工學設計、區別于手機的散熱式設計、低時延高像素的光學傳輸方案等四個主要方面,仍需重新設計和優化。
5)成本降不下來導致難賣。
考慮到一體機內本身較復雜的元件構成,以及上述四點因素共同決定了,一體機現階段的成本不可能低于千元內。這也是現在市面上可購買的一體機多集中在三千元價位的重要原因。
據某VR一體機方案商的產品總監表示,如果是愿意花三千多購買一臺VR設備的用戶,實際上更可能選擇體驗更好的HTC Vive等高端產品;在缺乏明確需求時,很少有消費者愿意花3000元只為購買一種新奇的體驗。
三、大朋VR與三星的巧遇
在基于VR一體機更加底層和關鍵信息的調查時,我們也了解到國內一體機廠商大朋VR在產業鏈資源整合方面碰到的問題。
1)三星處理器是“獨家”還是“尾貨”?
據官方介紹,大朋VR一體機M2選用三星Exynos 7420芯片,并因此稱其一體機采用和三星S6同款CPU對外宣傳。雖然是同款,但并不算新,這實際上是三星在一年多前,2015年4月推出S6系列時所采用的舊款芯片;在2016年已經推出更新的型號8890。
關于為什么沒有使用三星S7的最新款處理器,在三月的M2發布會上,大朋VR (樂相科技)CEO陳朝陽這樣回答,“舊款處理器更穩定成熟”。
但也有從事芯片底層架構的業內人士透露,M2采用7420舊款的主要在于,它使用的是三星芯片的過剩批次。由于S6系列產品銷量低于產能預期,S7上市,導致一批庫存的Exynos7420無法消化。
于是,大朋一體機則極有可能成了消化三星過剩芯片的重要渠道,但消化完該批次芯片,三星是否還能提供低訂單量的芯片的正常供貨則不得而知。
2)交互方案也套用Gear VR供應鏈?
前文已經提及,一體機廠商與芯片廠商在供貨源達成一致后,還需在性能、SDK等多方面進行共同開發,而這個過程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體機的整體性能和體驗效果。
由于使用了與S6的同顆芯片,并在FOV 96度、小于19ms延時等性能參數、右側觸控板交互、內置位置感應器、頭部轉動(視覺準星)操控等方面達到了較多相似之處。不少人對大朋與三星的淵源到底有多深感到十分好奇。
有業內人士向智東西透露,不止于芯片,大朋M2中采用的VR模塊、芯片優化方案也同樣來自于Gear VR的同一供應方;如果屬實,說明在移動VR一體機的交互模塊上,現在仍然缺少可靠的替代方案。
3)屏幕也來自三星?
大朋M2雖然采用了三星AMOLED屏,同時也強調了AMOLED屏低余暉等眾多優勢,但有一點明確,大朋M2中采用的仍是刷新率在60Hz單片手機屏。
而基于人頭部轉動和畫面的延遲不能超過20毫秒,否則視覺上會有拖影,感官上會有眩暈的原理。圖像處理器的刷新率理論值至少達到1/14=71.5Hz。
據業內供應鏈人士表示,基于此前與三星芯片合作的經驗,三星Display不可能單因與大朋的合作,開一條獨立的VR生產線;由于手機的產能計劃普遍降低,大朋M2有可能已換用友達屏幕。
此外,他補充,三星等韓國芯片廠商的產能預估較低,供貨不穩定,交付周期長,此前自己也因為這個栽過跟頭。
通過大朋一體機的案例分析與業內人士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大朋VR一體機幾乎將三星S6和GearVR的很多核心部件通過另一種方式進行了重組,是巧合嗎?可能所有VR一體機廠商事實上都在用另一種基于VR的模式整合、重組手機產業鏈資源。
四、VR一體機井噴的幕后推手
為何如此多的中國廠商都熱衷做VR一體機?真如宣傳所言,因為“一體機是移動VR最好的選擇”?還是說,不過是資本、供應鏈、視頻游戲公司多方聯合的推波助瀾,自建賽道,以吸引熱血澎湃的創業分子加入到一場偽需求的競爭表演?
隨著近年手機銷量的逐步下滑,過剩的芯片、屏幕等手機產業鏈資源成為了推動VR一體機產品最終落地的重要資源。但實際上,在資本層面與視頻、游戲等內容應用方在產品設立初期也起了不小作用。核心驅動力來自這幾方面:
1)資本推動
大朋年底完成過億融資,次年由PC VR轉做一體機。2015年12月21日,大朋VR(上海樂相)已正式完成總額為1.8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迅雷和小米。同月,奧飛動漫也以數千萬元宣布B輪跟投。
而此前一直主推PC端VR頭盔的大朋,在2016年推出了VR一體機,并作為主線產品。另一個案例是暴風魔鏡,在今年初宣布第二輪融資2.3億后,估值14.3億元之后,VR一體機“魔王”一直是暴風魔鏡對外公布的計劃之一,成為暴風魔鏡“VR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內容廠商助力
一體機看似客單價高,產品高大上,利潤高,能掙錢,而內容門檻較低,大部分手游廠家都能做,希望能從硬件廠商的利潤中分一杯羹。
無論是互聯網圈的優酷土豆,還是來自傳統廣播電視圈的芒果TV、東方衛視等,都在覬覦通過移動VR平臺,讓新型的VR全景視頻內容有新的傳播渠道,這也是很多VR一體機廠商講述未來故事的很重要一部分。
3)芯片廠商布局
據了解,目前動作最大的高通,提供了一個底層SDK,方便開發者調用傳感器數據,同時還對GPU渲染方面和功耗做了一些優化。
此外,三星Exynos驅動著Gear VR和大朋VR一體機;暴風魔王和3Glasses Blubur W1則采用了Intel的芯片;負責設計芯片架構的ARM也在為VR做優化。國內的瑞芯微推出了RK3399芯片;全志也在4月推出了一套基于自家芯片的VR硬件解決方案。
而芯片架構設計公司ARM同樣在VR這塊有自己的動作,ARM針對Android平臺推出了Mali VR SDK。由于VR一體機與手機產品供應鏈的高度重合,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幅減緩的背景下,芯片廠商們正在布局下一個可以承載移動芯片需求的硬件平臺,這成為倒逼VR一體機興起的另一只手。
五、結語:VR一體機是不是偽需求?
基于國內高度密集和發達的電子供應鏈資源,豐富的供應商渠道,VR一體機作為一類新形態的VR產品在此背景下誕生,并快速發展和落地。與此同時,在這個進程中,來自資本方的熱錢涌動,以及游戲、視頻等內容方強烈的載體需求,共同加速和催化了廠商在一體機模式步伐和進程。
VR一體機形態肯定是一種有其需求的產品,未來會有其市場和需求,但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像智能手機一樣的十億規模市場,則存在極大的不可靠性。
從市場與消費的視角看,2000-3000元的價位仍將大部分消費群體擋在了門外。對比手機類VR產品千萬臺的出貨數據可以看出,價格仍是決定VR產品在消費級市場起量的重要關鍵。而基于對產業鏈的深入調查和采訪,一體機式的VR產品仍存在原料供應不穩定、成本過高等諸多限制。
此外,據某國內PC VR頭盔廠商透露,谷歌Daydream平臺的首批手機類VR產品將于9月左右公布;屆時,體驗標準化、價格百元內的頭盔產品逐步填補輕度體驗者的VR需求,而處于高、低端產品夾擊中的VR一體機將如何應對,看似并不樂觀。
評論
查看更多